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到“六一”节,关于孩子的一些报道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不过遗憾的是,有些报道看起来让人非常揪心。
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新闻《工头拐骗凉山童工批发东莞》,报道中说,四川凉山州有大批适龄学童被拐骗到广东打工,工头对几岁到十几岁的童工实行“包身工”式管理,“物美价廉”的凉山童工受到不少企业的“欢迎”。
5月3日,新闻《亲娘“心头肉”干妈“盘中餐”》,文章报道了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在“干妈”的控制下,每天要完成250元的乞讨任务,否则回去就得挨打。
文章描述的孩子们的凄惨遭遇和柔弱无助,令人不忍卒读。从身边来说,我们不仅看到过乞讨的孩子,还有卖花的儿童。本该天真烂漫、学知识长身体的时代,他们却不得不从事着与年龄、体力、心理等极不相称的工作。面对这些,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孩子们成了赚钱的工具,围绕着他们,一些大人处心积虑地编制了一条利益链。这个“链条”怎么就这么容易地做成了?
首先是孩子的监护人出了“问题”。正是他们无力或不愿意履行自己的监护权、监护义务之后,这些孩子才被推出了家门、推向了社会。由此来看,公共政策、公共投入或者相关法律规定的监督措施,要对此进行反思。其次,这些孩子按照大人设定的“规则”开始“顺利地工作”,说明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其他方面包括职能部门,在监管方面同样不力。我们屡屡看到媒体成为“问题”的发问者,但这个问题只有媒体才能“发现”并“追问”吗?
乞讨孩童“背后的‘黑手’是怎样的狰狞”,但完成这种追踪,不应该只有媒体在努力。
附文:邵显亭
一分钟,她磕了40多次头
最多时,她一分钟磕40多个头。如此算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要磕3万多次。经过一番寻找,记者在街头找到了芳芳的一个同伴:烈日下,蓬乱的头发遮着她的脸;磕头磕累了,她便把头抵在地上弓着背稍微休息一下,然后继续……
烈日下,女孩犹如磕头机
从“干妈”的魔掌中逃脱后,芳芳告诉记者,她有个同伴,经常穿着红色的衣服、背个红色书包在西市场和泉城路一带乞讨。
于是,记者决定到芳芳所述地点寻找她可怜的同伴们,记录下他(她)们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场景。
4月30日,寻找无果。5月1日上午,依然无果。
5月1日下午1点,在泉城路芙蓉街路口,记者看到一个穿红色夹克、背红书包的小女孩跪在路边不停地向过路人磕头,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当时的气温超过31℃。烈日下,行人们穿着夏装。一些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牵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从她身边匆匆而过。
一个接着一个,这位小女孩几乎是机械地磕着头。
最多时,一分钟磕了40多个
女孩的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自己的“人生遭遇”,内容基本与芳芳的雷同。她双膝跪地,不停地向路人磕头,偶尔起身将路人施舍的零钱收进身边的一个塑料袋。从穿着到乞讨书上写的姓名,女孩的所有特征都与芳芳对于同伴的描述相吻合。
记者在远处粗略数了一下,最多时,女孩一分钟磕了40多个头。磕得实在太累了,她就把头抵在地上,撅起屁股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
一整天,女孩汤水未进
偶尔也有热心人上前问女孩家住哪里,她则报以沉默,只是继续磕头。
5月1日下午,记者又接到读者电话,称大观园附近也有一名女孩跪在地上乞讨。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这名女孩约十五六岁,地上摆着一张乞讨书,诉说着几乎与芳芳和她同伴们毫无二致的“人生遭遇”。
5月1日晚上7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芙蓉街路口。路两边的店铺霓虹灯闪烁,穿红色夹克的那名女孩依然跪在地上行乞,她弱小的身影几乎被人群淹没。
时间又过了两个小时,女孩还在路边磕着头。“一整天没见她吃饭喝水了。”路边一家饭店的女服务员告诉记者。(记者殷玉国实习生韩佳彤)
附文:
女乞儿逃离“干妈”魔掌
在街头,人们常会看到一些穿着脏兮兮的衣服的孩子跪在马路边,磕头乞讨。日前,一名10岁的女童从一个乞讨团伙中逃出来,她讲述了“干妈”控制下的生活:如果每天讨不到250元钱,就会挨皮带抽、被用铁钳子夹脚趾头……
“阿姨帮帮我吧!”
女童向路人求助
4月30日,记者在济南市福利院见到了年仅10岁的女童芳芳(化名)。
芳芳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她脸庞黝黑,面对记者沉默不语,不时瞅一下记者。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市中区魏家庄派出所的一名女民警下班回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童紧紧跟在她后面。这名女民警问她是谁家的孩子,女童说:“阿姨帮帮我吧!”
这名女童就是芳芳,她说自己被人带到济南来乞讨,4月22日,她没完成乞讨250元的任务,回旅馆怕挨打。
女民警把芳芳带回家洗了个澡,为她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然后把她送到派出所。芳芳告诉民警,自己没有父母,只有个爷爷在广州。民警上网查询,没有找到芳芳爷爷的详细地址,只好暂时把她送到济南市福利院。
“‘干妈’罚我蹲马步,用皮带打我,用脚踹我,用铁钳子夹我脚趾头……”
女童眼里的恐怖“干妈”
“我出生后就没见过亲生父母,在广州被一个拾垃圾的爷爷收养。一天,一个阿姨找到爷爷,说能帮我找个赚钱的活儿。我跟这个阿姨去了安徽,她把我卖给了一个姓刘的阿姨,刘阿姨让我喊她‘干妈’。”芳芳说,“干妈”给她找的活是每天上街乞讨,一个月前,她被“干妈”带着来到济南。
“一开始我不好好乞讨,晚上回到旅馆就要挨打。‘干妈’让我蹲马步,用皮带打我,用脚踹我,用铁钳子夹我脚趾头,还不让吃饭。”芳芳哽咽着说。“‘干妈’每天吃肉,我和其他小孩每天得讨够250元,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挨打,每天只能吃面条或方便面。”
“我们每天早上很早起床,晚上一般9点收拾东西回去。我们都不直接坐公交车,会绕着一个地方两圈后再从站牌坐车,下车后会有人接。我们每次都要往身后看几眼,确定没有人跟踪。”芳芳说,还有四五个小孩子跟着她“干妈”干活,他们每天挣来的钱都得上交。“我实在干不下去了,趁‘干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跑了。”
“在来济南前,我在外地城市两次逃进派出所求助,但都被‘干妈’领回去了。每次她领我回去,都会毒打我一顿,并且不让我吃饭。”芳芳低着头说,“我这次怎么也不回‘干妈’那里了!”
“你给小朋友饭吃,他们怎么不帮你干活?”
福利院里,芳芳“不适应”
来到福利院后,芳芳得到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她和福利院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芳芳说,她第一次感到这么开心,还没有上学的她希望能早日走进学校。
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一开始见到记者保持警惕”时,她说:“我‘干妈’说了,不管我跑到哪里,她都能把我抓回去,她还说认识黑道上的人,怎么也跑不出她的手心。如果我被人抓住了就说是她的孩子,不能和别人乱说话。”
福利院的一名女工作人员说:“芳芳很懂事,经常帮我们干活,如打扫卫生什么的。有一次她问我‘你给小朋友饭吃,他们怎么不帮你干活’,在芳芳眼里,‘干妈’给她饭吃,她就应该为‘干妈’干活。”
芳芳被民警送到福利院来时,随身带着一个背包,包里有三件物品:一块用黑色塑料袋子包裹着的海绵;一根白头绳;一张写有乞讨内容的白色的塑料纸。记者看到,白色的塑料纸上写着“我叫某某,今年12岁,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有病,需要钱治疗”等字样。芳芳告诉记者,乞讨信上的内容都是瞎编的。
芳芳的同伴们还在济南吗,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背后的“黑手”是怎样的狰狞?记者将继续为您报道。(记者殷玉国实习生韩佳彤)
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新闻《工头拐骗凉山童工批发东莞》,报道中说,四川凉山州有大批适龄学童被拐骗到广东打工,工头对几岁到十几岁的童工实行“包身工”式管理,“物美价廉”的凉山童工受到不少企业的“欢迎”。
5月3日,新闻《亲娘“心头肉”干妈“盘中餐”》,文章报道了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在“干妈”的控制下,每天要完成250元的乞讨任务,否则回去就得挨打。
文章描述的孩子们的凄惨遭遇和柔弱无助,令人不忍卒读。从身边来说,我们不仅看到过乞讨的孩子,还有卖花的儿童。本该天真烂漫、学知识长身体的时代,他们却不得不从事着与年龄、体力、心理等极不相称的工作。面对这些,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孩子们成了赚钱的工具,围绕着他们,一些大人处心积虑地编制了一条利益链。这个“链条”怎么就这么容易地做成了?
首先是孩子的监护人出了“问题”。正是他们无力或不愿意履行自己的监护权、监护义务之后,这些孩子才被推出了家门、推向了社会。由此来看,公共政策、公共投入或者相关法律规定的监督措施,要对此进行反思。其次,这些孩子按照大人设定的“规则”开始“顺利地工作”,说明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其他方面包括职能部门,在监管方面同样不力。我们屡屡看到媒体成为“问题”的发问者,但这个问题只有媒体才能“发现”并“追问”吗?
乞讨孩童“背后的‘黑手’是怎样的狰狞”,但完成这种追踪,不应该只有媒体在努力。
附文:邵显亭
一分钟,她磕了40多次头
最多时,她一分钟磕40多个头。如此算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要磕3万多次。经过一番寻找,记者在街头找到了芳芳的一个同伴:烈日下,蓬乱的头发遮着她的脸;磕头磕累了,她便把头抵在地上弓着背稍微休息一下,然后继续……
烈日下,女孩犹如磕头机
从“干妈”的魔掌中逃脱后,芳芳告诉记者,她有个同伴,经常穿着红色的衣服、背个红色书包在西市场和泉城路一带乞讨。
于是,记者决定到芳芳所述地点寻找她可怜的同伴们,记录下他(她)们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和场景。
4月30日,寻找无果。5月1日上午,依然无果。
5月1日下午1点,在泉城路芙蓉街路口,记者看到一个穿红色夹克、背红书包的小女孩跪在路边不停地向过路人磕头,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当时的气温超过31℃。烈日下,行人们穿着夏装。一些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牵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从她身边匆匆而过。
一个接着一个,这位小女孩几乎是机械地磕着头。
最多时,一分钟磕了40多个
女孩的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自己的“人生遭遇”,内容基本与芳芳的雷同。她双膝跪地,不停地向路人磕头,偶尔起身将路人施舍的零钱收进身边的一个塑料袋。从穿着到乞讨书上写的姓名,女孩的所有特征都与芳芳对于同伴的描述相吻合。
记者在远处粗略数了一下,最多时,女孩一分钟磕了40多个头。磕得实在太累了,她就把头抵在地上,撅起屁股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
一整天,女孩汤水未进
偶尔也有热心人上前问女孩家住哪里,她则报以沉默,只是继续磕头。
5月1日下午,记者又接到读者电话,称大观园附近也有一名女孩跪在地上乞讨。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这名女孩约十五六岁,地上摆着一张乞讨书,诉说着几乎与芳芳和她同伴们毫无二致的“人生遭遇”。
5月1日晚上7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芙蓉街路口。路两边的店铺霓虹灯闪烁,穿红色夹克的那名女孩依然跪在地上行乞,她弱小的身影几乎被人群淹没。
时间又过了两个小时,女孩还在路边磕着头。“一整天没见她吃饭喝水了。”路边一家饭店的女服务员告诉记者。(记者殷玉国实习生韩佳彤)
附文:
女乞儿逃离“干妈”魔掌
在街头,人们常会看到一些穿着脏兮兮的衣服的孩子跪在马路边,磕头乞讨。日前,一名10岁的女童从一个乞讨团伙中逃出来,她讲述了“干妈”控制下的生活:如果每天讨不到250元钱,就会挨皮带抽、被用铁钳子夹脚趾头……
“阿姨帮帮我吧!”
女童向路人求助
4月30日,记者在济南市福利院见到了年仅10岁的女童芳芳(化名)。
芳芳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她脸庞黝黑,面对记者沉默不语,不时瞅一下记者。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市中区魏家庄派出所的一名女民警下班回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童紧紧跟在她后面。这名女民警问她是谁家的孩子,女童说:“阿姨帮帮我吧!”
这名女童就是芳芳,她说自己被人带到济南来乞讨,4月22日,她没完成乞讨250元的任务,回旅馆怕挨打。
女民警把芳芳带回家洗了个澡,为她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然后把她送到派出所。芳芳告诉民警,自己没有父母,只有个爷爷在广州。民警上网查询,没有找到芳芳爷爷的详细地址,只好暂时把她送到济南市福利院。
“‘干妈’罚我蹲马步,用皮带打我,用脚踹我,用铁钳子夹我脚趾头……”
女童眼里的恐怖“干妈”
“我出生后就没见过亲生父母,在广州被一个拾垃圾的爷爷收养。一天,一个阿姨找到爷爷,说能帮我找个赚钱的活儿。我跟这个阿姨去了安徽,她把我卖给了一个姓刘的阿姨,刘阿姨让我喊她‘干妈’。”芳芳说,“干妈”给她找的活是每天上街乞讨,一个月前,她被“干妈”带着来到济南。
“一开始我不好好乞讨,晚上回到旅馆就要挨打。‘干妈’让我蹲马步,用皮带打我,用脚踹我,用铁钳子夹我脚趾头,还不让吃饭。”芳芳哽咽着说。“‘干妈’每天吃肉,我和其他小孩每天得讨够250元,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挨打,每天只能吃面条或方便面。”
“我们每天早上很早起床,晚上一般9点收拾东西回去。我们都不直接坐公交车,会绕着一个地方两圈后再从站牌坐车,下车后会有人接。我们每次都要往身后看几眼,确定没有人跟踪。”芳芳说,还有四五个小孩子跟着她“干妈”干活,他们每天挣来的钱都得上交。“我实在干不下去了,趁‘干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跑了。”
“在来济南前,我在外地城市两次逃进派出所求助,但都被‘干妈’领回去了。每次她领我回去,都会毒打我一顿,并且不让我吃饭。”芳芳低着头说,“我这次怎么也不回‘干妈’那里了!”
“你给小朋友饭吃,他们怎么不帮你干活?”
福利院里,芳芳“不适应”
来到福利院后,芳芳得到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她和福利院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芳芳说,她第一次感到这么开心,还没有上学的她希望能早日走进学校。
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一开始见到记者保持警惕”时,她说:“我‘干妈’说了,不管我跑到哪里,她都能把我抓回去,她还说认识黑道上的人,怎么也跑不出她的手心。如果我被人抓住了就说是她的孩子,不能和别人乱说话。”
福利院的一名女工作人员说:“芳芳很懂事,经常帮我们干活,如打扫卫生什么的。有一次她问我‘你给小朋友饭吃,他们怎么不帮你干活’,在芳芳眼里,‘干妈’给她饭吃,她就应该为‘干妈’干活。”
芳芳被民警送到福利院来时,随身带着一个背包,包里有三件物品:一块用黑色塑料袋子包裹着的海绵;一根白头绳;一张写有乞讨内容的白色的塑料纸。记者看到,白色的塑料纸上写着“我叫某某,今年12岁,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有病,需要钱治疗”等字样。芳芳告诉记者,乞讨信上的内容都是瞎编的。
芳芳的同伴们还在济南吗,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背后的“黑手”是怎样的狰狞?记者将继续为您报道。(记者殷玉国实习生韩佳彤)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yyqhysc0623wxj.chinavalue.net价值中国网
http://yyqhysc0623wxj.blog.bokee.net/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万祥军
http://www.xj0623hjwq.blog.bokee.net/中国老年义工服务中心/齐鲁夕阳红老年事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