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弼马温喜欢像“高考踩点计分式”的讨论或批评方式,俺火山投其所好。《天龙八部》中慕容家有绝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输的一方往往会“心服口服”。俺火山若不能以弼马温的强项指出他的谬误,也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赢得也不光彩:
关于“中国著名数学家不应该出的错”,俺弼马温已经说出了很多道理了,但火山冰网友好象没有仔细去读俺弼马温的帖子,以至误批误判。
弼马温的确说出了很多“道理”,但恰恰这些“道理”正是火山不认同的,归于“讨论”范畴的。不能你弼马温说出了“自以为是”的“道理”,我就非得承认这些“道理”的荒谬也是正确的吧?《西游记》中,玄奘的“小乘佛法”也是“道理”,甚至,十分正确,为何仍要上西天求“大乘”呢?
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是“没有仔细读帖子”,就是“误批误判”?依照你的逻辑,是否火山也该如此回敬你一下:你对火山的反击、批评,也是“没有仔细读帖子”,也是“误批误判”?若是所有的争议双方都如此思考,那还有“讨论”存在的价值吗? 况且,你说我的“误批误判”,“误”在哪里?又怎样“误”了?应该指出来,让明眼人瞧个清楚。像你这样“你错了”却从来没有说清楚别人到底错在哪了的情况已经是屡次出现了,这是“取经”的态度吗?
确实应当自己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无知了。
动辄说别人“无知”,或许正是斗战胜佛多年脸皮不倒、苟延残喘的不二法宝。就算我是“无知”的,我至少还知道有些事情我不懂,是不能轻易发表议论的。怕就怕你一向以为自己“有知”惯了,说不定以为喝了子母河的水,唐僧师徒真的能够临盆生产了呢?
在数学方面,俺弼马温比不上杨乐,可能是“外行”,但在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上,在“50+25+30=105”的问题上,俺弼马温不会比杨乐差、也不会是“外行”吧?
知道“1+1=2”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回答为什么“1+1=2”了。《西游记》中,行者经常会碰到知道妖怪类别,却无法降伏的情况。非得上天入地,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后,方能找到打败的法子。“在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上”,你弼马温既“没有能够读到过杨乐发表的、讨论语言方面的学术论文”,也没有见过杨乐,凭什么就如此自信,如此肯定“不会比杨乐差”呢?大圣若非亲手打死大虫,擒住小白龙,唐僧会相信他真的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另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你是“内行”吗?
如果是“内行”,请说出一个道理的道理来。
如果不是“内行”,那你不正是“外行指导内行”、“外行批评内行”了吗?
肯定地告诉你,火山冰不是,永远也不会是!因为“一山还比一山高”,你“内行”,别人还“权威”、“泰斗”呢!但火山在这里没有和你讨论《西游记》,而是讨论你说的“中国著名数学家不应该出的错”,治学和讨论上,请不要学悟空的“筋斗云”,扯出去十万八千里。类似的错误还有你提及的斑竹事情云云。就事论事,这些根本和杨乐的是否“出错”无关,何必浪费口舌?
俺弼马温仔细读了你所有的回帖,感觉你的思维逻辑性太差,甚至有些火性冲动。
火山是有些“火性冲动”,但“思维逻辑性太差”用在你身上似乎更为合适,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说出,也说不出火山“差”在哪里。火山在此原璧奉还。《西游记》中有大圣棒杀强盗的场景,师傅怨他杀生时,他居然狡辩地称死去强盗迸出的脑浆为“豆腐花”;万寿山前,矢口否认经过五庄观,看来弼马温于狡辩和撒谎一道,还是有点遗传基因的。
你把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忽略去讨论问题,你已经是很片面地理解问题了,还怎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我曾经批评过《西游记》的创新性太差,西行路上,行者降妖的经过大同小异,极少变通:妖精摄了唐僧——徒弟寻找——正面作战——吃败逃走——外请高人——降妖伏魔。怎么千百年后的弼马温没一点进化,还是老招数:抛出谬论——引发质疑——百般狡辩——理屈词穷——偷梁换柱失败、混淆视听失败、避而不谈失败等等——胡搅蛮缠——倒打一耙——曳地而走——别处继续言论。说我“片面理解”,你得指出“片面”在哪里才好。
另外,你对《西游记》的认识,也证明你心性孤傲无知,不求甚解。
在这个世界上,目前大概还只有俺弼马温能够将《西游记》与西方哲学家的现象学结合起来研究吧?
上面的一个要求“正面回答”的问题也许能真正说明谁才是真正的“孤傲无知,不求甚解”的学术垃圾!悟空出山前,菩提祖师要求他“不能说我是你师傅”,就怕他学了点皮毛人前卖弄,折了跟头,闯了祸,污了老师名声。我看,弼马温的老师当初也应该叮嘱你这么一句的。
如果俺弼马温不是将《西游记》放在整个世界文化的历史大背景和发展中进行研究,能够得出《西游记》是世界哲学现象学先驱的结论吗?
火山没有否认你的《西游记》研究成果(实话说,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和卖菜大嫂相关,还有得一说)。我们谈的是杨乐“出错”的问题,和你的《西游记》有什么关系?是否你有了一个结论的成绩,就具备了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能力与资格?《西游记》中,本领通天的大圣还能承认自己“水性差”,弼马温何以能够轻易“结论”?
俺弼马温若是“井底之蛙”,能够用中国“三教九流”、中国文化厄史,以及世界哲学理论来求证《西游记》中的现象学体系吗?
我只是就事论事,担心你的学术研究态度会导致“井底之蛙”的结果而已,并未否认你的《西游记》研究成果,你犯不着如此较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大圣不是经常在人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而在火焰山上着了屁股吗?
请火山冰网友少些“火气”,多些思考,用“冰”清醒头脑,仔细、完整地读完俺弼马温的全部帖子后,再加思考,然后才能作出比较清醒的解释。
谢谢你善意的提醒,但我还是觉得你先对照一下自己的做法来发言的好。你既然认为火山是片面的,是偏激的,当然也会连带着认为火山的言论也不清醒了。但我要说明的是,我一直在认真地和你辩论内容,你却一直放不下所谓的面子,斤斤计较于火山讨论的态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大圣有“火眼金睛”不假,但一旦自高自大起来,还不是被乔装的牛魔王盗了芭蕉扇,“走了眼”?
看来,你还根本不懂足球“临门一脚”的残酷性。
踢足球,“临门一脚”很残酷。如果球踢进了,是功臣,一切光荣属于进球者;如果没有踢进,是臭脚,一切辱骂铺天而至。
呵呵,现在有个问题麻烦了——“庞加莱猜想”已经破解了,也就是说,数学界这个球已经踢进去了。那到底谁应该被冠以成功“临门一脚”的功臣呢?难道要说是弼马温?
你看来最多只是一个“伪球迷”而已,须知“临门一脚”固然重要,但足球不会自动“临门”,等着你叉着腰在门前“一脚”吧?哪些把球带了过来让你破门的战友,难道不是应该受到同等尊重吗?照弼马温的意思,既然这个进球大家都有份,这功劳就应该大家二一添作五,平分了才公平。那设“金靴奖”的意义何在?放在《西游记》中来说,师徒四人都为取经成功作了贡献,为何最终受封的职位和待遇又会不同呢?难道因为沙僧、八戒等也参与了战阵,最后敲碎妖怪天灵盖的金箍棒功劳上,他们也要分一杯?
说“临门一脚”的功劳不该颁给中国数学家,我们且听听弼马温大人如何就破解“庞加莱猜想”进行封赏?甚或弼马温认为“临门一脚”表达错误,应该有更经典的描述了?我们等着聆听高论。
关于“中国著名数学家不应该出的错”,俺弼马温已经说出了很多道理了,但火山冰网友好象没有仔细去读俺弼马温的帖子,以至误批误判。
弼马温的确说出了很多“道理”,但恰恰这些“道理”正是火山不认同的,归于“讨论”范畴的。不能你弼马温说出了“自以为是”的“道理”,我就非得承认这些“道理”的荒谬也是正确的吧?《西游记》中,玄奘的“小乘佛法”也是“道理”,甚至,十分正确,为何仍要上西天求“大乘”呢?
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是“没有仔细读帖子”,就是“误批误判”?依照你的逻辑,是否火山也该如此回敬你一下:你对火山的反击、批评,也是“没有仔细读帖子”,也是“误批误判”?若是所有的争议双方都如此思考,那还有“讨论”存在的价值吗? 况且,你说我的“误批误判”,“误”在哪里?又怎样“误”了?应该指出来,让明眼人瞧个清楚。像你这样“你错了”却从来没有说清楚别人到底错在哪了的情况已经是屡次出现了,这是“取经”的态度吗?
确实应当自己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无知了。
动辄说别人“无知”,或许正是斗战胜佛多年脸皮不倒、苟延残喘的不二法宝。就算我是“无知”的,我至少还知道有些事情我不懂,是不能轻易发表议论的。怕就怕你一向以为自己“有知”惯了,说不定以为喝了子母河的水,唐僧师徒真的能够临盆生产了呢?
在数学方面,俺弼马温比不上杨乐,可能是“外行”,但在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上,在“50+25+30=105”的问题上,俺弼马温不会比杨乐差、也不会是“外行”吧?
知道“1+1=2”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回答为什么“1+1=2”了。《西游记》中,行者经常会碰到知道妖怪类别,却无法降伏的情况。非得上天入地,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后,方能找到打败的法子。“在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上”,你弼马温既“没有能够读到过杨乐发表的、讨论语言方面的学术论文”,也没有见过杨乐,凭什么就如此自信,如此肯定“不会比杨乐差”呢?大圣若非亲手打死大虫,擒住小白龙,唐僧会相信他真的有“降龙伏虎”的本领?
另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你是“内行”吗?
如果是“内行”,请说出一个道理的道理来。
如果不是“内行”,那你不正是“外行指导内行”、“外行批评内行”了吗?
肯定地告诉你,火山冰不是,永远也不会是!因为“一山还比一山高”,你“内行”,别人还“权威”、“泰斗”呢!但火山在这里没有和你讨论《西游记》,而是讨论你说的“中国著名数学家不应该出的错”,治学和讨论上,请不要学悟空的“筋斗云”,扯出去十万八千里。类似的错误还有你提及的斑竹事情云云。就事论事,这些根本和杨乐的是否“出错”无关,何必浪费口舌?
俺弼马温仔细读了你所有的回帖,感觉你的思维逻辑性太差,甚至有些火性冲动。
火山是有些“火性冲动”,但“思维逻辑性太差”用在你身上似乎更为合适,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说出,也说不出火山“差”在哪里。火山在此原璧奉还。《西游记》中有大圣棒杀强盗的场景,师傅怨他杀生时,他居然狡辩地称死去强盗迸出的脑浆为“豆腐花”;万寿山前,矢口否认经过五庄观,看来弼马温于狡辩和撒谎一道,还是有点遗传基因的。
你把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忽略去讨论问题,你已经是很片面地理解问题了,还怎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我曾经批评过《西游记》的创新性太差,西行路上,行者降妖的经过大同小异,极少变通:妖精摄了唐僧——徒弟寻找——正面作战——吃败逃走——外请高人——降妖伏魔。怎么千百年后的弼马温没一点进化,还是老招数:抛出谬论——引发质疑——百般狡辩——理屈词穷——偷梁换柱失败、混淆视听失败、避而不谈失败等等——胡搅蛮缠——倒打一耙——曳地而走——别处继续言论。说我“片面理解”,你得指出“片面”在哪里才好。
另外,你对《西游记》的认识,也证明你心性孤傲无知,不求甚解。
在这个世界上,目前大概还只有俺弼马温能够将《西游记》与西方哲学家的现象学结合起来研究吧?
上面的一个要求“正面回答”的问题也许能真正说明谁才是真正的“孤傲无知,不求甚解”的学术垃圾!悟空出山前,菩提祖师要求他“不能说我是你师傅”,就怕他学了点皮毛人前卖弄,折了跟头,闯了祸,污了老师名声。我看,弼马温的老师当初也应该叮嘱你这么一句的。
如果俺弼马温不是将《西游记》放在整个世界文化的历史大背景和发展中进行研究,能够得出《西游记》是世界哲学现象学先驱的结论吗?
火山没有否认你的《西游记》研究成果(实话说,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和卖菜大嫂相关,还有得一说)。我们谈的是杨乐“出错”的问题,和你的《西游记》有什么关系?是否你有了一个结论的成绩,就具备了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能力与资格?《西游记》中,本领通天的大圣还能承认自己“水性差”,弼马温何以能够轻易“结论”?
俺弼马温若是“井底之蛙”,能够用中国“三教九流”、中国文化厄史,以及世界哲学理论来求证《西游记》中的现象学体系吗?
我只是就事论事,担心你的学术研究态度会导致“井底之蛙”的结果而已,并未否认你的《西游记》研究成果,你犯不着如此较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大圣不是经常在人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而在火焰山上着了屁股吗?
请火山冰网友少些“火气”,多些思考,用“冰”清醒头脑,仔细、完整地读完俺弼马温的全部帖子后,再加思考,然后才能作出比较清醒的解释。
谢谢你善意的提醒,但我还是觉得你先对照一下自己的做法来发言的好。你既然认为火山是片面的,是偏激的,当然也会连带着认为火山的言论也不清醒了。但我要说明的是,我一直在认真地和你辩论内容,你却一直放不下所谓的面子,斤斤计较于火山讨论的态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大圣有“火眼金睛”不假,但一旦自高自大起来,还不是被乔装的牛魔王盗了芭蕉扇,“走了眼”?
看来,你还根本不懂足球“临门一脚”的残酷性。
踢足球,“临门一脚”很残酷。如果球踢进了,是功臣,一切光荣属于进球者;如果没有踢进,是臭脚,一切辱骂铺天而至。
呵呵,现在有个问题麻烦了——“庞加莱猜想”已经破解了,也就是说,数学界这个球已经踢进去了。那到底谁应该被冠以成功“临门一脚”的功臣呢?难道要说是弼马温?
你看来最多只是一个“伪球迷”而已,须知“临门一脚”固然重要,但足球不会自动“临门”,等着你叉着腰在门前“一脚”吧?哪些把球带了过来让你破门的战友,难道不是应该受到同等尊重吗?照弼马温的意思,既然这个进球大家都有份,这功劳就应该大家二一添作五,平分了才公平。那设“金靴奖”的意义何在?放在《西游记》中来说,师徒四人都为取经成功作了贡献,为何最终受封的职位和待遇又会不同呢?难道因为沙僧、八戒等也参与了战阵,最后敲碎妖怪天灵盖的金箍棒功劳上,他们也要分一杯?
说“临门一脚”的功劳不该颁给中国数学家,我们且听听弼马温大人如何就破解“庞加莱猜想”进行封赏?甚或弼马温认为“临门一脚”表达错误,应该有更经典的描述了?我们等着聆听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