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让我们提前预知未来
预知未来是战略管理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谁能够更早的预见未来,那么未来就将真正的属于为谁。事实上,预见未来的重要性,并不只在于领导人员或是管理者,对于平常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古代的人为了准确预知,想出了各种预测方法,如六爻八卦、紫微斗数、四柱预测、铁板神数、梅花易数等,想以此捕捉未来的吉凶祸福。
其实,预知未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生活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事实上,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其实早有先兆。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质疑,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先兆,并以此去及早的采取行动,防患于未然,以得到这们想要的结果。
中国有个古老的习俗叫“抓周儿”。宋朝吴自牧《梦梁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后来,家庭条件好的案上摆放: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如果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然后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等未来情景。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果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果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后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等吉利话语。
事实上,“抓周儿”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的人家,尤其是在农村,仍然保留着这个仪式。虽然“抓周儿”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正面的意义还是有的,那就是由可知的和已知的东西来判断未知的和未来的事物,以便及早准备,积极应对。中国还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想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情况在发展到无可挽回之前,其实早有各种蛛丝马迹的征兆。
比如,今天早晨我一起来就感到特别的闷,不是一般的闷,闷的让人难以忍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总是感觉不对劲,似病又非病,似好又非好,因为你根本找不出是那里有问题。就这样,整整一天如此。到了傍晚,天气突然变换,乌云从远处袭来,转眼间便笼罩了上空,狂风吹起,大雨滂沱。随着风雨的入侵,温度也迅速下降。我站在窗边,一下子便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的清爽与舒畅。脑子也醒悟过来,我才明白原来天道亦有先兆。那雨后的彩虹又是什么的先兆呢?我想应是天晴前的美好心情的释放吧。
人的一生在出世与去世之间似乎是在同一个“原点”,一个人在少儿时期的经历基本上“决定”了其一生的发展道路。象很多“老人”讲过的那样:儿时的梦想我已经实现,现在该“退休”了。儿时的“梦”几乎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所在,不管你承认也好,不以为然也罢,它都在你的潜意识里发挥着作用,直到有一天为你所认识,成为“主导”思想。这个儿时的梦,不是凭空而生,更不是刻意附加的;它往往是一个人在儿时最为“欠缺”而又最为渴望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在儿时最为“欠缺”的是“力量”的保护,那么对于“力量”的追求很可能成为他的主异“梦想”,其后来的路很可能将是为此奋斗一生;如果一个人儿时最为“欠缺”的是物质的满足的话,那么对于“物质”的追求很可能成为他日后人生路上的拼搏目标。这是因为由于在某一方面的“欠缺”,使其对意识的刺激不断加深,从而也就激发大脑产生求之的欲望,因而也就使得此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求之”,直到成为这方面的强者,甚至是王者。
这虽是一个假设,但也是有现实根据的。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无论古今中外,尤其是名人的例子。同样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也是屡见不鲜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人观点,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的发展并不是如此的。但是更多的事实却表明,大部分人还是沿着这个规律发展的。这无须过多的佐证,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上,内心里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或者说“成熟”之后还在坚持的是什么?想想与自己儿时的“欠缺”有没有关系?关系几何?“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读读自己的历史也可以“明鉴”的。
提出这个东西来,不仅是要给管理者一个识人用人的依据,也是希望能对教导子女及察人知人有所启发。当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欠缺”什么时,所“欠缺”的东西会进入他的潜意识珍藏起来,时不时的提醒着当事人,要为弥补这个“欠缺”而“付出”。当然这个“欠缺”绝对不仅仅是权力或金钱等显现的东西,还有更为深刻的情爱因素,如父爱,母爱,男女之爱等。所以,当我们身边的人在无意识中表现出了类似的行为时,作为一个当事的“善察者”,或者作为一个称职的家人,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给予了父母及时的关怀与安慰?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父爱”,或者是“母爱”?或者是给予爱人的“关爱”是不是太少了?若能如此则肯定可以“防患于未然”,给孩子以充足的“阳光”生长,给家庭以足够的“温馨”来御“寒”,和和睦睦,万事顺兴。
当然对于此无须刻意求之,生活中只要用心的去观察,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是有“先兆”的。这样可以更加因地制宜的对孩子因材施教,育子成龙、育女成凤。也可以把很多问题或矛盾在形成或者爆发以前“妥善的处理”,使家人和睦,家庭幸福,使人际关系通达而又融洽,也使自己的事业之路更加“稳健”与“宽广”。
不是所有的成功到来之时都心如止水,更不是所有失败光临之际都心绪不宁!所以我们有必要思远一些,虑深一点,“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吗。(本文摘自《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
链接:
怎样预知未来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