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倡“以日为师”
慎倡“以日为师” 胡锦涛主席访日圆满地画上了句号,访问看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许是受到热烈气氛的烘托,最近有人提出,中国应该提倡“以日为师”,实现现代化,好像,惟此才可顺达我国的现代化目标。此言一出,引起争论,这很自然。 笼统的讲“以日为师”很不恰当。当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封闭待开放的国家。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现代化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已经上了路,重要的是,我们是在走自己的路,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路。我们明白,尽管这条路上还布满荆棘,但惟此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中国的对外开放,先主要是对西方世界开放,目的在于吸引我国缺乏的资金、技术、管理,开拓外部市场。现在,我们是对世界各国开放,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进程。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让别人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由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落后在别人后面,开放就是一个学习别人的过程,我们要尽可能学习别人所有先进的东西。事实上,我们是以“他人为师”,不在乎是谁,注重的是,是否比我好,对我好。学习别人好的东西,也不放弃自己好的东西,虚心好学,又不自卑自弃,这就是开放的精髓。 为什么慎倡以日本为师呢?首先,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是不同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学习西方,是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但是,日本从欧洲那里不仅学了现代技术和管理,也学了殖民主义,翅膀硬起来,就搞刺刀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实现了现代物质文明,但精神停留在大日本帝国史观。结果,侵占了人家还认为是做了好事,是在“帮助亚洲”,至今,这种思想仍然困扰着许许多多日本人,就连教科书也这么写着,日本不是错了,而是被西方打败了,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二战后,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政治教育并没有做好。我们看到,在日本,极右翼竟然可以穿着大日本皇军军服耀武扬威,右翼宣传车大喇叭高放极端口号满街跑,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法律禁止他们,他们是在表达“民主的声音”,公众对他们也不起而攻之,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和理解。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很艰难。晚期清朝国力衰败,外患内乱,现代化欲行又止。当年,孙中山也曾呼吁,走日本的道路,让日本帮助中国解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实现现代化,但是,日本却来侵占了中国,8年抗战,中国已是百孔千疮。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化步履艰难,我们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里奋争,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主要还是以一个弱者的角色,时刻准备抵御外敌入侵。中国真正加快现代化步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30年短短的历程,使中国加入强国之林。在崛起后,中国一再明确宣誓,强大了也不称霸,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做负责任的大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我们把这些写入文件,立在宪法,从娃娃的教育抓起。一个崛起的大国,这样自我定位,明确宣示,是绝无先例的。在这方面,中国不仅不可能“以日为师”,而应是以日为戒。 再说经济发展,中国与日本也是走了一条不同道路。日本靠掠夺进行原始工业积累(据研究,上个世纪初,日本向中国要的一大笔赔款,成了其现代工业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二战后,日本的政治被美国强制改造,经济恢复得到美国的支持,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成了美国的供应商,借机发展了大工业。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长期实行积极推动出口,着力保护国内市场的战略,靠自己的创新努力,成为世界经济的佼佼者。 而我们则不同。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外国列强的压制,非常弱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是靠苏联的帮助建立起了一些现代工业,中苏分裂后,与苏联的经贸联系中断,我们又想靠自力更生赶超英美,英美没赶上,距离却拉大了。文化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几乎走到破产的边缘,这迫使我们不得不下大决心进行改革开放。我们实行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的方略,借鸡下蛋,利用自己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发展加工出口干起,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起飞。现在,我们正在从借鸡下蛋,向养鸡下蛋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我们是在保证政治稳定、有序转变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发展的,我们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另一方面,我们靠产业接替型战略实现了起飞,但是这条路不能再沿袭下去了,问题太多,必须探求新路。又要政治社会稳定,又要加大改革力度,又要实现转型,又要平衡发展,权衡把握,实属不易。中国人口太多,摊子太大,担子太重,加上特殊的政治遗产,复杂的外部环境,谁也救不了中国,只能靠自己摸索。 当然,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严密的管理体制,团结奋进,立志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高效节约的工作态度等等。我们有差距,就要承认,别人比我们好得就虚心学习,不管对谁,都是一样。日本在经济现代化上走在我们前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日本不是楷模。 常说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但毕竟是天涯隔望,近邻远族。与日本人处长了,你会为他们那种认真、执着的精神所折服,但是,你也会为他们那种外表谦恭,内心复杂的特性所困惑,你会觉得他们是好人,但又觉得与他们难做真诚的朋友,每每品味起来,似乎难以解释清楚。 我们的国情与日本不同,日本之路我们不能走,也难走得通。因此,我看,还是慎倡“以日本为师”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