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这两个就民主而言差距极大的两个典型国家,都不能确保民主就没有弊端,前者是担心民主的到来具有无法抵御的冲击力,后者则经常给全世界人民表演一幕幕民主的滑稽剧。就我个人观点以为,民主确实不是那么容易驾御的事情。出乖露丑,也是在所难免的。然而,观察民主的过程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价值中国也做了一件民主的尝试,这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专家100强”评选。其民主性主要体现在,前三轮是100%草根性的,无论是谁,都可以投票,除了作者本人通过贡献内容加分之外,只要你能“合乎”游戏规则地动员你的支持者来投票,是被接受的行为。这个过程颇似美国的基层选举。
评选开始时,我发表过一条见解:
价值中国专家评选过程也是对于人性的一个充分展示,有人格魅力也会有龌龊的心理.过去文人一直有个难听的名字-臭老九,希望价值中国的参选专家能够体现出基本的风度和比赛精神…
发表于2008-02-02 12:53
我个人所想,这场评选将是一个近距离观察民主运作机制的案例,中国在未来的10年里采取民主普选的几率是极小的,但价值中国的评选具备了类似的特征,评选过程肯定是也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前三轮,拉票门、XX与YY斗法、自我标榜、拿起理论武器攻击对方,粉丝门、相互诋毁拆台、投票同盟等等,不一而足,只要你能够想像得到的,也都基本上都能看得到了,果然热闹非常,相当刺激而还未彻底失控。
现在是最后一轮评选了,选举规则是只有注册会员可以投票。因为此次评选活动一直没有引进外部专家,所以也就避免了专家的偏见问题。另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既然评选的是专家,那么这些专家之间的互相打分也具有专家评委的特点了。其实,这种选举规则类似美国两党内部的推选总统候选人机制。每个参选者都会努力地在内部多拉选票,营造人脉。孤芳自赏的专家,也许是合格的专家,但一定不会是最终的胜出者。价值中国这一轮的投票机制聪明之处,就是不显示投票人而未显示该投票人的打分结果(当然,如果想知道,还是有办法的,呵呵)。这就使得候选人必须真心投入,而不能像以前那样把投票人动员来就完事大吉了。
从这样一个游戏规则来看,好的方面是大大促进了作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了感情交流和凝聚力。同时,因为必须是注册会员才能投票,所以,新增注册人数应有上升,增加的数量视评选过程的激烈程度而定(这一轮候选人的排名会频繁变化,上窜下跳,应了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哈哈!热闹!)。作者之间交流的增强与外部新增注册人数具有相互替代性。也许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过程,而这两种结果对于评选主办者都是乐于见到的。
呵呵,我们又可以体验一下与美国式推举候选人类似过程的乐趣了。
最后,我要感谢,非常真诚地向前三轮中为我投票的朋友们致谢!
按照票数和显示的投票人名计算,还有一半以上的价值中国之外的网友,给了我巨大的支持,我无法列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的支持让我更加感动。我在前三轮中,有碰到前来拉票的朋友,但不是很多,只有极少数是事出有因,我回绝了,在此表示歉意。
评选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朋友们的支持,特别是不带有回报要求的支持,这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致谢名单:(根据1000强投票名单,500强投票名单与此接近)
--------------------------------------------------------------------------------
董文彦 莫如冰 何红 聂玉芳 张清平 史爱军 曾凌志 朱萧俊 王燕梅 叶青 赵庆明 汪牧青 刘辰 陈元冲 董文彦 李峥 肖永健 刘官红 孙明宇 谢维雄 张国志 唐志良 于世勇 宋兴波 周蓬安 蔡红东 顾樾 钱宏 孙志浩 赖宇天 韦绍锋 陈红 胡志平 蔡律 黎津平 陈则义 卓贞梅 宋丞策 张不扬 沈凌莉 靳海光 金玉成 谢红慧 林永青 何平 张紫芬 廖凯 卫虎林 蓝春锋 周丹鹏 罗明 王仲礼 金小明 何宗松 邹根强 刘国均 范巧 王利 陈牧辛 宋鹏展 任殿雷 高韬 何军邑 张婷 陈显忠 赵焕焱 李道煜 庞亚辉 王杰 温承宇 端木清言 卫战胜 于士广 葛孚学 陈嘉珉 范子军 陈东升 李文采 崔长林 迟竹强 高冰冰 里维宁 王博平 韩和元 郎明镝 龙国平 傅蕴德 郑伟强 赵峰 许广崇 唐光海 何党生 王艳丽 彭晓旭 刘牧樵 李金路 张志平 曹世中 陈海军 刘畔青 吴健 覃怡敏 谢作诗 王思彤 齐乃强 袁亚辉 张晓峰 朱博 袁静 宋联可 张静 何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