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过程的阵痛是幸福的代价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挺幸运的:你看,生在50年代的红旗底下,没有尝过三座大山压迫的残酷滋味,又赶上了改革开放,过上了老一辈人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有了层出不穷的欲望可以不断地追求,并不断地得到满足”。当然同时又有人会这样说:“我们这一代挺倒霉的,虽说没有出生在解放前,但在童年时期就赶上了天灾人惑所构成的三年困难时期,虽说赶上了十年动乱的结束,但改革的利刃很快就把我们这些习惯于忍辱负重的中年人一刀切回了家,落得个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儿女需要结婚成家的资助,社会不需要我们了,家里的重担还要挑”。的确这些都是事实,是真实地存在于一些人生活中的事实。

其实,同样面对今天中国的现实,由于我们的态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大相径庭,对幸福的感觉也会有极大的差别。我觉得,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过得快乐,首要一条就是要知足,老话不是说:“知足者常乐”嘛。就说我们对自身所经历过的磨难如何认识吧,以下乡为例:在我的同龄人朋友中,许多都有过下乡的经历,对那段经历,现在有许多人谈论起来还会对当年的学校、老师让自己下乡耿耿于怀,经常是牢骚满腹地抱怨上一通。而我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情绪,每每回想起曾经的那一段农村岁月,心中总是涌出一些感动,生出一些感慨。那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啊,尽管吃了一些苦,挨了一些累。但那些苦也好、累也罢,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就荡然无存了,但那些对生活的感悟、艰苦环境对意志的磨炼,那些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的修炼,却是铭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是一笔我们足以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啊。从这一点上说,我从内心里感谢那段经历、庆幸自己当初做出的那个选择,尽管那个青春年少的我有着太多的偏执和狂热,过程也的确艰辛,但结果却是好的。从这一意义上,我也算是时代的幸运儿了。

还有一件对我一生起到重大转折作用的事情就要算高考了,实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我要参加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实在是有些滑稽。那么多的功课,其中的多数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要在那么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消化掉,实在是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为了做好两手准备,怕万一名落孙山,还得继续在工厂当好一名工人,我在整个高考备战期间,始终坚持正常工作,把行李搬到了厂里,每天只能用工余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复习。说实话,那段日子也挺难熬的,因为没有条件去参加补习班、当面向老师请教,只能是自己硬着头皮看书。坦白地说,毫无乐趣可言,很痛苦,但终于挺过来了,成为了一名赶上了末班车的大学生。至此,我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很被人瞧不起的大集体工人,摇身一变成了堂堂的国家干部。更重要的是,从此具备了良好的再学习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层,在自己的价值坐标系中增添了那么多更新的内容。

回想这30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路也是这样,改革开始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乱摊子,各种问题环环相扣、积重难返,要不是邓小平的伟人胆魄,真是难以想象中国人怎么能够走到今天。我们所经历的改革,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困难重重,但由于我们的目标设定极具眼光、非常实际,我们的策略积极而不冒进,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渐进的方针,逐步地向既定目标靠拢。我们也没有追求理想化,没有按照西方老爷们的意愿全盘西化,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甚至要付出许多妥协的代价,最终接近和实现既定的目标。我觉得这30年中国改革进程的亲身经历,的确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总结,值得反思,是一次极好的唯物史观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没有固定的教科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程,用邓小平形象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但我们骨子里却有着中国人固有的坚定、百折不饶,这的确是我们中国人的看家本领啊,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其实这样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之中,任何一项说起来很顺的事情,其市场的实践过程都注定是坎坷的,但如果你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坚持下去,面对现实,不去追求所谓的理想化,就有可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我独立经营企业已经整整17年了,回想这段经历的确也是百感交集,但核心的感悟就是两个字:“感恩”。我们的企业做到了今天,并且有了一个比较健康的经营模式,首先是得益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离开了这一条,别的都无从谈起;其次要感谢这些长期坚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的员工,没有他们的齐心协力,当然也就没有今天的智虹事业;当然还必须要感谢我们那些与智虹长期携手的客户,是他们对智虹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才使我们的企业得以健康成长。回首企业的成长历程,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曲折,逐渐都淡忘了,但以上的感恩情怀却随着时光的久远而历久弥坚,这也许就是获得幸福感觉的必然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