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的前提


  长期持股的基本精神是价值投资,讲到价值投资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首推巴菲特。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能够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这套理论与方法体系已经得到市场长期验证。但如果我们想以这套理论与方法体系来保证我们长期投资超越市场平均水准的收益,我们必须要看到这套理论与方法体系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对局限性,大致来说,这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远景(客观条件);
  二是投资者自身的素养(主观条件)。

  在假定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前提条件下,为简明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远景,首先我们可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约束因素,我认为可以归结如下:

  大国战略博弈(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与稀缺战略资源控制和拥有等方面);
  证券市场体系的效率及在开放过程中对国民利益的恰当保护(另一个战场的战争);
  国家治理的效率达到优秀企业公司治理的水准,社会经济重大结构性问题逐步改善;
  及近期或中期的台湾问题,等等。

  这些约束因素基本上都是长期因素,一时难有结论,但是,在这样一些关键的约束条件方面不能得到长足改善,即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得到超越乐观预期的成长,中国证券市场的远景仍是不清晰的。

  根据我对历史的粗浅认识,上述任何问题的改善和进展都是异常艰难的,都考验我们这个国家民众和政府的智慧。以证券市场体系的效率这个问题来说,首先,政府不救市本身就说明政府对市场认识的教条化,且政府理念非常不端正;其次,为改善市场效率,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市场体系,将印花税降低到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一样的水准应是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可是我们的政府就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竟然坚持市场化的教条,其作为市场的上帝先生拯救市场的调降印花税至今不见落实。这反映的是我们这个证券市场体系效率提升过程中非常不利的因素——只有画饼充饥的宏伟目标,完全没有支持这一目标的价值与理念。

  如是可见,我们证券市场的远景是多么的不清晰。我们再以广受诟病的市场制度建立与完善问题来度量一下我们离清晰的证券市场远景的距离的话,以政府目前的理念,我们觉得我们离这个远景是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们都知道的是,远景不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即使再朦胧,但如果真是有这样的远景,总是有人可以看得到的,会坚信的。支持人们坚信这个远景的是支持这个远景的价值与理念,市场各方面的价值与理念趋于一致,并且,我们的政策与措施一定是奔着远景这个方向而去的,即使是布朗运动,也不能背道而驰罢?

  前面谈到的是价值投资的客观约束因素。

  遗憾的是,价值投资的主观约束因素似乎也不是可以轻易逾越的。

  首先,对几乎所有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成功的价值投资对投资者来说不仅需要投资者策略的改变,更需要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革命。这是讲投资者观念与行为模式层面的问题。

  其次,一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显著的表征是暴涨暴跌,这原因倒是简单,即信心缺失情况下市场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如前所述,信心缺失是因为我们的市场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价值持续增长的清晰远景。而供需不平衡部分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中国的经济也是新兴经济,部分是因为我们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的摇摆与不确定。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尚远未突破前述客观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证券市场最显著的表征是无法改变的,以价值投资为经典的长期投资可能至今仍然是一个瑰丽的美梦而已。

  第三,长期投资的技术问题。如果投资者不能具有一定的评估公司价值的能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投资者都要具有当前专业分析师那样的专业技术),通过价值投资获得财产性收入的的道路可能仍然是不光明的。既然要讲长期持有,讲投资,那我们对我们投资的企业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是怎么情况总要有个了解,就是为了获得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信心,投资者也要有所理解,否则,投资者怎么能够拿得住呢?

  或许有人认为,如果从92年一直持有万科与深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的市场暴涨暴跌,难道今天我们不是有高额回报的吗?但是,我们不能假定当时我们就一定拿住了万科。在中国第一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印象中,当时的金田股份作为一个地产公司其业绩与当时看来的前景比万科也不差,甚至觉得还要好点,虽然万科的公司治理(当时还很少有人有这个概念)可能更好一点。如果投资者当时长期投资了金田今天是血本无归的状态。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中国第一批证券市场参与者们一定能够认为长期投资金田是错误的而长期投资万科就能保证未来有价值超越预期的增长吗?

  就深发展来说,虽然92年持有它至今还是有很高收益的,但是,对深发展长期投资的游戏还在进行当中,结果仍然是不可逆料的。站在今天这个市场相对的低点,展望未来,要说深发展有长期投资价值,我认为是不严谨的。

  当然,我不是在此否定中国证券市场长期投资的前景,恰恰相反,我对价值投资时代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来临抱有坚定的信心。在此,我想说明的是,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是有前提条件的。什么时候这激动人心的价值投资时代能够来临呢?那得看这些约束条件的变迁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