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城市是现代经济、科技、信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而城市经济则是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复合体。我们知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我们一直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城市经济转型,首先应该明确,未来的城市经济将主要呈现哪些新的特点。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将出现以下一些基本的发展趋势。

  第一,城市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城市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更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能否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日益成为名符其实的开放型经济,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由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内有限的局部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由政策性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的自我开放转变为相互的开放。与此相应,我国城市经济首当其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中获得来自全球经济分工的比较收益。利用入世创造的条件和机遇,我们可以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合作,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一方面出口贸易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带动加工制造业发展,便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将出现外资进入高潮,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加快,投资方式将出现较大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11事件”后,美国作为最安全投资场所的观念受到挑战,国际剩余资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调整投资策略。我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投资环境相对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调整的理想国家。这样,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会进入外资高投入期。对外贸易的扩大,外资的大量进入,将改变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格局,使我国城市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在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基本消除、资本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实现自由兑换的WTO框架下,可以预期我国城市经济将在新一轮开放高潮的带动下实现新的起飞。

  第二,城市的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所有城市都在选择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城市经济结构总体上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虽经多年调整仍无根本性改变。今后,生产过程的高度国际化,将使城市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将被国际化生产战略所取代。这种变化将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落后的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和某些产业将被淘汰,竞争力强的具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将得到大的发展,原来停留在较低水平上的分工格局将有明显改善。在城市经济转型中,由于不同经济成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要一视同仁,将大大刺激民营、私营经济发展,迫使国有经济继续进行战略性调整,原来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结构将有很大改观,国有经济之外的各种经济将实现快速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讯、法律、会计、咨询、商业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不断增加,从而使城市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第三,城市的信息建设进入新阶段,传统增长模式将经历一场空前的现代化革命。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城市的增长潜力基本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其潜力取决于城市内部以及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协调能力。进入新世纪,各个城市更加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革命为内驱、为媒介的知识经济在城市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即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不仅表现为自身的产值,而且更能推动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原子核爆炸式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信息智能工具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我们应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我国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武装工业和国民经济,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基于对信息化变革的深刻认识,各个城市已经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伴随信息革命的浪潮,我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有极大的提高,传统的城市生产方式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第四,城市的支柱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几乎每个行业的发展都遇到同行的有力竞争。在一个开放型经济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鸟笼经济”、“孤岛经济”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了。由于我国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的支柱产业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极为严峻的。不要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即使传统的基础产业,包括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房地产、纺织、汽车等行业,也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煤炭工业,由于国内一些大型煤炭企业获得煤炭自营出口权,有的外贸企业也可利用自己的业务渠道经营煤炭进出口,国内外的煤炭市场竞争激烈,甚至连我国南方沿海缺煤地区也面临澳大利亚、印尼、越南等国的竞争,煤炭的生产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在冶金方面,取消钢铁产品核定经营后,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都可以从事钢铁贸易,外资企业纷纷看好钢铁贸易前景,原来供小于求或者供求平衡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钢铁工业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在化工方面,虽然我国目前正处在重化工业阶段,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极大,但由于我国化工产品成本较高,国外产品将千方百计进军国内市场,国内化工企业将不得不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在建材工业方面,国外的质优价廉的建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部分国内市场会被国外产品挤占,许多城市的建材企业面临要么转行要么提质的二难选择。在房地产方面,WTO各成员国的银行、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置业担保机构、房地产投资控股公司甚至网络公司,普遍垂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给我国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使国内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纺织工业方面,虽然我国是世界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国,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应看到,我们的优势仅限于中、低档产品,随着若干保护扶持政策的逐步取消,纺织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困难。在汽车工业方面,到2006年汽车关税整体降低至25%,其中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至10%,我国目前“散、乱、差”的零部件生产格局将无法同国外分工精细、规模生产的同类行业开展有力竞争。所有这些挑战都在警示我们,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其规模是大是小,其主导产业是强是弱,其产业选择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都将无一例外地面临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有力竞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