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米饭新政”助推教育平民化


  从3月28日起,厦门大学为全校36400多名学生免费提供米饭。作为首个提供免费米饭的大学,厦大的“米饭新政”受到该校学子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此举不仅减少了学生们的生活负担,更传导出平民教育理念的回归。(4月9日新华网)

  在物价“涨”声一片、学校就餐成本大幅提高之时,厦门大学竟反其道而行之,非但没有将涨价的压力转嫁给学生,反而推出“米饭新政”,降低学生的就餐成本,使贫困学生不因物价上涨而忧虑和担心,此举颇让人耳目一新。

  教育大众化、平民化,一直是国民的呼声,也是构建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公正、公平的应有之义。尽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助推了平民教育理念的发展。但不可置疑的事实是,高校教育潜存的功利和浮躁心态,使得相当一部分高校变成了“商业学校”,动辄几千上万元的高额入学成本,往往让诸多家长望而生畏,有的因此而无奈地走向了极端。贫困家庭不吃不喝二十年收入养活一位大学生,就是高校产业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注脚。

  如此之下,因教致贫变成了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因教育成本的增加和不堪承受,使得人人都有权享受的教育资源就呈现出了精英化、贵族化的势头,不少贫困学生被迫徘徊在高校的大门之外。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教育的精英化倾向不仅损害了教育的本质,更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性,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到了该引起高校重视和反思的时候了。

  因而,在国民强烈呼吁、盼望教育大众化的语境下,厦门大学在各高校中率先实施“米饭新政”,尽管每月只为每个学生节省30多元的饭钱,可其却有着示范性的“破冰”意义,凸显了高校教育中的平民元素日趋加大,这是教育理念的良性转变。

  首先,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气氛。降低就餐成本,确保那些家境十分困难的学生不会因吃不饱饭而发愁,在学生中倡导了平等的价值理念;其次,它体现了学校的关爱和关心。据悉,免费米饭补贴从学校事业经费中单独列支,与食堂运营成本无关,为此厦大一年用于补贴的钱超过1000多万元。无疑,这1000多万元所蕴含的人本意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将激励更多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倍加珍惜学习、倍加珍惜母校的关爱、倍加注意节约。

  我们期待着“米饭新政”能够在各高校间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为实现高校教育大众化、平民化起着应有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