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中国。不一样的中国。全球中国年。中国只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奥运合作伙伴或赞助商或供应商;一类是非奥运合作伙伴或非赞助商或非供应商。两类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奥运概念”,奥运赞助商可以直接利用奥运标志来营销,非奥运赞助商,也不坏,可以直接利用“祝福北京”或“中国概念”、“国学”来营销,到底谁的收获大,真不好说,因为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目光、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30周年的成果、国民的自信和自尊、浩瀚和智慧的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特性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大家共享的,这些资源都是不用花大价钱去赞助的,都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企业的。
益普索的一项关于北京奥运赞助商的调查显示,32.4%的消费者将一些著名品牌(非奥运赞助商)误认为是赞助商。其中,误认率最高的是蒙牛,高达57%。其次是李宁和平安保险,分别达56%和41%。而40%的奥运赞助成了幕后英雄,不为人所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的问题应该出在我们中国品牌身上,我们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和奥运标志贴在一起,也许短时间能够吸引消费者关注,促动销售,可是,时间一长,消费者就会在心里反问其品牌,你与奥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你的品牌个性是什么?你的产品特色在哪里?你也没有形成独特的产品卖点和广告诉求,甚至你打了半天广告,消费者根本就分不清到底谁是谁?甚至还很有可能是自己花了钱却被消费者误认为竞争对手是赞助商,为别人做了嫁衣。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大策略。做人最怕什么?最怕平凡。怎样不平凡。需要做君子。只所以你被称为君子,就是因为你和而不同,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你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和品格,你有你的态度和眼光,你是不同的,你独立于天地,而又融入天地。其实,我们的产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又何尝不需要“和而不同”,而令人遗憾的却是,大量的中国产品都是“同而不和”的,你的产品跟他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区别,恐怕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你的产品可不可以不跟别人的产品一样或者说你的产品是不是本来是跟别的产品有区别的,只不过你自己说不清楚或者是你自己说的清,只是因为没有差异化的包装和诉求,而被消费者认为是跟别的产品一样的。相信,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存在的。
怎么办呢?“国学策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中国。中国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中国文化。一个中国产品能不能利用好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元素、中国方法、中国创意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决定其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地位高低。国学决不是“古董”,不是远离现代人、远离企业和产品的,其实,它是能够为中国企业利用的,通俗说国学是可以用来赚钱的,国学是什么?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既然是中国的学问,也肯定是最懂中国人心和最有中国人缘的,最有中国特色的,用国学来策划,做出的策划是不是最符合中国人情和国情、最受全球消费者欢迎、最中国的呢?
有人忍不住了:徐大伟你真是绕啊?你能不能举个国学策划的例子呢?好啊,比如,同一个人,穿西装的时候,走在王府井大街上,行人看都不看他一眼,为什么呢?没有什么好看的呀,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吗?但是,如果这个人穿上了“汉服”,一切都不同了,从刚刚走进王府井大街上的那一刹那开始,就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了,你看那个人穿的什么衣服呢?干什么的呢?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帅,就有小女孩们说,他是不是一个演员啊?他是在拍电影吗?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条大街,行人对你的注意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原因想必你比我都清楚了,因为你穿的是与路人截然不同的“汉服”啊。人可以因为穿汉服从人群中一跃而出,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能呢?产品不可以穿汉服吗?太可以了。比如,我眼前的这瓶矿泉水,如果利用“国学策划”,也“穿汉服”的话,它的瓶型、瓶贴、广告语就会体现更多中国元素,就会有很大不同,肯定会一下子从众多瓶装水中跳出来。TCL手机聪明,不是给其手机穿旗袍了吗?推出了“旗袍手机”。九牧王也“穿汉服”了,它的广告语三个字:不争春。红塔山的广告语:人高山为峰。这都是国学策划的案例。
奥运会日益临近,我们中国品牌应该争分夺秒了,希望其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中国卖点”和“中国特色”,更好利用“国学策划”,真正傲然于世界品牌之林。如果你对“国学策划”还是不太明白,找我呀,不过我是计时收费的,咨询费,一个时辰10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