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修养与训练》教案十一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
12岁,属鼠)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语言修养与训练》

教案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班级:普通话一班、普通话二班、普通话三班

授课日期:20072月——7

 

《语言修养与训练》教案十一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十一大节

              课题:朗读的训练

教学目的:朗读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停顿。

教学难点:语调的技巧。

教学方法:训练法。

一、           停顿

最基本的行止知识,是标点知识。根据标点符号、段落等区分停顿间隙的长与短。但语流的行止,远不止这些。停顿,既可以用来换气,又可以用来表示意义的区分、转折、呼应,还可以传达引起听众注意的信息,相反,当表述某种连贯是情节、景况,或当表达者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不可遏制之时,则需要一气呵成,需要语句的连续不断,以下着重介绍一下有停顿的知识。
   
停顿,就是指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常见,常用的停顿有以下几种:

  
1):换气停顿
   前面已经讲到,人的正常呼吸大约是
4?5秒钟一次,由于换气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必然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即换气停顿。特别是有些长句,中间没有也不应有标点符号,而一口气却无法说完,必须酌情进行换气停顿。比如这样的长句:、

   “
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

   “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
……”
  
标有“||”符号的地方是指需要换气停顿的地方。事实上,这里的停顿,还不仅是为了换气,而且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倘若将上述的两个长句不停顿的勉强一口气念完,即难做到清晰,又不可能有多大表现力,平淡的很,勉强的很。

  
换气停顿要恰当,必须服从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管换气停顿的具体方法个人不尽相同,但是,却不能随心所欲,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比如:上例第一句如果按下述方法换气停顿,变成:

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那就不能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了,甚至会引人发笑,显得有些滑稽了。 并且,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意义不同,甚至会完全相反。如:他望着我笑了起来,若在后面停顿,是指他笑了起来;若在望着后面停顿,是指我笑了起来。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这种停顿,一般根据标点符号进行时间长短不一的停顿,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应有适当的停顿,停顿时间大体是:句号
>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至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要根据其使用的地方和表情达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停顿时间的长短。另外,章节停顿>段落停顿>句群停顿>句子停顿。

  
  
3):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指在朗诵过程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它不同于前两种停顿,逻辑停顿是最小单位常常是一个词。

  
如: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女宇航员,||在中国人面前,||美的横竿真在飞速地||上升!
  
这种逻辑停顿,虽然随着所强调的和突出的内容不同,停顿的地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语法停顿的制约,一般是在较大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作逻辑停顿。
  
  
4):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又称感情停顿,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即可以在句子开头停顿,也可以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停顿。前几种停顿,停顿的时间都较短,通常最长都只能是几秒钟。而心理停顿,可短亦可长,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由表达者根据所表达的内容或情感的需要,自行设计和掌握,运用得好,可以产生很强的艺术效果。

   
心理停顿主要用于以下场合:

  
第一, 论理之后拟举例说明,需作停顿,举例结束亦作停顿。前者是为了引起听众注意你的转折之举,后者是为了让听众引发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 设问之后回答之前需作停顿。如前所说,有些设问是不作答的,而有些设问是自问自答的,在设问后,自答前,应作停顿,既可使听众产生悬念,,还可为后面的出人意料的巧妙回答作出铺垫。
  
第三, 感叹或感叹之余需作停顿。感叹之余,紧接着运用心理停顿,以加深听众的印象,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四, 话题转移或告一段落之际需作停顿。这是为了让听众将已讲完的话题暂时搁下,作好迎接新湖哈体、新内容的心理准备。
 

、把握语调的技巧
  
语调,是语音、语气、速度、节奏的和谐统一,它好比乐曲的旋律一样,体现出语言的完美性。

  
由于语调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速度、节奏、重音、升降这四个要素上,其中重音及升降尚未论及,下面对关系语调变化的这两个要素的运用技巧作些介绍,以助对与的准确把握。

  
1 重音技巧

  
这里所说的重音,是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加重音量与力度的某个或某些词。人们说话时,往往把主要的意思加语气来表达,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重读的部分就是一句话里中心和主体。
  
汉语中的重音有词语重音和语句重音两大类

  
词语重音是比较固定的、有规律的。就读音轻重程度可分为重,中,轻三个等级。两个字的词语有重轻格式,如中国,安徽,玻璃,白菜。高度等,还有中重格式,如改革,红旗,人民等,三个字的词语中只有中、轻、重一种格式,如北京站,辅导员,文化宫,国务院等,四个字的词语,其基本格式是中轻中重,如:自力更生,天经地义,刻苦钻研:等。
  
语句重音,常用的是语法重音。它是指句子中不同的语法成分读音轻重不一,其中有的句子成分要读的重些。比如:谓语一般要比主语读的重些,如:同志们辛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让我们一起干一杯!
  
此外还有逻辑重音,又称作强调重音,是根据说话的目的和重点,有意将某些词或词组读的重些。如:香港一定会回归祖国我自豪,我是一个军人的妻子。同一句话,重音不同,意思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我请你喝茅台酒,如果重音是,那是强调请客的对象,如果重音是茅台酒,那是强调的是喝的东西,如果重音是,那是强调请客的主人。
  
重音的处理关键在在于选择好重音词,一般是选在朗诵者着意强调,以示区别之处。
  
应当注意的是,重音切记过多,一是过多显示不了孰轻孰重,二是会造成朗诵者的与听众的双方疲劳。
  
  
2 升降技巧

  
语调的升降,是指语调的高低抑扬变化。同一语句,往往因为语调升降处理不一样,而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异地。如:
   
这是一百万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司空见惯)

   
这是一百万元!(强调金额很大)

   
这是一百万元?(怀疑,不相信有这么多)

   
这是一百万元?(惊讶,怎么这么多)

   
这是一百万元?(喜悦,为一下子有这么多钱而高兴)

   
这是一百万元!(后悔,不该错过赚大钱的机会)

    
从上例可以知道,语调的升降变化,在句末较为明显。语调可分为四种: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高升调:句子的语势由低到高。一般表示惊讶、疑问、反诘、呼唤、号召等。如:
   
近来你的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降抑调
:句子的语势由高到低。一般表示肯定、感叹、恳求、自信、祝愿等,如:
    
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平直调
:整个句子语势平稳舒展,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用于陈述、说明、解释,表示严肃、庄重、平静、冷漠、悼念等。如: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曲折调:句子的语势曲折变化,有起有伏。一般用来表示夸张、讽刺、幽默等,如:
    
她太可爱了,连哭鼻子的样子也招人喜欢。 好个国民党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