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金凤舞中天——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路桥分公司发展走笔


楔子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隔500年,当她生命将临大限时,便会集梧桐枝自焚,在经历烈火煎熬和痛苦考验后重获新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后,其羽更丰、音更清、神更髓,力量平添一倍,美丽更胜从前。

2007年仲夏。一个夕阳如血的傍晚。河南滑县牛屯镇。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新长高速公路五标项目部。年届不惑的周富春坐在他宽大的经理办公室里,望着天边绚烂的云霞,微眯双眼,意味深长地给我讲述了这个其实早已被我耳熟能详的故事。“我是这个典故的忠实拥趸。”他说,“因为,我们路桥分公司,就是这只正在涅磐的凤凰。”

逆光映射,光影斑驳。我留意到,周富春那张黝黑平凡的脸上蓦然透出一种梦幻般的光泽。身材敦实的他躬身而坐,紧绷的躯干犹如一支满弓之弦,劲力内蕴,蓄势待发。窗外,热浪蒸腾,刚刚结束一天劳作的职工们不时传来阵阵嬉笑喧闹之声;室内,茶雾氤氲,俩人手中的玻璃茶杯在不经意的抚弄下绿叶浮沉。

这个平淡而又别样的夏日黄昏,我与周富春相约一同打开记忆之门,让思绪穿越时空,在追寻“凤凰涅磐”的履痕中回旋徜徉……

重任落肩

200568,时为公司安质科副科长的周富春正穿梭奔忙于“三标一体”内审工作,忽然接到公司主管领导的电话,让他马上赶到路桥分公司新长路工地。由于身兼该项目副经理,类似的临时调遣周富春早已习以为常,简单一打点,他便匆匆踏上了行程。

然而,令周富春始料不及的是,项目部迎接他的既非例行检查,也非要务处理,而是公司刚刚下发的一纸任命他为项目经理的红头文件。于是,一次原本再也寻常不过的旅行,刚刚起步便成了归宿。几乎毫无预兆地,周富春走马上任了。一个多月之后,路桥分公司经理的担子又压到了他的肩上。

职位接连升迁,领导青眼有加,本应是人生得意之事,但周富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就连同事好友也一反常态,除了间或调侃一二,几乎无人由衷道贺。这种结果早在周富春意料之中。因为,他比谁都清楚,2005年的路桥分公司与所辖唯一在建的新长路项目,状况是多么的尴尬不堪!

先说新长路。单从项目本身看,并不可谓之小:5.6公里多的主线,加上3.9公里的牛屯连接线,涵盖24座桥涵、78万立方米路基土方、4.2万立方米防护工程、46万平方米路面基层工程等,9273万元的标价几近亿元大关。然而,与项目规模差相仿佛的,却不是别的,而是它与生俱来的诸多“硬伤”——尽管是河南省重点工程,但因属民营投资的BOT项目,建设资金长期紧缺、地方协调异常艰难、材料供应时断时续、百姓阻工愈演愈烈等窘况直令人头大如斗。加之项目上场后由原设计四车道改为六车道,再度引发二次征地、三电拆迁及变更设计等一系列掣肘问题。从200410月项目进场到周富春正式接管,半年多时间内,偌大的工程完成产值不到400万元,几乎处于全面停工状态。

而当时的分公司状况更是糟糕。年初,随着原有两个小项目的相继告竣,分公司陷入无米下炊的境地,近百人的职工队伍几乎全员待岗,士气低迷。几年的惨淡经营,没能让职工们摆脱捉襟见肘的困境,整个分公司也家徒四壁,不仅没有攒下一台像样的施工机具,就连一台早已落伍的空压式击实仪都成了试验室的“镇室之宝”。更有内外债务“汗牛充栋”——职工垫支的进出场差旅费等着处理,300多万元的外欠款引来各地债主踏破门槛。周富春上任没几天,还赶上一位项目经理到竣工项目搬家时被债主扣留,直到多方筹措了8万元汇去才使其得以脱身。

闲着的比忙着的多,要债的比干活的多,萎靡之气挥之不去,牢骚之声四处相闻。此情此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周富春面前。是知难而退,把这个烂摊子甩给其他人?还是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白手起家重整旧山河?这道两难命题并没有难住乐于挑战、志存高远的周富春。在他身上所具备的、常被人们奉为圭皋的忠诚、严谨、务实、创新等可贵品质,连同强烈的使命感、坚定的执行力、满满的自信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对于这位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型管理者而言,做好每个项目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职业操守。从业15年间,周富春从队技术员、技术主管、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到项目经理、公司质检科副科长、安质科副科长,一路走来,鲜花满地。20世纪90年代,他在南昆线任队技术主管时,手中就诞生过南盘江大桥、清水沟大桥两个铁道部优质工程,本人还被命名为铁道部“青年功臣”;他担任总工程师的106国道大名卫河特大桥项目,在河北省质检站组织的全线内业资料、实物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综合评比中屡屡斩金夺银,获评河北省精品工程;他担任项目经理的河北邯大路项目,曾代表公司在集团公司质量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公司荣获“鲁班奖”的临侯高速公路赵康枢纽、荣获河南省“中州杯”的洛阳洛浦涧河大桥、荣获陕西省“长安杯”的勉宁高速公路路面17标,以及陕西榆靖路、山东博兴立交桥、洛阳定鼎路立交桥、新疆克独路、辽宁沈大路、江西梨温路等多个优质工程奖牌里面,都有着他不可磨灭的功勋。

不独如此,在自己最为擅长的技术领域,周富春亦有骄人之处。他拥有国家注册的一级建造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咨询工程师等多种执业资格证书。由他主持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植筋工法,先后被评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工法二等奖和河南省优秀工法;他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桥梁改扩建工程开发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植筋工法,在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属于首次应用,不仅能使新增结构与原结构浑然一体,而且较好地达到了改造、补强、加固的目的,极具推广价值和创效前景;他撰写的《弦线支距法在曲线隧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还慧眼识珠,成功遴选推荐了近10篇铁道部、河南省、总公司和洛阳市等各级优秀QC小组成果……

如果站在质量创优与技术创新的角度,周富春的能力与经验较之业内众多行家里手无疑不遑多让。但此次要撑起的是一个濒临瘫痪的分公司的大梁,是要将这叶风雨飘摇的舟船带出绝地、走向新生,作为第一管理者,仅凭丰富的创优经验又何以能够?他不但要具备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实干家的非凡魄力、社交家的八面逢援、手术师的准确麻利,更需要有脱胎换骨的决断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和绝非轻松的挑战,临危受命的周富春究竟能有几分胜算?他真的准备好了吗?

此时的周富春无暇应付来自各方的疑问,他唯一需要作出的回应就是行动。

千锤百炼

下车伊始,尽管亟待理顺的事务千头万绪,但一向务实稳健的周富春并未自乱阵脚。他先是将班子成员、部室主任和职工一一找来谈心,请大家直抒胸臆,大胆放言,查找病灶,出谋献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对分公司的队伍状况、外部环境、遗留问题等有了客观全面的掌握之后,周富春把问题一一摆在桌面上,与分公司和项目部班子成员一道分析症结,研究对策,统一思想。本着找准着力点、打开突破口的现实考虑,大家最后达成了共识:当务之急,必须全力做好落实资金、稳定队伍、恢复生产这“开门三件事”,尽快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然而,凡事计划得再为周详,一旦进入实际运作,往往会有各种难以预知的复杂情况跳出来横生枝节。于是乎,周富春及其一众干将披挂上阵,运用智慧和管理等诸般利器,与接踵而至的道道难关和重重障碍见招拆招、短兵相接,打响了一场志在突出重围、拨雾见日的生死保卫战。

资金问题是盘活项目的重中之重,也是分公司发展走入正轨必须解决的最大难题。最初,由于业主迟迟不下开工令,队伍进场半年多一直未形成计量,银行贷款也没有着落,别说施工大干,就连几百号人的队伍正常生活都是东挪西借、左支右拙。单凭公司垫资当然不是办法,靠借款维持工程运转更非治本之策,必须要从业主身上打开资金缺口。为此,周富春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经过努力争取,最终使业主同意他们进行原地面清表工作,每方土计5元,按实际完成工程量拨付暂支付款。办法刚一推行,周富春便发动职工掀起大干高潮,当天便填土1万方,理直气壮地从业主那里拿回了5万元。这来之不易的第一笔工程款尽管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却不啻于久旱遇甘霖,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625正式开工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200余万元,保证了施工所需资金的不间断,从而使材料供应渐趋正常,因征地拆迁对工程进度造成的制约因素也得到有效冲减。

工程局面刚刚有所明朗,还未等弹冠相庆,暴戾的大自然却又突施淫威,连续三场暴雨使工地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临建设施遭受严重损失,一下把大家浇了个透心凉。气可鼓不可泄。周富春一声令下,参建员工冒着瓢泼大雨,争相投入到抗灾抢险工作中,以最快速度恢复了施工生产,捍卫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随后,他们抓住施工生产的黄金季节,围绕生产经营重难点,大力开展保安全创一流、保质量创精品、保工期创信誉的“三保三创”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和以强化全员安全自觉、源头防范事故隐患为主旨的“一法三卡”活动。2005年年底,项目部一举完成了跨新菏铁路立交桥外的所有基桩,并经超声波检测全部为一类桩;完成了3座桥立柱和盖梁混凝土浇筑,涵洞、通道全部457预制盖板,14座通道主体工程和7座涵洞、通道的盖板安装工程以及16万立方米的路基土方填筑,实现产值2001万元。在业主和总监办当年组织的5全线综合评比中,项目部夺得两次第一名、3次第三名,获奖28万元,赢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赞赏。

年关,新的困扰再度袭来。先是几个刺头职工见周富春似乎没什么太硬的手腕,蛰伏一段时间后,故态复萌,拉帮结派搞小动作,损害团结,搅乱风气,在职工中造成了很坏影响。周富春冷眼观察并明里暗里多次告诫无效后,毫不客气地勒令他们限期离开,峥嵘初露,震动了一大批人。

紧接着,又有几名包括部室主任在内的技术骨干纷纷提交申请,要求调出分公司。这可把不明所以的周富春吓了一跳。作为技术干部出身的管理者,他当然清楚这些人的离开对分公司意味着什么,于是,先好言相劝,百般挽留,最后铁下心肠坚决不批。谁知见过不了他这一关,个别人干脆不辞而别。事后一了解,原来是有人釜底抽薪挖墙角。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周富春召开职工大会,鲜明地指出:分公司目前处在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正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学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不离不弃,共同为分公司发展建功立业。但谁若受不了苦,铁心要走,可以直接挑明,不必要偷偷摸摸。团队需要的是忠诚之士,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许庶……

话虽这样说,但见到公司辛苦培养的人才一个个绝情而去,周富春心里着实窝火。屋漏偏遇连阴雨,郁闷还未消散,施工队伍又来赶趟儿,刚刚平息几家队伍串联停工的闹剧,又要马不停蹄地解决梁场队伍分家争端,紧跟着便是为临阵脱逃的土方队处理善后。加上供料商与地方涉黑势力勾结,频频扰乱施工秩序,弄得整个工地一片阴霾。

“经历了那么多项目,这个项目真的不一般,能够想象出来的问题这里几乎都有!”那段时间,周富春几乎每天半夜从工地回来,就是马不停蹄地给施工队开会,同样的规劝甚至威慑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回想当时那一幕幕情景,周富春感慨万千,“就像整个人被放在火上烤,心急如焚,近乎崩溃!”那种滋味,就连早有思想准备的周富春也忍不住萌生了要打退堂鼓的念头。时任公司总经理宫元生得知后,在电话里对他说了十个字:“公司支持你!一定要顶住!”字字千钧的鼓励,使周富春重拾信心。他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同一次又一次危机的博弈中,与分公司一道与时俱进,渐臻成熟。

当日历翻到2006年,一连串的变数走马灯般不期而至,在路桥分公司本就不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阵阵涟漪。

这年1月,公司一纸文件,原青藏队与七分公司部分人员并入路桥分公司,职工总数由原先的不足百人一下扩充到160多人。管理摊子铺大了,责任和压力更重了,资源配置、队伍磨合、任务承揽、加快发展等诸多问题扑面而来,着实让周富春和重组后的领导班子再次领略了一回创业艰难的况味。

2月,在对陕西、重庆、河南等地多个项目实施紧密跟踪和实战练兵之后,周富春入主路桥分公司之后的经营赛场“进球荒”终于被打破。经过一干人的不懈努力,分公司以3400万元的合同报价,将新长路同一条线上的延津石婆固连接线揽入囊中,不但实现了“滚雪球”的战略意图,也使任务不足、人心不稳的现实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时隔不久,昌平至延庆国道110改建项目再奏捷报,成功中标七标段近6000万元的工程任务。党委书记张兵运带着一支人马北上京城,与周富春遥相呼应,掀开了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新长路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春天。42,摆脱资金困局的业主公司与总监办一道,在五标工地隆重召开全线施工现场会,路桥分公司项目部以自己的前期上佳表现再获10万元奖金,当仁不让地成为新一轮大干高潮的示范点和“领头羊”。

此后,无论是新长路项目还是路桥分公司,都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战车,在技术、管理、设备、人才的“四轮”驱动下,披荆斩棘,昂首奋进。施工生产一路保持领先势头,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有序,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稳步上扬。从开工到通车,项目部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累计获得业主奖励90余万元,被评为2006年度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工地。周富春先后荣获河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集团公司六好党员标兵、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公司文明职工、先进生产者等称号,分公司职工队伍中也涌现出了以总公司劳模和总公司十佳青年技术工人曹雪梅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群体。

建国58周年前夕,在百般磨砺中艰难求进的新长高速公路如期完工。在2007108举行的盛大通车典礼上,五公司路桥分公司在五标段施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不等不靠、迎刃克难、自我改进、自我超越的过硬作风和良好风范,作为全线的一大亮点,得到了省交通厅、新乡市、业主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如潮好评。

20071220,分公司另一主战场——北京110国道改建项目如期竣工通车。在通车仪式上,分公司项目部还以2006年度全线综合评比“总冠军”的身份,受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金龙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嘉勉。

重生之路

在采访中,我始终注意不时地调整自己的视角和焦距,希图将周富春等一班人治理路桥分公司和新长路项目的管理理念、基本手法和绩效成果尽可能清晰地、全方位地映射在取景框内,并通过“连拍”使之串联成一组能够展现整个分公司发展脉络的动感画面,以便更为深入、准确地解读这个团队实现逆境奋起和自我提升的个中奥妙。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是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这精短的12个字和所涉及的4个概念,周富春极是推崇:“准确精辟,字字珠玑!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作为酷爱学习、胸有沟壑的新型管理者,周富春对文化力之于企业的巨大作用有着深刻的谙察。他认为,企业保持五年发展可以靠机遇,十年可以靠企业家,十五年可以靠经验,二十年可以靠制度,但若想百年常青、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靠文化。“只有做到全员心中愿景统一、行为自动自发,这个团队才会目标明确、步调一致、士气高昂、无坚不摧。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周富春认为,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威力,关键在于其润物无声的渗透性、无所不在的包容性和在全员认同基础上形成的自觉实践。于是,在管理中催生文化力,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周富春引领路桥分公司踏上振兴之旅贯穿始终的一条鲜明主线。在纷纭复杂的各项工作之中,文化的烙印琳琅满目、熠熠生辉。

古人曾有云,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富春深明其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周富春入主路桥分公司后,也有针对性地祭出了三大利器,那就是对表里如一的诚信、人人平等的制度和坚定不移的执行的全员教育及带头实践。作为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个承继铁道兵光荣传统的企业大熔炉里的长期熏陶,使他从内到外都透出一种以忠诚、服从为天职的军人气质。面对分公司历史遗留下来的诸多沉疴痼疾,他既无丝毫推诿,更不横加抱怨,而是切实负起责任,逐一摸清底数,认真制定对策,有序进行清理。由于业主资金长期紧缺,新长路施工大干局面形成后,项目部为抢进度、保工期,不得不靠赊账进料,以满足工地快速运转的需要,最多时拖欠外部料款多达1700万元,其它标段情况也差相仿佛。一段时间,全线不少项目经理纷纷外出躲债,但周富春始终不躲不避。对前来要账的供料商,他开诚布公地阐明缘由,请求对方谅解,并承诺一待计价款到位,马上分批偿还。此后一年多时间,他守信践诺,直到把料款结清,没有一个供料商找他们的麻烦。2007918,新长路工地完工即将转场之际,牛屯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专程给项目部送来一面书有“重质守信,造福于民”的锦旗,并设宴为他们依依送行。

制度即是铁律,执行毫无商量。在制度建设方面,周富春牢牢把握住令行禁止、人人平等、民主管理、会议决定几个原则。凡是上级和本级的规章制度、决议决定、工作部署,他要求分公司全员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谁触犯了制度“电网”,不管后台多硬,决不姑息。对薪酬分配、人事安排、人员奖惩等涉及职工利益问题,一律上会研究决定。2005年下半年,某领导的子女不假外出半个月,周富春当即召开班子会研究处理,最终决定上报除名,那位领导亲戚对此也无话可说。还有一次,细心的周富春察觉一个“颇有背景”的司机有虚开加油费、修理费的情况后,先把发票复印件贴到项目部企务公开栏里,请职工们评判,公示两天后,在会上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征求处理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人建议清退。这名司机走之前,专门找到周富春,不但当面承认了错误,而且对自己以这种方式离开流露出真诚的感激。

2005年下半年,公司《分公司管理办法》、《项目承包经营管理办法》等一批管理规章刚刚新鲜出炉,周富春抓住这一契机,从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入手,在落实责任、严控成本、提高效率、改变面貌上多招并举、狠下功夫。

在费用控制上,周富春的“抠门”远近闻名。他一上任,首先拆除了住室里的空调,连同饮水机一起交给工程部使用。同时取消了招待烟,规定对外招待必须事前报告,并视情从严确定标准,每月进行公布。他自己外出公干,吃则一碗面条,住则简易旅店。上级领导到工地检查指导工作,一般都是在项目部加几个菜了事;必要的对外招待也是荤少素多,显得很没“档次”。经常有人提醒他要“活泛些”,不要只图省钱影响了内外关系,周富春却总是一笑置之。他心如明镜:在带领分公司负重爬坡、谋求良性发展的征途上,一分一厘的节约,都是职工们乐于看到的,也是摆脱困境所需要的。领导人带头节约,更容易营造一种用心做事的氛围,培养大家勤俭的作风。项目部被公司定为成本管理示范工地后,他更加认真细心地抓好这项工作,从工程进度、质量,到计划部门的对上、对下计量,再到财务成本核算、费用汇总、成本分析,都亲自过问,并定期召集业务部门和一线职工提建议,掀起全员开源节流的创效浪潮。正是由于致力于做好每个细节,追求最大节约,分公司才能够像“精卫填海”般,一点点地将陈年旧账留下的数百万元的债务黑洞逐渐填平,也才得以使接手时亏损的项目走上盈利的正道,保证了公司上缴、职工工资和各类保险的及时足额到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周富春孜孜以求、倾力以注的重中之重。对人才,他不唯学历,不看资历,而是用自己的学习力影响他们,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加压培养促其迅速成长。工程部主任尹小龙、试验室主任马杏丽都是大专毕业1年就被委以重任。在他的目标激励下,总工程师石国友也接连考取了公路、市政两个一级建造师证书,项目部学习氛围持续升温。

在职工队伍管理上,周富春始终在努力打造一种“气”,这种气是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气”,也是坚韧不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气势。他认为,一个人身体可以被打倒,但精神和意志却不可被打倒,否则精气神消散,便会一蹶不振。个体如此,一个团队亦然。就如屡战屡败之于屡败屡战,前者可能已经溃不成军、闻风色变,而后者却精神不败,并终究会靠不屈不挠赢得胜利。为此,项目部一方面结合公司推行的专业施工班组政策,积极采取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施工承包、民主选举工班长等办法,既增加了职工收入,又激发了队伍活力;一方面敦促工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竞赛方案,鼓励各施工队抓住施工黄金时间,大力开展“三保三创”劳动竞赛,并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节点工期,全程抓好监督落实。此外,项目部还购置了双缸洗衣机、电视机和冰柜,为职工配发了电热毯、电暖器,发动职工利用工闲时间自制乒乓球台,购置了羽毛球拍,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周富春还运用自己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亲自向职工讲授施工规范、工艺、方法和关键工序的控制等知识,通过实行“三交”、“三检”、监理报验制度和认真执行“三标一体”标准,全面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QC小组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在路基边坡防护预制件施工中,为解决异型构件不好轧制的问题,通过技术人员研究试验,成功采用高强度塑料模具替代传统机械轧制的工艺,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安全系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被业主在全线推广应用。EK0+310涵洞还被业主和总监代表处评为样板工程。

对于一线职工及困难职工,周富春及分公司一班人重理解,讲关爱,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最大的人文关怀。每月发工资,先施工队、后项目部是惯例。石婆固连接线中标后,周富春还积极向公司争取,按特大型项目重新制定工资标准,并实行每月3天带薪假,让大家喜上眉梢。贵州籍职工刘光普因摔伤常年住院,20063月从其他分公司调过来后,一天班都没上过,妻子没有工作,生活状况十分窘迫,甚至连老家亲戚也避之唯恐不及。周富春出于同情,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他套了规定之内的最高标准,每月发工资,第一时间派人给他送到手中。他妻子感动得见人就夸:“周经理这个父母官真是比父母都亲啊!”老职工杜树军身有残疾,长期息工,向分公司领导提出上岗要求后,被安排到拌合站当门卫,他技校刚毕业的儿子也得到了妥善安置,一家人感激不尽。一天,他妻子来到周富春的宿舍,趁他不注意往枕头底下塞了500元钱,周富春发现后,硬是追到他们家把钱退了回去。2007年“双节”期间,周富春还从财务上拨出1万元救济款,与党委书记张兵运、工会主席伏永发置办了米面油,挨家挨户走访慰问了10户困难职工家庭。真心换来拥戴,在历届职代会民主评议中,周富春等班子主要领导得票均为优秀。

家和万事兴,勇者无所畏。如今的路桥分公司,早已不复两年前的黯然与萧瑟。在奋力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羁绊之后,它已化为一只浴血重生的金凤,彩翼翩翩,劲舞中天,向世人展示着曼妙的身姿和充沛的活力。零七岁末,随着接手国道110改建工程12标段新任务的利好消息传来,前方的天空已现出万道霞光,正迎候着它的如约到来。          (皇甫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