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石巨额亏损来看国家理财


从黑石巨额亏损来看国家理财
许青安
 
京华时报<黑石股价创新低导致中投账面亏损近16亿美元>黑石集团本周一在美国公布的财报显示,受资产减记及信贷市场恶化等影响,公司去年第4季度亏损1.7亿美元,同期收入为3.45亿美元,同比下降73%。受相关消息刺激,黑石股价当天在盘中跌至13.82美元/股,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同时,中投此番投资黑石的账面亏损额已超过投资额的一半。
  黑石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简称“中投”)选择的首个海外投资对象。去年5月,中投斥资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入黑石1.01亿股。以目前黑石13.82美元/股的最低价计算,中投此番投资黑石的账面亏损额已逼近16亿美元,超过30亿美元投资额的一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投将连续4年持有黑石的股份,这其实意味着,中投目前出现的亏损只是暂时的,而且从黑石历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也是不错的投资对象。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此前表示,中投投资黑石,并不是只能依靠股价的涨跌来获得收益,也可以通过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
一则帐面亏损的消息,文末拖了一条光明的”尾巴”,赵锡军说“ 亏损只是暂时的”, 按照预测概率的基本常识, 赵锡军只预测了”乐观估计”,那么”悲观估计”呢? 黑石公司最初原始价格是17-19美元一股 ,如果黑石公司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超过20亿美元,股票价 格应该在$10-$13. 看看全球最大的银行、基金在次贷风暴下一个个出现缩水危机,那么赵锡军看黑石未来的股票价格不应该只有”乐观预计”,如果四年后跌到$10并不是没有可能,如此上百亿人民币的亏损,是可以靠分红弥补的吗?
况且,黑石的财务报告也没有告诉你一定是赢利的. 黑石公司主要运用的操作办法杠杆收购(即以少量资金带动大宗收购)的成本在加大,已经接近6年来的最高点,发行债券将更加困难,这样的收购方式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
第三,四年按照人民币去年每年6%速度升值,四年后的汇率损失不计算复利就有30%的亏损,综合以上几个方面预测的概率、次贷风暴未平、汇率损失,美国股市行情如何?黑石股价如何?都难以预料。投资黑石股份锁定期为四年,等于投资的30亿美元在四年里失去了流动性,其风险这与投资风险极低的美国债券是不能比的,可以说,赵锡军的预测是盲目乐观的。
黑石投资是我们”主权基金”的第一单投资,难免吸引人们来关注他,改革开放以来的上万亿的外汇储备就是全国人民的劳动成果,是我们用廉价劳动力价格、环节污染作为代价换回来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买的美国黑石集团10%的原始股目前帐面浮亏损失16亿美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国家财富观是藏富于民还是继续如此的投资?
流动性过剩使我们急于要输出流动性,使我们外汇储备增值保值,主权基金的中投公司成立,我们外汇储备小试牛刀,却折在”黑石”上,国家的效益和效率,应该小于私人,因此,还是藏汇于民为好;
第二、操作上的种种值得反思的地方
投资时间,去年5月,中投斥资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入黑石1.01亿股。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 市场在今年3月开始已经显示有问题, 5月是美国自911以来证券 市场最高的时期,聪明的是应该在美国金融低谷进去才对,比如911之后.美国当年进入日本是在日本金融危机时乘火打劫,低价买了日本证券公司.
  投资对象的选择,为何是黑石公司? 最好的私募股权基金是Renaissance Te chnologies.每年回报在35%以上。黑石1月 设立香港办事处, 任命梁锦松为中华区总裁.4月用3周时间就搞定中投的30亿美元.在其IPO上 市前大做中国文章,结果股票一度涨到38美元一股。梁锦松其人因车辆偷税之嫌,从港府财政司司长位置离任。
  “梁锦松是我们在香港的合伙人,他与北京很多高层领导都有很好的关系。在中国国家高层领导访问美国时,在一些重要场合中,我本人也是在梁锦松安排下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介绍我们集团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外储投资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黑石集团创办人之一、董事长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 henA.Schwarzman)对媒体直言不讳。
  在短短的3周时间国家开发银行就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说是谨慎不足的,应该获取该公司的历史记录和律师评判,听取同行意见和让中间机构估,进行公司考察、风险评判,然而这一切似乎做得功课都有不足。
  正如CNN所讲,"中国聪明的大幅度增加外汇,但要smart使外汇增值却非常难.黑石公司已经给中国一个教训.但如果中国不吸取教训.100 00亿美元外汇只是个数字.是我们美国随时可以用的.“
中央把俩防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向全面通货膨胀转化。通货膨胀的成因说法很多,但是中美俩国的利息的反向调整,使中国成为兑付外汇储备的人民币支出压力巨大,这怕是我们的通货膨胀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我们要为外汇储备兑付发行超量货币,一方面我们的外汇储备随着美国降息财富在贬值,主动出击又开局不利。
对于俩防,周小川林毅夫提出加息,其理论前提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流通管制,如果是可以完全彻底杜绝才可以如此拉大中美利差,面对猖獗的“地下钱庄“实际上做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少人提出提高准备金率或者组合调整。
组合调整,应该是一个各种不同方案比较优选的方案,如“B股建成中国的外币股市”,
B股市场,是中国金融开发的阶段性产物,深B加上沪B也就百十只股票,犹如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段”盲肠”,中国证监会的资本市场建设文件中找不到它的位置和方向,这里实际上完全可以成为外汇储备的“避风港”,简单的讲就是放开管制,做大B股,藏汇于民,吸收流动性;
理由有下面几个:
理由一,用B股来调整通货膨胀,现在中美利差的越来越大,中国的股市楼市就成为热钱追逐的焦点,推高CPI;B股可以做成热钱的“蓄水池”,股票价格的调整远比实物价格调整要容易和直观,特别是,主权投资就可以就近投资和保值增值了;
理由二,合并不如扩容在成本和效率上更好; 有人认为”随着QDII产品的竞相推出、“港股直通车”的即将开通以及未来通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票直通车的相继启动,境内居民外汇资产投资股票的渠道正趋于多样化,B股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完全可以被其他产品所取代。”其实,基金和港股可以操作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而B股是现成的,何必舍近求远呢?在藏汇于民后就流向自己的外币股市。
理由三,股指包括B股,而按照现有规则国内机构是不准投资B股,那么如何可以控制股指的对应股票呢?推出股指期货前,必须要对B股有个说法;
A股市场的在融资速度加快,资金失血尤其严重,企业纷纷把股市作为人民币的贷款机构,另一方面我们的外汇储备又在贬值.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建议对于B股市场进行股改,增加扩容,放开大陆机构持有B股的限制,如果B股股票增加到1000只就完全可以解决企业融资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如何国家理财,进行主权投资,涉及到全国财富的增值保值问题,黑石的16亿浮亏只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安全性增值是第一位的,应该把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进行系统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