这是我过去写过的 现在借以回顾过去 用以展望未来
香港贸发局关注珠三角与长三角竞合发展
|
||
珠三角和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及相关竞争态势越来越引起港商关注,记者近日从香港贸发局获悉,该局最新出版的《产业升级——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竞合发展》报告指出,无论是传统抑或新兴工业,两个地区的竞争力状况及未来发展各有优势和需要改善的方向。
该报告称,珠三角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不如长三角完整,在纺织品牌的发展方面亦不及长三角。目前,占珠三角纺织业主体地位的外资企业,主要仍处加工贸易阶段,升级速度比长三角地区慢。
在消费类机电产业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均是内地主要集聚地,依然保持各自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但均面对一些共同问题,包括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缺乏关键的元器件等。
至于高新技术产业,近年长三角增长很快,在IT产业布局上呈现出有规律的梯级发展和产业分工形态。广东的电子资讯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沿广州至深圳轴线形成“电子资讯业走廊”,是世界上重要的IT产品制造基地和国际采购基地。珠三角科技创新的特色是“紧贴经济”,以较少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员取得较多的知识产权成果。但从长远看,广东高层次人才不足。
面对地区竞争加剧,广东省已着力发展更多的上游产业。香港贸发局在报告中建议,香港企业应把握珠三角发展上游产业的机会,增加本地采购,降低成本。与此同时,香港企业可考虑发展品牌拓展内销,或为内地企业生产配套,利用拓展内销市场带来的规模效益,实现生产转型,加强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
(来源:2月19日 金羊网)
|
中国展开海外金融布局
|
中国海外金融布局的图景正在依次展开。记者近日获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正在与尼日利亚非洲联合银行就入股一事进行谈判,国开行初步打算拿出50亿美元入股,希望在此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目前关于具体股份比例尚在磋商之中。
次贷危机使得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有所下降,中国海外金融扩张面临机遇,但同时也有风险。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对此指出,此举有助于国开行布局非洲,中国目前外汇储备比较多,要向海外集中投资、控制资源。而次贷危机还没有过去,抄底需要谨慎。
希望拥有话语权
作为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之一,国开行与非洲联合银行缔结伙伴关系,被境外媒体视为“中国进军非洲金融服务领域新的转折点”。
早在去年10月,英国的《金融时报》就报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DevelopmentBank)日前已与尼日利亚最大银行之一非洲联合银行(UnitedBankforAfrica)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该交易拓展了国开行为非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的能力。
据了解,国开行的这一计划已经酝酿了相当时间。2007年的中非合作论坛金融研讨会上,国开行副行长高坚就曾示意:为支持非洲国家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国开行计划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基金。到2007年6月26日,由国开行出资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开业,此举标志着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开行入股非洲联合银行的各项工作也紧张的进行。日前有消息人士称,目前双方谈判的焦点在于,国开行入股以后,管理层的构成如何来安排,另外国开行希望能按照国开行的一系列标准与流程对非洲联合银行进行改造,以便降低相关的贷款等风险,但是在这一点上非洲联合银行并未同意。而与此前国家投资公司入股黑石不同的是,国开行希望用50亿美元换来一定的话语权。
这并不是国开行进军海外市场的首例,去年7月23日,国开行就与英国巴克莱银行正式签署协议,国开行获得巴克莱银行增发的2.014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3.1%.
对于国开行入股非洲联合银行的这一表现,杨帆表示,国开行不能开展吸收存款等业务,因此,未来在海外的发展便是其需要着力的地方。
据悉,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原油生产国,非洲联合银行则是尼日利亚四家大银行之一。非洲联合银行的资产规模约为80亿美元,已在尼日利亚股票交易所上市。
国开行布局非洲
针对此次合作,国开行透露,2006年,国开行与非洲联合银行建立了日常的工作联系。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与非洲联合银行签署了《国家开发银行与非洲联合银行合作谅解备忘录》。
从自身定位上看,国开行将主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与海外市场的拓展,其中,发展对非洲的业务是重点之一。联系国开行此前的“海外之旅”,巴克莱是驻在非洲的最大的国际性银行,在非洲拥有1000多家分支机构。非洲无疑是国开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点。
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强劲的海外扩张势头,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国银行机构在确定走出去的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目标市场的选择,目前大多数国内银行海外业务的重心还在东南亚,新兴市场虽然已成为看好的目标,但面临着监管环境和风险不确定的问题,再加上一些文化差异,如何综合权衡便成为银行考虑的重要问题。
海外投资仍需谨慎
目前,中国金融资本海外布局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的特征,海外扩张的势头呈现猛进状态。
联系近日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些许国家向中国频频“示好”,法国政府投资大使PhilippeFavre华伟力热情表示:法国非常欢迎中国的投资!
面对海外诸国热情伸来的“橄榄枝”,平衡了机遇与危机之后,中国表现出更为冷静的姿态,海外市场并不是容易驾御的。现实状况是:中投公司入股黑石的30亿美元,以及国开行入股巴克莱的约29亿美元,账面亏损幅度都在30%左右。
1月中旬,市场风传的国开行入股花旗集团一事被否决。有分析者认为,正是因为次贷危机仍然不明朗、对花旗银行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无法判断的情况下,中国才做出了国开行“暂缓”入股花旗的决定。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表示,结果并不出乎意料,国开行能够启用的,很可能是前期中投公司对它注入的一部分外汇储备。但美国次级贷危机现在还没真正体现出来,个人感觉在下降的通道当中。轻易地去抄底,可能风险较大。
近一年金融机构主要海外并购事件
●中投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
●国家开发银行14.5亿英镑参股英国巴克莱银行。
●工商银行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中信证券出资10亿美元与贝尔斯登交叉持股。
●平安保险18.1亿欧元收购欧洲富通集团股权并成为最大股东。
●传中国平安入股英国最大保险商保诚集团和英杰华之后,近日又传出入股汇丰控股的消息。
(来源:1月29日 中国经济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