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钱奔袭中国


 

经济决策者参考20078月第15

 

    张梦在香港《大公报》撰文称,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承认:国际热钱正在流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对沿海10省市的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专项检查中发现,贸易和投资项下确实存在资金异常流入现象。据称,国际热钱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进入股市、房地产领域进行投机,最终目标是获取超额利润。一旦获取暴利就会毫不留情地了结离场,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可能已涌入股市、楼市等市场的热钱,除了采取措施提高汇率弹性增大短期资本流出的风险、加强对短期资金流入和结汇环节的管理之外,建立跨部门的热钱监控中心十分必要。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在本世纪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在今后数年内都要面对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因此,狙击热钱将是一场持久战。中国监管部门和实体经济在接受热钱冲击挑战的同时,必须尽快学会主动灵活地与之打交道,这才是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考验。

    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再次引发对国际热钱的关注。一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l357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仅为46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159亿美元,差额达734亿美元,占新增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而且,3月份中国新增外汇储备447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仅为687亿美元,差额进一步扩大。根据海关、商务部公布的上半年数据,2007年增长的外汇储备中,有1209亿美元至今无法准确地判断其来路。分析人士认为,1209亿美元主要是各种渠道混入中国的国际热钱。2007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l—6月份新增外汇储备2663亿美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31889亿美元,贸易顺差ll253亿美元。即无法解释的差额为1209亿美元。根据常规的看法,新增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和FDI后,剩余的可以看作是海外投机性资金。近来,经过“限外政策”的影响,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档项目一度出现滞销的局面,但境外个人投资者在国内买房步伐的减缓,并没有影响境外大机构和大企业进入国内楼市的步伐。在国际热钱再度涌入的同时,也引发国内房价的新一轮上涨。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境外开发商开发的项目,价格高得离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汤臣一品”,这种严重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对市场价格体系造成了紊乱效果。

    国际热钱流入的后果可用危害广泛”四字来概括。国际热钱的流入加剧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一步恶化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次,国际热钱自身追逐短期投机利润的特性,决定了其规模的大起大落,这会对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产生严重干扰;再次,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流出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最方便随时进入、随时撤离,所以向中国商业银行结汇成了热钱的首要选择。国际热钱套利活动是通过套取该国货币从事投机性交易,因此大量的套利活动,导致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热钱的结汇使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因而冲击了正常的货币流通。

    热钱投机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设法进入中国境内;第二步,把外汇转换成人民币资产;第三步,获利退出。当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当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外资流入的突然中断或急剧的资金短缺会严重地打击货币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突发,引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动荡不安。回顾l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非正常外资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热钱的流入还违背了利用外资的目的,助长了投机之风。利用外资的目的本是为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国际资本剧烈套利活动所追逐的是高额的投机性利润,使得投机之风盛行。而套利活动结束,热钱将获利退出,套取大量外汇逃走,这种高额利润的获取是对国民收入的掠夺。

626,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银行外汇检查情况:l9家中资银行和l0家外资法人银行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被处罚。通告称,有的银行违规办理外汇业务,导致一些境外投机性资金假借贸易或投资等渠道流入境内,甚至变相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为了遏止热钱的流入,外汇局针对异常和违规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的检查一直在持续进行。

尽管如此,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控制热钱的政策出台有相当难度,中国面临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以及对外开放的压力,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实现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完全阻挡国际游资的进来。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贸研究部梅新育则认为,要想彻底消除国际游资进入是不可能的,因为游资问题的根源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这些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各国央行来协同解决,而且各种政策不可能一下子就对游资发生效应,必须长时间的去调整,进而防止流动性泛滥成灾。

    因此,为避免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热钱再次冲击国内市场,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通过改善银行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提升金融业整体的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