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商死亡率将低于狂犬病


上周去北京做一个叫《对话》的电视节目,很不爽。来回路费和住宿费自理,早知这样我肯定不去,捐一半给四川多好?最不开心的是一共也只有两次说话的机会,一共录了四小时左右,播只播一小时,估计还会剪掉部分或全部。现场没有讲的机会,就在博客里讲,我的博客我做主。因为听到了一些观点,因此至少准备了三枝箭,一枝准备射向徐滇庆,第二枝肯定会射向赵晓。今天是第一枝:

 

节目现场,赵晓称只要信心恢复,房价会继续上涨,鼓励大家买房。我当场反驳他,是国内市场的现状和经济规律决定了房价的走势,还是信心决定未来?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赵晓声称中国现在一年有700万对结婚的,有500万大学生毕业。我同样反驳说:这700万对有多少已经买了房的?有多少在农村?有多少根本没钱买房?没有这些数据,这700万有什么意义?而500万人毕业,据我所知,有100多万工作都没有找到,据北京市的数据,80%的毕业生月薪在2000元以下。就这就业率和月薪,还是先找个便宜的房子租着吧,买什么房?我同意现场的蔡为民的观点,就是目前的房产商缺一口气,这个气就是资金。现场的孟晓苏(开发商)认为,房产商没什么问题,没有朋友跟他说资金紧张。真是笑话,这是商业机密,谁弱智到把缺钱的事情搞得地球人都知道?更有意思的是,有个开发商观众,现场说圈内的朋友日子过得很滋润,并声称当天就销售房子4000多万元。我不能肯定这是坟地里烧报纸----糊弄鬼,但显然北京的楼盘每天的销售额只有300套左右,以一套100万来算,这个开发商一天销售40套,占到整个北京的十分之一左右。不符合常理,我就比较怀疑。

 

现在的《读者》,1991年之前叫《读者文摘》,曾看到这个杂志上一个数据,就是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即使是那个大大打击了卖淫嫖娼的不治之症,爱滋病,世界上也至少有两个人,感染后突然就好了。曾经的肺炎,死亡率是99.9%(曾经买过一本世界集尼斯记录大全,隐约记得这个数据)。所以不能准确预测房产商的死亡率,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死亡率不是100%,但肯定高于50%

 

为何如此悲观?先看看今年117,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强调,根据法律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并且规定,即使土地限制不超过一年,够不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增值也将被"征缴增值地价"。根据国务院规定:"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分批开发、滚动授信是开发商"以小博大"的利器,当这条路被断掉,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开发商要么卖地,要么等着囤积的土地被收回。

 

以下我无意中看到的一些文章中搜集的资料:

 

1、据《京华时报》的报道(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不是上海的报纸报道这个事情,而是北京的报纸):上海财税网上刊登了2008年第一季度欠税公告,550家单位名列其中。在前三名欠税特大户中,房地产公司占了两家。在百万元级欠税大户中,房地产公司占39.3%罗事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度第三季度所欠税款为3457.67万元,是当时的欠税冠军,此次公布的欠税额为2052万元,屈居亚军季军是上海新明星房地产开发公司,欠税超过1420万元。这次公布的28个百万元级欠税大户中,房地产公司挤进11家,所占比例已远超去年第四季度的16%。有些房企欠税税种相当齐全,城建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一个不落。

点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怕在税务局留下一个不良记录,因为一旦如此,税务局就会“盯”上来,要认真查起来,没有毛病那才鬼了。更何况欠税是要交滞纳金的。这些房产企业为什么欠巨额税款?要么根本没有钱交,要么滞纳金的比例低于向民间借高利贷的利率,欠税是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肯定不是房产商老板的儿子长了青春痘。我想不出有其他原因。

 

2、去年的《东方早报》分别报道了两件事,一是浦东某官员承认,浦东的一些开发商,资金非常紧张;二是浙江某地,好象是宁波吧,有个官员对房价涨幅太小感到非常痛心,声称这样会毁了房地产业。本来这两份报纸我都保存了,后来收拾东西扔掉了,不过这个时代,往往只需要记得有这样的报道,而不需要记住报道的具体内容。

 

3、恒大地产今年18日以41亿元的价格拍得广州天河区绢麻厂地块,要求半年内交清余款,有近40亿元的土地款要在78前交清。当时拍卖之后的楼面地价高达13000/平米,现在该区的楼价只有7000多元/平米,这块地已经是个烫手山芋。恒大地产要在今年3月缴付首笔土地出让金10亿元。早在418,恒大地产位于重庆的恒大华府项目被爆百余名建筑工人围堵,索要被拖欠的工资。重庆地产界纷纷传言,恒大地产由于资金紧张,有意卖掉在重庆的5个项目。截至2007930,恒大地产总资产约148亿港元,负债已达140亿港元,资产负债率接近95%。恒大地产的资金缺口包括111.334亿元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和近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借款。  “当然,还包括上述40亿元广州天河区绢麻厂地块的土地出让金,以及458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大部分还在等待开发。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土地两年不开发就要收回,因此,开发商在取得土地后,还必须投入相当的资金进行开发。分析人士称。

 

4、去年,上海好象是叫江湾镇的一个地方,有房产商以楼板价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拍下一块土地;另一开发商在以1万元/平米的价格买下上海青浦区(靠近苏州的那个区)一地块。我当时看到这两则消息简直高兴死了。因为对于前两年获得暴利的房产商来说,要想败光这些钱,是不太容易的。就好比一个亿万富翁,如果只是吃饭、穿衣、旅游、养家、偶然做点慈善,钱根本花不完,一定要受骗上当,或是迷上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才能把钱败光。去年全国的“地王”太多了,我同样非常高兴。而现在呢?全国各地的土地纷纷流标,要么以底价拍出。

 

5、这里引用两个被不少人讨厌的人的那里的数据:一是关于开发商囤积了多少土地?潘石屹给出的比较确切的数据是:“(2007年)房企售楼收入2.9万亿元,购地支出3万亿元!”一年的销售收入才这么多,国务院要严格要求开工盖楼,哪来的钱盖楼?另一个数据来自徐滇庆,这次北京之行听到他讲的一个数据,就是中国的房产商平均自有资金率为25%。约2003年起央行要求的,房产商自有资金必须在35%以上才能给其贷款的政策根本没有得到执行。是不是应该把人民银行叫僵尸行才更合适?
 

香港房产商的四大天王,长江实业、新世界等,负债率是20%,不是平均的水平,而是每一家都是20%这些大公司借不起钱吗?是银行不愿意给他们借钱吗?完全相反,这些公司的信用非常好,自有资金率非常足,银行能把钱借给他们,银行的股东要高兴死了。他们为什么不借?参考一下李嘉诚的心得:做事情之前先想最坏的结果。所以老李经历过很多次股市暴跌,也经历过楼市泡沫的破灭,可是他的个人资产没有一年是负增长的。一家公司只要不是自己解散或违法被注销,一定是因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富力地产的负债率居然高达140%。如果现在债权人要求还款,不能还,又不同意宽限,直接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启动破产还债程序,一旦银行得知这种破事,还敢继续发贷款吗?建筑商还敢继续垫资为它建房吗?其他债权人能稳如泰山吗?如果其他开发商想玩死富力这样的高负债开发商,会不会鼓动一些债权人上门讨债?

 

去年的时候,奥园地产、SOHO中国等房产商运气不错,在香港股市处牛市,国内房价也在上涨时成功在香港市场圈到大笔现金。可正因为他们成功圈钱,又大大跌破发行价(众安房产发行价6.67港元,现在是3.68港元;SOHO中国发行价8.3港元,目前是4.9港元;中国奥园是5.2元的发行价,现在跌到2.8港元,最低曾跌到1.97港元),拖累了其他难兄难弟圈钱不能。因为那些踊跃认购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包括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已经亏得一塌糊涂了,而且锁定期内是不能抛的,眼睁睁看着亏损不断扩大。一朝被房咬,三年怕井绳,现在谁还敢认购这些房产股?承销商都未必敢承销,谁愿意当替死鬼?上面讲的负债率高达95%,让我感觉马上就要死掉的恒大地产,今年在香港上市的图谋就没有得逞。不光是香港,内地股市上市融资同样困难重重。

 

那么银行贷款怎么样?今年一季度末,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是68.89%,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这个比例不得高于75%。而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6.5%,就是说银行已经没有什么钱可贷出去了。

 

总之,国内房产公司普遍高负债率,土地占用了大量现金,而国家政策又逼着它们出钱盖楼,但楼盘销量明显下降,融资困难,这样今年应该是房产公司大量死亡的元年。这个死亡率我只能说低于狂犬病的死亡率100%,具体不好讲。据郎咸平的推测,应该是80%。个人估计,万科的股价,最终应该会跌到10元以下。(不要当真)

 

有网友问如何在房价泡沫破灭的过程中保全资产,我搞不懂怎么居然有人问这个问题。持有现金等价物不就行了?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国债,均可。资产泡沫破灭的过程,就是其价格不断下跌的过程,货币是不会下跌的,不可能今天的100万,明年是80万了。有人会说,现在是负利率。没错,但持有现金每年损失比如5%,持有房产或是股票损失15%的话,相当于后者一年损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