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化妆品业连锁经营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连锁经营概况

  连锁经营的发展最早出现的连锁经营是正规连锁。1859年在美国纽约出现的“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开创了正规连锁的先河。1887年,美国130多家食品零售商共同投资,创办了一家联合批发企业,为出资的成员服务,实行联合分销,统一管理,而各成员企业仍然彼此独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家自由连锁店。自由连锁是中小零售企业联合对抗大型零售商业垄断而产生的经营形式,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竞争,到1955年,自由连锁在美国的销售额终于超过了正规连锁。

  随着企业销售渠道和方式的不断变革,连锁经营第三种类型——特许连锁在1865年出现了。第一家开展特许连锁的企业是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到1900年以后,这种通过合同契约,有偿转让经营特许权的连锁经销网络迅速在全美普及,并扩展到其他的零售、饮食、服务等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特许连锁的势头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相继超过了其他两种形式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2年度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的加盟店有了很大的增长,销售额达到244亿元,同比增长129%;加盟店3968个,同比增长89%;员工人数近11万人,同比增长20%。根据APFC公布的数据,目前亚太地区七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的特许企业总合达4701家,加盟商总合达252620个。另据WFC的统计,欧美地区11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巴西、荷兰、瑞典、奥地利、比利时、芬兰、丹麦)的特许企业总数达到6632家,加盟商总数达253361个。

  连锁经营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在推行中注重连锁经营的长远规划,就不会被一些问题遮住双眼而走弯路。

  许多专家认为连锁经营的实质就是:“连锁经营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应用”,通过连锁扩大企业的规模,降低交易费用和流通费用,优化商业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不是为了连锁而连锁,或者是仅仅改变一下经营管理方式。连锁不是目的,而是以连锁经营为手段,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步扩大经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费用,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规划连锁经营时,要制订连锁经营的发展战略,如发展多少连锁店?用几年时间?发展区域是局限在本省内还是全国?还必须明确提出实行连锁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比如各连锁点的经营成本和费用是否降低,降低多少?利润是否增长,增长多少?管理手段和方式是否适应?未来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等等。

  连锁经营的三种类型,即“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

  正规连锁具有资产一体化的特征,每一家连锁分店的所有权都属于同一主体,归一个公司、一个联合组织或单一个人所有,所以在经营管理权方面基本上高度集中,各连锁店不仅店名、店貌等完全统一,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如人事权、进货权、定价权、财务权、投资权等也都高度集中在公司总部,公司总部为每个连锁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保证公司的整体优势。

  特许连锁具有资产独立性的特征,即特许连锁店之间以及连锁店与总公司间的资产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一方面通过特许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效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来引导特许店的经营行为。

  自由连锁,各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和财务核算都是独立的,成员店可以使用各自的店名商标,总店或主导企业与成员店之间并不存在经营权的买卖关系,他们主要是靠合同和商业信誉建立一种互助互利关系,以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总店与成员店之间是协商和服务的关系,总店主要负责统一进货和配送,各店铺在核算、盈亏、人事安排、经营品种、经营方式及经营规模、经营策略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

  从对连锁经营的几种形式可以看出,连锁经营的实质是:专业化经营与分散化开店相结合。集中化采购与分散化销售相结合。

  中国连锁业发展背景

  中国引入连锁商店经营是在80年代中期,主要是合资的餐饮业。当时也有少数零售企业连锁店,经营状况一般。到了90年代前后,国内市场疲软,零售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中小企业在经历了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之后,却到了难以维持的程度。在大企业发展集团化经营的同时,中小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开始起步。近二三年中国的连锁商店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原有区街综合食杂店、商业公司等,为了摆脱困境,各企业纷纷改造,匆匆连锁,一时间大中城市的中小商业企业几乎都在走连锁经营之路。中国的连锁商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的连锁商业在各地的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一带和大城市发展比较快,管理也比较规范。上海的联华超市公司1991年开办,到1995年末共开业46家连锁超市,到1999年末,已经发展到600家连锁门店,并且步入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据统计,2000年初上海的连锁门店已达到3200个。

  连锁经营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发展速度非常快快。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已有连锁经营公司1,000多家,各种形式的直营店和加盟店近15,000个,实现销售额达到420亿元,成为流通产业新的增长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连锁明星企业也相继涌现。我国连锁经营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其发展领域已延伸到商业、物资、粮油、医药、烟草、服务等众多行业,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价廉、放心、方便、增效”的优越性已明显地发挥出来。此外,连锁企业正逐步从中心城市向小城镇、农村市场扩散,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参与连锁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连锁经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大型商业企业为龙头的百货及餐饮连锁经营企业,带动小企业加盟。

  (2)在原有国营副食商店和国营粮店基础上采用自由连锁形式发展起来的便民连锁店。

  (3)以专业经营为特色的连锁店。

  (4)平价仓储式连锁超市。

  连锁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

  实行连锁经营,不是为了连锁而连锁,或者是仅仅改变一下经营管理方式。连锁不是目的,而是以连锁经营为手段,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步扩大经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费用,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规划连锁经营时,要制订连锁经营的发展战略,如发展多少连锁店?用几年时间?发展区域是局限在本省内还是全国?还必须明确提出实行连锁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比如各连锁点的经营成本和费用是否降低,降低多少?利润是否增长,增长多少?管理手段和方式是否适应?未来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等等。无论是战略目标还是战术目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连锁也有区别。一是直营店,属于美容品牌直接管理和规划;另一种是加盟店,即投资者以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购买下美容品牌已经成熟的一套经营模式。不过,不管哪一形式的连锁美容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做好“服务”这一环节。诗丽堂营销总监欧阳莉说:“每个美容连锁品牌,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并根据加盟商的个体情况做出调整。对新开张的店给予技术和硬件上的支持,一般会有2-3个月的培训期,对销售业绩不俗的老加盟商,则会给予更高的回报与优惠。”思妍丽执行经理代丽萍女士说:“要留住顾客,就一定从服务上抓起。一是产品的品质保障;二是服务意识和专业性的有效结合,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三是以人为本,美容行业应该是高素质人群的聚会,不仅顾客是如此,美容从业人员更应当如此。”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的调查,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2005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365.3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9.9%,店铺总数为13467个,比2004年同期增长21.2%(其中,直营店的销售额为201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85.2%)。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商业连锁部分)以364.9亿元销售额、5910家店铺的业绩,名列全国首位,销售额与店铺数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3.7%和23%。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地区各企业)分别以195.7亿元、178.3亿元、129.5亿元和102.3亿元的业绩排名第2至5位。

  位列第6至20的企业是: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北京物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好又多管理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华润万佳有限公司、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文峰大世界连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

  排在第21至30位的企业是: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北京京客隆超市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可见,一个朝阳性的行业会产生一个大的国际化企业,会使该企业进一步推动这个朝阳行业的发展,企业与行业共同发展。家电行业产生海尔,PC机行业产生联想、戴尔,汽车行业产生大众、通用,地产行业产生万科、顺驰,通讯行业产生华为、中兴,便利店产生了7—11、零售店产生了沃尔玛。美容化妆品业连锁经营,将会由谁来主载,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国美容化妆品业现状调查

  美容行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行业从最初的遍布街头巷尾的小型美容美发店,小化妆品厂发展到现在的集各种大中型的美容美发美体中心、美容美体美发器材生产、美容美发教育等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

  我国美容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年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16.6%。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从众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这是国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转折点,人民的生活消费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过渡,人们对美容业的消费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2003年全国美容市场产值达1680.4亿元;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5000余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化妆品企业总数90%左右;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而数量不多的外资、合资企业依然是整个市场的霸主,包括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安利、玫琳凯等。美容经济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2004年10月16日出炉的长达212页的《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里,首次确立了中国美容经济的“经济学地位”。这份报告是由国内经济学界以“京城四剑客”之称闻名的四位专家提交的:何帆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巴曙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钟伟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晓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他们完成了对中国美容业的第一次全景式关照,一些数字开始浮出水面,过去不为人所关注的美容行业开始让人们大吃一惊。《报告》则称,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达到800万人,营业总收入达到1762亿元。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也将随之翻番。而在1982年,我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只有2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已是520亿元,增加了259倍。2004年,中国已有美容院154万家,经劳动部门正式签发确认的美容教学机构673家,每年培训出来的各级美容师25万名;化妆品企业37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民营企业。而全国目前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大约在2000亿元以上。

  很多人形容连锁美容院就像产钱的机器,这一点从近年内资、外资大量涌入开办直营连锁美容院或加盟连锁美容院得到印证。以法国知名品牌思妍丽为例,在走高端品牌路线不变的情况下,从1996年进入中国之后,就从上海一路将品牌拓展至北京、成都、深圳、青岛、西安、武汉、大连等大中城市;同样走高端品牌的还有深圳的一个品牌“梦圆皇宫”。中国台湾的克丽缇娜及自然美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的连锁加盟网络均已达600家以上;法国诗婷也以快速的市场战略,在全国设立了600余家连锁店面。另外,来自法国的依贝佳,也以专业美容品牌路线,在全国各大城市及二级城市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连锁美容中心;连锁已经成为品牌美容企业欣欣向荣和占有市场的一种重要模式,美容院的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将是美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容企业的连锁经营是美容化妆品业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美容化妆品业本身就是一个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在这个产业中,服务是占主导地位的。开在街头大大小小的美容院是所有化妆品企业所要占领的终端阵地。连锁经营也是国际美容化妆品行业的趋势和潮流。通过美容连锁店搞专卖则意味着更大意义的市场化,更大的占有率和更高的普及率。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让人头疼的假货问题。据媒体调查发现,中国连锁美容院90%以上都开办成功,失败的比率不超过10%。

  在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举办的一次沙龙中,会长骆燮龙指出,规范我国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应该关注资金、品牌、产品、管理四个环节的问题,发展品牌连锁店对这四个环节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规范美容化妆品业的可行思路之一。

  目前我国的4万家美容院中,连锁店只占7%。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的连锁店占到45—50%。单体美容院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没有品牌、管理、宣传方面的优势,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对消费者权利的侵害。

  国内一些已经崭露头角的品牌店的发展模式值得在行业内推广。一些品牌店与美容教学相联系,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培训使人员达到业内较高水平。其中部分培训机构已经通过国际ISO体系认证,这等于对美容业源头——美容培训教育和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

  另外,品牌店的正规化发展可起到规范源头下游的各个环节的作用。在资金投入保障、品牌的维扩与宣传、品牌产品的统一使用和管理方面都会按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进行,这样的美容院才可能做到诚信,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他呼吁,我国应该尽快提高美容院的连锁率,争取在2005年以前达到30%。

  从社会认知程度上,美容机构前景喜人。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重庆、成都、上海等数家城市的美容机构的认知度要高于其它城市,2002年华南市场广州、深圳两地的美容机构销售总量已占到全国美容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的40%以上。其中,汇聚在广州市的专业美容化妆品机构就达3000余家。调查得知,相当多的女性都认为专业美容机构属于一种中高档次的服务,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享受方式,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白领女士前往消费,由此足以证明:连锁机构美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即便在中小城市,进连锁机构护肤美容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单店美容院的经营在实际的市场运作过程中以品质和服务取胜,而连锁美容机构则是以专业品质、服务和规模取胜!这两者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

  美容业连锁经营未来发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竞争对手,管理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把最大精力应放在对内部的整合管理上,工夫达到一定的“境界”,自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