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烧缘何市场上涨?


周一公布宏观经济数据,经济过热状况没有得到改善,CPI涨幅8.5%,工业品价格水涨船高达到了8.1%,市场对宏观经济调整继续紧缩的预期再度加强,在陆家嘴金融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长周小川都反复强调了宏观紧缩政策的基调,特别是周小川更是开宗明义地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关注反通胀,说明后一步国家还有紧缩政策出台。由于奥运会前要求市场稳定,所以较大引起市场震动的宏调措施可能会延后到奥运之后,这个市场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在四月的报告中我们就判定45月份仍然是震荡调整的月份,目前市场演绎的格局仍然在我们的预判之中,当前美国股市继续下探,而香港恒生指数在上行到26000点后转头向下,表明这一波反弹行情基本上已经到位,深沪A股更有可能跟随港股展开新一轮的调整,中短期的走势不算乐观——即使有政策底的呵护,市场还受制于市场顶的制约,在3300点到3800点之间求得短期的平衡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大多数业绩优秀的品种市盈率都在40倍上方,说明调整并没有完全到位,市场的机会还是在个股的个性化机会中,放弃大盘整体机会,集中投资个别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仍是唯一选择,长期判断本栏认为中国经济处于通膨阶段但不至于因为宏调进入衰退,主要原因在于拉动宏观经济的大型项目投入方兴未艾,继大力展开铁路建设(高铁和地铁)之后,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大飞机项目也提上历史日程,还有航空母舰的研发制造等等,在增强国力方面的固定投资进一步加快,中国与日本具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一个是我们有足够的内需消费市场空间,还有一个是我们在基础设施和国力建设上空间仍然很大,当年日本在面对本币升值产生的流动性泛滥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干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裕的资金几乎没有较好的投资空间,而中国还有太长的城市化进程道路要走,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本栏认为只要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和上升空间并未消失,只要不出现重大的政策决策失误,重大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发展失衡状态,投资机会仍可坚持看好到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