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选局长的晋升路折射着什么?


      3月28日,胡万进在南京市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演讲答辩会中击败另外3名候选人,当选为南京市药监局局长。胡万进在自述晋升路时坦陈:希望“跑官”变为“跑民”。(4月2日京华时报)

    “跑官”变为“跑民”,虽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跑官”,顾名思义,就是往上级领导那儿跑,目的是联络感情,加深印象,以便得到关照晋升。当然“跑官”也包含着“买官”,为了谋取官位,拉关系、找“靠山”,有的甚至用金钱“铺路”、贿赂“买官”,以达到晋升职务的目的。跑官者,是思想政治上腐败的表现,严重干扰干部选用正常程序,常常造成用人失当,严重腐蚀干部思想,诱发投机心理,助长人身依附的封建意识,从而严重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

    而“跑民”则是往基层那儿跑,往群众那儿跑,往困难多的地方跑。“跑民”就是要为群众多办好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修桥铺路、访贫扶困、送科技入户,让百姓早日富裕起来。“跑民”就是要为群众多办实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求真务实,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不唱高调、不摆花架,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跑民”就是要为群众多办难事。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关心困难群体,敢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可见,“跑官”还是“跑民”,事关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走向,也折射着我们的党用人导向。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跑官”现象屡禁不止,除了个别干部的品质问题之外,机制的漏洞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许多官员的选任不是由群众公认的“马场赛马”赛出,而是由“选官”的人一言为定的“伯乐相马”相出。这就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选官”的人是否真正有求贤之欲、并具备识贤之能。由于“选官”的人并非都是独具慧眼的真正“伯乐”,甚至有些“伯乐”已蜕变为贪财迷色、厚颜无耻的奸佞之徒,于是在这种“伯乐相马”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诸如礼尚往来的“投桃报李定律”、用人唯亲的“以人划线定律”、嫉贤妒能的“武大郎开店定律”,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坚决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把用人导向搞正,已成为是我们当前必须破解的问题。而南京市的公推公选无疑是一剂破解的良药,公推公选不仅建立了公开透明、程序严密的“阳光”运行机制,而且形成了“多数人选人”的选择机制,改变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主要领导说了算”的现象,关了封官许愿的门,堵了跑官要官的路,破了熬官无为者的梦。特别是两次公推公选,改变了胡万进的人生轨迹,足以让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听到之后心中感到一阵激动,也让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看到了希望。这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进步,这是清除“跑官”病毒,打造清新健康的“跑民”风气的起步。相信有更多幸运的“胡万进”脱颖而出,人们充满期待。

   新闻链接:南京公选局长自述晋升路:希望跑官变为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