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居易的“检讨”诗想到的……


    史载,当年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想不到离任返乡,他竟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等可贵的自责精神,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能以不令后人肃然起敬?
                            
    白居易之取“两片石”,在时人看来,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作“检讨”,则更让人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是把取“两片石”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在他看来,“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果今天取“两片石”,日复一日,又何以不会伸手去贪污“千金”?所以,他才如此自责,其目地是为了修身“慎微”,这也算是白居易为官清廉的一大秘诀吧?
                            
    由此,让我想到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杨业功。杨业功身为导弹司令,衔至将军,按说这官不小了吧,可他那简陋(说简陋绝不为过)的家什却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房间的墙壁一白到底,屋里摆放的东西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古董”,睡床是四个大箱子拼成的,一张饭桌、一个柜子用了20多年,一个乒乓球拍做的台灯座、一只吃饭用的搪瓷碗跟了他30多年,旧衣柜里没有一件上“档次”的衣服,几件衬衣已是缝缝补补……将军何以如此清廉?我想除了他始终保持我党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慎微的清醒,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律己。他把自己的家门“关”得严严的,决不给自己留下“第一次”的点点“缝隙”。老乡给他送“红包”,被他一声断喝甩出了门外。退伍兵给他寄来高级竹席和按摩枕,被他原封退还。在将军的家门口贴着的“携礼莫入!”这四个充满正气的大字,令送礼者心生“畏惧”、望而止步。将军总是把“毛毛雨”的小事看得很重。部属出差到北京顺便给他买了一些优质宣纸,被他婉言谢绝。基层同志给他车上放了一袋价值仅15元的芦柑让他在路上解渴,他硬是让人拿了下去……一些人对将军的过分“死板”很难理解和接受,但将军有将军自己的说法:“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好多都是从‘毛毛雨’开始的。我今天收了几瓶酒几张纸,明天就会有人给我送更重的礼物。共产党人的党性绝不能在一瓶酒、一张纸上失守啊!”
                            
    笔者认为,虽然杨将军与白居易所处的社会制度、人文环境、阶级地位各有不同,但其“慎微”观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深远的教育和启示意义。时下,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前“腐”后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谨小”,不屑“慎微”,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我从小节“量变”到腐败“质变”的飞跃。因此,要警惕“小节”的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就必须像白居易和杨将军那样一生保持慎微,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防意如城”,严于律已,时时处处做到立身不忘人之初,用权不移公仆志,见利不谋个人私,交往不忘同志情,如此,我们才能用“慎微”之剑斩除人生之路上的荆棘杂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