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此次通货膨胀的因素与前两次的由投资增长过快、供需缺口较大、结构失衡引发的通货膨胀有较大的不同:国内外大的经济背景不同,通货膨胀的结构不同。
所谓经济背景不同,是指前两次的通胀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价格改革闯关、物资和资本都较为匮乏的情况下由投资“过热”引发;本次通胀则是在我们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经济实力、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大幅提高,外汇储备达到前所未有规模,资本的国际化和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生的。
从消费市场看,2008年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555亿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1.4%,与上年同期的实际同比增速相比回落近0.2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实际同比增速回落近1个百分点,农村回落0.52个百分点。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增长看,一季度比2007年一季度增长了43767亿元,这里除了消费的刚性增长外,有相当部分的增长是消费者为物价较快上涨所付出的代价。
除价格上涨外,2008年一季度的消费市场的表现基本正常。从商务部对全国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看:2008年1—2月累计销售实现1530.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1.22%。2008年2月销售同比增长较快的大类商品有:机电设备及产品、煤炭、石油及制品、金银珠宝、食品、饮料等,同比分别增长109.5%、98.5%、36.6%、19.59%、16.447%、14.1%。分地区看:2008年1—2月累计,东中部地区的销售同比增长速度差别不大,西部地区增速略快,但东部地区所占份额与中西部份额之和高出48个多百分点,东西部的差距依然很大。内外资零售企业2008年1—2月零售同比增长,外资仍比内资企业快5个多百分点。餐饮业销售比上年同期增长16.9%,没有十分突出的消费热点。
影响2008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的物价因素,稳定的收入增长和逐步增加的猪肉等食品的供应量。由于世界粮食库存的急剧减少和恐慌性的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的快速上涨,加上包括石油在内的初级产品价格的继续攀升,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增长,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等的价格依然会在当前较高的价位上震荡,蛋类、蔬菜和奶制品将会随季节和假日因素等呈现一定的波动,由于政府继续加大对粮食及部分农副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力度,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以及严格限制粮食出口等措施,我国粮食的供应是有保障的,年内价格不会大幅上扬,这就将为抑制物价的上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供需方面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全面抑制通货膨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本次通货膨胀具有30年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和深层次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治理流通性过剩方面处于两难的境地。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致的经济衰退究竟回到何种程度依然充满变数。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损人利己的使美元无限度贬值的政策,使得我国30年来用全体国民的辛勤劳动成果换来的国民财富的积累——外汇储备大量的急剧流失;
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投机性的国际流资大量流入我国,加剧经济的泡沫成分,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提高存款利率来补偿居民因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损失,又会使国际“热钱”进一步流入,这就使得我们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的使用处于两难境地。短期内改变外汇储备的构成可操作性不大,而扩大海外投资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也是荆棘丛生。当前我们需要一种考虑成熟、设计缜密的“壮士断臂”的措施,从供需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和所要付出的代价与上面所述的消除通胀基础相比,也许要容易些。
通货膨胀或将对股市带来重压, PPI上涨的动力将逐渐向CPI传导,但是,这个传递过程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并不能完全传递过去。换句话说,这将蚕食掉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其业绩增长,使估值降低。政府可能继续实行更严厉的紧缩政策,使股市上涨所需要的资金推动力大大削弱。
政府对股市上涨导致的内生货币现象即对物价的推动作用,将更为担忧,不希望股市直接走出震荡区间,步入上涨轨道,甚至倾向于再下行一点——这与奥运会带来的稳定效应可能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原因,政府希望股市锁住资金,不向商品领域流动。而后一个原因,政府又不想让股市下跌过深,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从行为上来看,政府处于极度矛盾之中:一边救市,一边加快新股发行步伐;一边挤压泡沫,一边制造新的泡沫,一边批新基金,一边准备推创业板等等.
股市就是股市,它不应该承载诸如抑制通胀这样的功能,这不是股市应该有的功能。要抑制通胀,关键是减少政府的收支,政府主导的庞大的低效率的投资与浪费严重的各种开支,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另外,要解决流动性问题,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既可吸纳一部分流动性,也可以缓解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应该走出既得利益集团的羁绊,压低房价,斩断通货膨胀的这一重要推手。
此外,还应该关注次债危机走向。美国次债危机经过短暂的稳定后,接下来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是值得关注的。我个人认为,次债危机在未来可能继续恶化,终止美股的反弹,从而,对周边股市产生影响。
如果抛开政策的力量,单就股市自身而言,在通胀压力之下,它有继续向下的动力。原因很简单,在接连出台利好政策的情况下,连四千点都难以接近,已经显示出股市自身的沉重感。倘若政府不能继续提供新的利好政策,股市就可能向下释放动能,再次探底。但仍将持续区间内震荡格局。
综上所述,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处于高位。这既与上年4月份的低基数有关,又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有关。当前仍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价格走势,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果我们的农业今年全年依然保持稳定增收,为抑制通货膨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调控政策,2008年底,全年CPI的增长可望控制在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