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的智慧 简评《第6罐可乐----另辟蹊径的力量>>


游戏里的智慧

 

-------简评《6罐可乐----另辟蹊径的力量》

 

岳跃振 社科院外文所

 

弗兰西斯·培根的名作《论读书》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句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而,我们去书店时,总会发现排列架上的书虽然足可以汗牛充栋,能让人想读而又感觉颇有受益的却是凤毛麟角。因此,好书是一种稀缺资源。近日,有幸拜读了翟江波和杨清波两位先生编著的《第6罐可乐----另辟蹊径的力量》一书,感到它是一部可以怡悦性情,又能增长见识的好书。

 

 

首先,本书的命名就很有意思。我们都知道,书的名字起着点睛的作用,是该书内容的提炼和升华,让人既能了解里面涉及哪些领域,又能让人明白主旨所在。本书以“第6罐可乐”为正标题,以“另辟蹊径的力量”为副标题,两者的结合就起了类似的作用。同时,正标题“第六罐可乐”,很有创意,不落窠臼,避免了俗套。可乐这种舶来的饮料,已经逐渐为中国大众所熟知,是平常的事物。但是,冠之以“第六罐”,于平常之处见新奇,就让人突然来了兴趣,不仅会问:为什么是第六罐,而不是第一罐或者第五罐呢?而副标题又继续启发人的思考:为什么可乐这种东西会和另辟蹊径相关联起来?

 

 

接着,本书从游戏入手,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一家闻名全国的销售公司在其组织的培训会上,导师让该公司内部销售精英根据其制定的规则做了个买卖与交换的游戏,看游戏的买方最多能喝到多少可乐。结果,这些精英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理解,最后都喝道了第5罐,假若喝掉它,手里就还剩一个空罐(按游戏规则,两个空罐可以换一罐可乐)。这时,导师又给了他们指引。假如卖方给买方一罐可乐,买方就可以喝道第6罐可乐,而卖方也可以得到两个空罐。我们不难从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领悟到这个道理:空罐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它,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这种合理有效的利用,是在买卖双方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本书编者在说明这个道理时,并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把它内蕴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游戏当中,好似从字里行间溢流出来的一般。对它的领悟,虽然离不开思考,却也不必掩卷长思,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认同和接受。

 

 

我们把通过这个游戏获得的道理推而广之,就会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善于发现资源,通过合作,有效开发资源,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不错,如果本书开篇的游戏是指引发现道理的途径,那么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本书的精要和旨归。事实上,本书为了使读者能进一步理解善于发现资源及其价值,从不同的角度,举了大量的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坎昆的胖人饭店﹑何吉伦创建分时传媒﹑纽约的绿色旅馆等等。这些行业的成功,是和它们的开创者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放方式,打破惯性思维,因时因地创造性的革新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本书题目所说的另辟蹊径之功。不仅如此,编者还通过这些事例,告诉大家不要止步于发现资源及其价值,而且还要更上一层楼。就如我们上文提到的,不仅要发现手中空罐的价值,还要通过它获取第6罐可乐。这就是企业在经营中要有追求,要有奋斗目标。一旦目标树立了,企业就有了发展方向,不至于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败落。同时,目标也会给企业经营参与者以鞭策和动力。企业的管理者就会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充分开发内部潜力。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现效益,也会联合一切有利力量,即为走合作经营的途径。社会化的分工,在发挥其生产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附带力量薄弱的弊端。尤其是,企业一旦进入市场,就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甚至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条件下,为数不少的企业,为了自己利益,往往只会各扫门前雪,走入绝境。结果可想而知,不但自身难以求发展,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合作,不仅避免了这种弊端,还会带来更大收益。“一方面,合作会增加物质性的收益。主要表现是:其一,合作增大了规模,有助于产生规模效应;其二,合作使合作者之间容易产生外部性等,从而有助于实现聚集效应。另一方面,合作会增进精神性的收益。其一,合作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其二,合作有助于消除人类精神上的某种不确定性,团队使人具有了某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宋圭武《论合作》)。本书在肯定分工创造的同时,又旗帜鲜明地论证了这种合作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编者在阐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并没有分条划框似的摆出来,还是一如既往,就似把一股暖流引向初春的麦田,让它潜滋暗长。

 

 

培根先生还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此言用之,该书应属“咀嚼消化”“须全读”之类。浮光掠影,固然有可以获益;然,只可窥见豹之一斑。细读之,品位之,乐亦无穷,知亦无尽也。一旦能享读书之乐,又可用之于社会实践,前者助人于身心性情,后者益社会于功效。书之用可谓大矣,犹如培根先生之言“知识就是力量”哉。如此好书,吾辈当多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