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买印花税下调帐,317亿砸盘出货


印花税下调,大盘绚丽表现,沪深指数创近七年来最大涨幅接近涨停,整个市场完全沸腾。

指数疯狂演义,机构资金又何动作?数据显示,24日,基金、保险并未像市场想象的一样进场抢筹码,恰恰相反,当日做空力度为历史第三。数据揭示,大盘机构资金净流出104亿,机构持仓减少0.185%,至17.786%,与此相应,散户持仓呈递增,24日、25日分别增加0.24%、0.72%。

TOP席位追踪进一步发现,基金、保险两大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96亿、18亿,其中,基金成交490亿,买入197亿,保险资金成交30亿,买入6亿,两大主力合计卖出317亿;而,券商营业部成交达2717亿,买入1413亿,净买入108亿,观察具体券商营业部交易发现,当日广发、国信、东吴证券三大券商资金净流入市场合计32亿。

显然,周四的天量暴涨,基金、保险逆政策而行,借机加速出货,券商散户交易活跃,沪指成交1958亿。

周五,沪指尾盘100点跳水,成交1904亿,分类帐号统计显示散户持仓增加0.72%。

同时数据发现,QFII有关的营业部在近期不断买入,很多媒体都在大喊QFII来救市了。然而市场并没有被QFII所救,而是被“政策”所救。似乎QFII炒底又成功了。

券商板块5日资金净流入8.26亿,机构持仓15% ,机构主要关注中信证券等券商龙头股,中信证券机构持仓17% 5日内增仓0.6%,其中被怀疑为QFII主力的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一家在4月内共计购买了11.85亿中信证券股票。

本周大盘爆涨,我们当然和大家一样欢欣鼓舞,但对于一些新股民,我们提醒两点:一个是周五紫金矿业的丑陋表演,一个是周四宏达股份12亿的成交。从这两件事看,我们的市场及投资者教育还任重道远。

近日,58家基金公司旗下共346只基金的一季报已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基金一季度亏损近6500亿元。无论老基民,还是新基民,只要手中持有股票型基金,一季度都难以逃脱亏损的命运,因为今年一季度净值损失最小的一只股票型基金都达到了7%,而有些基金净值不少跌幅都超过了35%,损失可想而知。

为此笔者认为,一季度基金7000亿的巨额财富转瞬灰飞烟灭,市场震荡,众基金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未来如何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如何在做大做强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以应对更为残酷的行业竞争与分化?这是不少基金公司在一轮跑马圈地式的大发展之后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事实证明,片面追求大而美,不顾一切跑马圈地,而忽略了内在根基的配套建设和巩固,是不可取的,毕竟,无论市场将如何变幻,能在竞争中取胜、得到基民的信任和支持的,都必定是那些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持续、稳定回报的实力派基金公司。

基金必须承担起其为基民考虑的责任,也必须进行深思。

上述数据,笔者在价值中国独家发布,数据来自大智慧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