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不回落,存款准备金率还得上调


新华社快讯: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3月份微涨0.1%;食品价格下降0.1%,其中鲜菜下降9.2%,鲜蛋下降0.5%.

1-4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2%。城市上涨7.8%,农村上涨8.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1.2%。(512《新华网》)

这是今年以来CPI次高月份。前三个月的CPI分别为7.1%8.7%8.3%。从目前的涨幅来看,要想把全年CPI涨幅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CPI的几个小时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5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意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这次将存款准备金率由原先的16%上调16.5%,再创22年来的历史新高。这是本年度的第4次和自去年以来的第1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03921日以来,第19次连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从分项统计看,造成CPI持续上涨的最关键因素是粮油价格的过快上涨。可就目前来看,中国粮价仅为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左右,也因此导致近期宁波、大连等港口出现非法外运大米的现象。在出现国际粮荒的情况下,国家采取堵的办法,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粮荒问题。只有让粮食价格和世界接轨,让种粮户得到实惠,才能最终提高粮食的总供给量。

因此,受国际粮油价格持续暴涨的影响,未来中国粮油价格的下降几乎没有可能。相反,过分抑制中国粮食的价格,一旦到了顶不住的地步,调控就会变得无法收拾。也就是说,下半年的CPI仍将持续走高。虽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称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关心抑制通货膨胀,但近几个月PPI的相伴走高,要想抑制通胀,又谈何容易?

另一方面,在大量热钱流入、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的时候,美元却一再减息,也让人民币“加息”这一对付通货膨胀的利器失去了使用价值。此外,加息也会引发按揭户的负担,会让那些在银行有大量贷款的居民雪上加霜。

因此,央行未来或许会继续考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外加发行央行票据来防止经济过热、遏制通货膨胀。

我的相关文章:

CPI、GDP,突破目标几成定局

质疑2月份CPI、质疑谢伏瞻

存款准备金率密集上调,显调控力度加大

CPI增幅6.9%,应不是拐点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行历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顾
 2008年5月20日 由16%调至16.5%
 2008年4月25日
由15.5%调至16%
 2008年3月25日
由15%调至15.5%
 2008年1月25日
由14.5%调至15%
 2007年12月25日
由13.5%调至14.5%
 2007年11月26日
由13%调至13.5%
 2007年10月25日
由12.5%调至13%
 2007年9月25日
由12%调至12.5%
 2007年8月15日
由11.5%调至12%
 2007年6月5日
由11%调至11.5%
 2007年5月15日
由10.5%调至11%
 2007年4月16日
由10%调至10.5%
 2007年2月25日
由9.5%调至10%
 2007年1月15日
由9%调高至9.5%
 2006年11月15日
由8.5%调高至9%
 2006年8月15日
由8%调高至8.5%
 2006年7月5日
由7.5%调高至8%
 2004年4月25日
由7%调高至7.5%
 2003年9月21日
由6%调高至7%
 1999年11月21日
由8%下调到6%
 1998年3月21日 从13%下调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