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一阴一阳之为道”,由此看来,一切事物的此消彼长是自然法则,过度兴盛或迅速衰退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通货膨胀压力极为沉重,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国家统计局在本周四公布3月份的CPI、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等,而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预计3月份CPI将上涨8.3%,通货膨胀压力极为沉重,从而令市场对于近期出台宏观紧缩政策的忧虑再度升温。导致地产板块遭受重创,板块个股几乎全部下跌,泛海建设、保利地产、华发股份、上海新梅、九龙山、金地集团跌停;地产龙头万科A重挫逾8%;招商地产、名流置业、上实发展、陆家嘴等个股均大跌8%以上。金融板块也成为做空的主力军,板块个股无一上涨,长江证券、国元证券跌逾8%,东北证券跌幅超过7%,兴业银行、深发展、太平洋、海通证券、中国平安、国金证券跌夫均超过6%。美国市场方面,由于通用电气第一财政季度利润低于预期,再度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上周五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美股的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2%。其中,道琼斯指数大跌2.04%,创3周最大跌幅。
中国石油(601857):今日早盘该股低开0.12%,呈现下探走势,截至9:32分,跌幅0.41%,最低价16.79元,短期观察,该股如果今日不能回到17元之上,可能今日既是中石油告别17元整数关的日子,那么离破发的日子就更近了。如今,市场多数人认为,中石油破发是正常的,不破发倒是不正常的,中石油死撑下去也很累了,一个人的战斗毕竟孤单而寂寞的。然而中石油就是不破发,按它的业绩和与港股的比价,以及技术上的走势,它早该破发,跌到14、15元了。那时,各路资金没有了中石油这个心腹大患,也就敢于踊跃做多,大盘也就见底。可它在这样的位置用资金托住,短期上下均有可能,其它主力可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托住自己的股票,他们捉摸不透主力的意思,也只好选择轻微反弹—高抛—大跌—再轻微反弹的恶性循环策略了。
18日A股市场大跌,两市股指双双再创本轮调整新低。开盘后,中国石油(601857)先扬后抑后直线下跌,10:10,中国石油报16.69元,终于首次跌破发行价,心理支撑重地被击穿,股价随之狂泻。10:03,已报16.02元。
中石油(601857.SH,0857.HK)今日终于跌破发行价,“众望所归”,这是业内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此前业内一直用“遮羞布”一词来形容16.70元这一发行价,多数研究员更认为一旦破发,中石油下行空间将被打开,至少看低至12元。
楼市下滑面临欲崩盘,大有步股市后尘之兆
检测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开始,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坐拥的大批房源就已开始流向市场,目前的主要动作仍是出货。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10日统计数据显示,3月31日至4月6日,北京商品住宅共售出1456套,相比前一周下降近四成。北京市计划二季度集中入市的地块总数达57块。而在一季度,就已有20余地块没能被开发商消化遭遇流拍;其中,2月成交6宗,3月几乎断档。楼市寒冷加剧,就像炒股需要补仓拉低成本一样,现在开发商似乎连抄底都力不从心了,可能摧垮市场的是,连开发商自身都没有了信心。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14日发布的报告,3月份,深圳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3618元,比2月份下降16.53%,房价回落到去年4月的水平,而广州2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的跌幅也达到了63%。深圳楼市投机投资者的资金链正嘎嘎欲裂,“此时不降,更待何时,”很多开发商选择了降价处理。更多的楼盘选择了降价幅度更大更猛的促销跟风。在深圳,万科地产和金地地产先后降价入市,万科深圳公司为了平息老业主的不满,推出了“补偿”降价前购房业主的精装修优惠活动——3月新开盘均价下降了3000元/平方米,原购买毛坯房的业主只需再付300元/平方米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和样板间一样的15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更有开发商明确宣布将一次降价到位,在原房价基础上下调20%-30%甚至更多。
深圳炒房团成员2007年投入到深圳楼市的资金就超过百亿人民币,而眼下,这些资金几乎全部被深度套牢。炒房者指望着大笔买进,然后坐享其利。不成想买下的楼盘被套牢,既无人租,也无人买,银行不断加息,CPI也不断上涨,最重要的是2008年珠三角房价大幅下跌,好多人成了负资产。深圳炒房团这种类型的投资客已经基本山穷水尽,目前就靠加按、高利贷等方式维持月供,甚至有些人连过年的几千元都是向人借的。
这类投资客就很难顶住月供这一悬在头顶的“剑”,摆在他们面前的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向银行断供或者贱价出售。
也有炒房者选择和开发商对抗,业主要求“补差价”或“退房”,否则就要终止还贷。但开发商不会支持业主的“无理”要求,国土部门则表示,业主要求退房或补偿价差的要求是一个非法、无理、蛮横的诉求——“此头不能开”。
这些说法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终止还贷意味着放弃几十万的首付以及银行信用,不到万不得已是很少有人真正去实施。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业主断供,银行的应对是:每个月扣款会提前短信通知购房者,如果扣不到款就会进入催收程序,第一个月用电话和书信催收,第二个月通过律师事务所发律师函催收,第三个月会采取向法院起诉等措施。
在负利率背景下,拥有巨资者不炒房,资金往哪流?不懂股市的炒房客把炒房的资金大笔抽出去炒股,结果这些资金不是被套牢就是“打了水漂”。为社会闲散富裕资金找到稳妥可靠的增值出路,值得研究。
国家税收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不是正常现象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在一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同时,全国税收收入却同比增长33.8%,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撇开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是很不正常的,必然会影响民间经济活力与未来财政潜力。为了国家的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税率应适当降低,整体上保障民间税负的合理性,更多是从整个政府控制财源的角度来谈,包括税、费和各种准公共收入,严格杜绝各类乱收费、乱罚款等行政权利部门的“充实小金库”行为。真正“财归于国”,“让利于民”,实现国富民强和谐双赢。
珠三角工厂大撤离,农民工可能在我国消失
《劳动合同法》实施触发多米诺效应“世界工厂”面临转移之痛
珠三角工厂大撤离
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或难以为继,
惠州火车站。东莞-郑州的火车来了,农民工们井然有序地登上回家的列车。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撤离,昔日“世界工厂”的热闹场景和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30年河东,30年河西。”
1月16日,佛山祖庙汽车站。湖北外来工肖汉军,和七八个同乡守着大堆包裹在站前广场的冷风中等待,在跨上驶离这座南方城市的客车之前,肖汉军留下上述感叹。逼近年关,然而肖汉军一行这次回家,不为过年。大半个月前他们所在均安镇的牛仔加工厂倒闭,在领到最后的工资补偿款后他们集体撤离。明年开春,他们从家乡出发的目的地将可能是苏州的某个工厂。34岁的肖汉军几乎落泪,他依然记得10多年前初来广东,和另一批同乡挤在火车上时的兴奋和憧憬。如今一切已成烟云。
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这里。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曾独领风骚多年的珠三角,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的场景或将成为历史。迁出去,引进来,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是现实,也将是历史的必然。脱胎换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企业、外来工大搬移后的珠三角,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在时下高压、躁动、犹疑、对峙交织的阵痛中,珠三角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20年来最严峻时刻
“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新政,“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就如同一张越来越紧的网。”“什么都涨了,赚不到钱,连工人都难招。”“这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一年内倒闭上千鞋企
元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给了部分企业决定迁离的最后一掌。鞋企大面积溃退,致命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的“内伤”,《劳动合同法》只是压迫的“最后一根稻草”梁嘉耀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越南地图,他指着版图南部平阳省易安县的位置说:“明年,我们的新厂将迁往这里。”没有乔迁的喜悦。梁嘉耀摊开手,夹带港味的普通话里流露出些许沮丧和无奈。52岁的他是东莞一家港资鞋厂的老板,18年前和许多从香港来内地的老板一样,在“世界鞋都”东莞市厚街镇办起了工厂,然而最近半年来,身边的许多鞋企一家家消失,梁嘉耀也在为他的工厂筹谋出路。2008年1月12日,春节前20多天,这位香港老板再次从越南胡志明市飞回广州,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安排公司商议迁厂的会议。“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在梁嘉耀看来,企业的负荷在以一种“加速度”连环袭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新政,“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梁嘉耀不讳言,元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推动他决定最终迁离的最后一掌。早在新法实施前的2007年底,这家鞋厂就基本上歇业了,600多名员工遣散近2/3,“光补偿费就拿了几百万”。梁测算,若按《劳动合同法》,鞋厂用工成本将增20%,这对本就不堪重负、利润在8%左右徘徊的鞋厂来说无法承受。“现在工人流动频繁,不仅麻烦,还会赔死的。”
“在东莞,约1000家制鞋企业中就有200-300家倒闭。”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如是说。而东莞还只是珠三角的一隅,李鹏介绍,广东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鹤山和中山这几个城市,总共有5000-6000家。近一年来关闭的大中型鞋企已超过1000家。在鞋企较集中的惠东有3000多家鞋厂,最近两三个月内,中小型的制鞋、鞋材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东莞宏腾鞋厂业务经理靳飞告诉记者,年关即临,许多仍在开工的鞋厂其实也都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关还是搬?他预计春节过后,还将有一大批鞋企关门。鞋企大面积溃退的原因,靳飞并不认同是新法使然。他认为,致命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的“内伤”,《劳动合同法》只是压迫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谓“内伤”,靳飞说,珠三角超过80%的鞋企仍靠“低成本、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模式,始终居于价格链底端,利润仅在5%-8%之间。近年一系列原材料、工资、水电、厂房等成本飞速上涨,“新法实施之前大部分鞋企已经奄奄一息。”靳飞说,提前关闭的大多是低端鞋企,有的关,有的搬,迁入地多为劳动力、生产资料成本更低的内陆省份或东南亚地区。这一说法得到亚洲鞋业协会的佐证,该协会统计,关闭的鞋企中,有约25%迁到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有约50%迁到江西、湖南、广西等内地省区,另有约25%目前仍在观望中。
农市正牛,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4月18日 国家统计局网站据对全国3.1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25.5%,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4.8%、13.0%、44.9%和12.9%。
在种植业产品中,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1.4%。其中,谷物上涨7.1%,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薯类上涨13.0%。棉花生产价格上涨12.2%,油料价格上涨33.4%,糖料价格下降3.5%,蔬菜价格上涨23.4%,水果价格上涨9.7%,茶叶价格上涨8.9%,烟叶价格上涨14.2%。
在林业产品中,木材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8%,竹材上涨13.4%,胶脂和果实类林产品上涨14.0%。在畜牧业产品中,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2.1%,肉牛价格上涨37.3%,活羊价格上涨36.9%,家禽价格上涨17.9%,禽蛋价格上涨15.9%,奶产品价格上涨36.8%,毛绒类产品价格上涨4.3%。在渔业产品中,海水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8.5%。其中,海水鱼类上涨14.6%,海水贝类上涨2.5%。淡水产品上涨16.9%。其中,淡水鱼类上涨16.1%,淡水虾蟹类上涨30.7%。
而炒房者和炒股者,前几年有几个会想到投资农产品会发财呢 ?
由于整体经济发展境况依然没有出现大的变故,中国股市彻底走坏的可能并不大,但整个投资者团队的投资积极性依然很低,关键还在投资者对整个世界和国内经济发展前景有一种过于悲观的估计,信心如果丧失,股市、房市想有大的改观就不太容易。农市虽然价格看涨,但农资亦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农民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比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还要高。城镇优越的环境已吸走了年轻一代农民的心灵和理想,国家对农村补贴的许多资金,例如农田水利改造、小流域治理、良种补贴、农业新技术补贴、粮食收购补贴等等大批资金,农民基本受不到什么利益,导致农民搞农产品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丧失,大批农民把粮田变成树林,既可以基本不投入多少管理成本,又能腾出身子放心到城镇打工生活。种粮、菜、油的少了,养猪、牛、羊、鸡、鸭、鱼的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然而很多农村县级市地方政府却把包括工业收益,按人头平摊,得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四千、五千、上万元的虚高数据,造成农民很富的假象,国家管理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下图:最近在农村拍摄的良田变树林的图片,这种趋势还在发展中。

==========================================
附录:
突发利好下的15分钟江恩角度线图
姚刚副主席20日发布对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大宗集中的股份的转让出售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未来一个月内,卖出超过百分之一现售股份要到大宗交易平台转让。《意见》对大宗集中的股份转让设置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包括,大宗交易的价格,应该前一天的涨停和跌停板价格之间确定。《意见》4月21日生效。 据消息称最新的指导意见规定,股改限售股、新老划断前IPO锁定股,到解禁期后,只要在一个月内想减持占总股本百分之一的股份,都要去大宗交易平台。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于大宗转让的存量股份,要到大宗交易系统去做转让。 一则突发利好极有可能引发周一的股市高开,这当中充分显示出我们的政府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是充满生机的政府。 关键时刻,管理层出面解决股市最大的矛盾大小非解禁问题,为黑暗的股市带来了曙光,可能有好多股民看到了这则新闻,不知是否又有人认为是和我3个月以前提出的时间之窗巧合了,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不要过份看空我国的股市,低位的时空共振不会就此了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股市当中更是如此。
10:49
11时 15分图上,股指在0轴上方调整到位,下面应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