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亿”直接损失浪费能否唤醒领导干部执政思维创新?


72亿”直接损失浪费能否唤醒领导干部执政思维创新?

据审计署日前发布的经济责任审计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全国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61亿元,损失浪费金额72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效益审计,重点揭示决策失误和工程建设等活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共查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53亿元,比2006年增长64%

这些数据仅仅只是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项目暴露出来的,已经是触目惊心了,还有更多的项目并没有涉及或审计,虽然不能就此就说,存在更多更大的损失浪费,但是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损失浪费会很少!!

这些损失浪费,究其根本,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思维偏执造成的。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从传统的执政意识、执政思维转变过来,执政的目的、宗旨和出发点还不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而是从自己如何出政绩出发,为自己快速升迁服务。充其量也是“主观为官位,客观做事情”而已。正因为此,他们做决策、出谋划、办事情,考虑得最多的不是老百姓能够得到什么,当地经济发展能够获得什么,而是自己能够增加几项显赫或有模有样、有声有色的政绩,尤其要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不计成本。这样急功近利的执政思维、执政意识,不可能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

曾经“开发区热”的时候,登峰造极的是,到处点火,处处冒烟,省市县甚至乡政府,层层都整出了“开发区”,前些日看到一个乡政府的开发区,一大片整得平平的农田、山地依然如故地静静地躺在那里,一愈一日地等待投资项目的降临。多少土地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而我国却是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和紧缺的国家。前些天还在新闻中看到,我国高楼的“寿命”很短,每年都要炸掉重建很多高楼。因为许多地方的领导习惯于争强好胜,喜欢搞亚洲或世界第一的 “标志性建筑”,一旦被人盖住了,就不惜成本地推到重建。至于多少资金、资源、能源损失则无须考虑那么多了。因为我们国家没有严格的投资预算管理,有也是自己监督自己,形同虚设。政府和领导也没有责任追究机制一说。就是审计署审计披露出诸如此类的损失和违规违纪金额,也没有看到谁因为“审计风暴”刮掉“乌纱帽”。

至于因为决策失误而形成的机会成本,更是没有办法说道什么了。

刚刚过去的新一届人大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人们仍然沉浸在机构改革的种种憧憬和希望的喜悦中,仍然在津津乐道于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新意,专家学者也在尽力解读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突破点,通过大部委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如果不实现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意识和执政思维向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民本政府的转变,一切都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