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再融资投票存“猫腻”?



    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能够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高票通过,其实是对市场的极大亵渎。

    该方案公布后,市场一片反对与质疑之声,包括众多的基金经理纷纷表示,将会投出反对票。然而,在3月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除了诺安基金与大成基金真的投了反对票之外,其它基金竟然都投了赞成票。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的通过,也让市场感到非常的茫然。

    来自媒体的报道称,春节过后,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中国平安高层团队集中力量,与深圳、北京、上海所在地的各大基金公司进行重点沟通。到底重点沟通的是什么内容,笔者不得而知,但诸多基金的临阵“倒戈”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家资本金十分充足并且再融资资金投向不甚明朗的上市公司,经过一番“沟通”之后,其方案完全出现了“意外”的结果,确实有的匪夷所思。毋庸置疑,中国平安目前持有的包括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在内的份额并不是个小数目,也就有了“哪只基金敢投反对票,平安明天就有可能赎回份额”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了某些基金为了自身的利益的违心之举。

    如果媒体的报道属实,那笔者只能说是中国平安“挟持”了基金,并进而“挟持”了整个市场。退一步讲,如果基金仅仅只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置整个市场的利益于不顾,类似事件的重演在将来不再会是什么“新闻”。但是,今后的市场又如何能够承担?

    目前,保险类公司除了自己进行投资之外,借助于基金等机构理财并不在少数。中国平安“挟持”基金投票,无疑在市场中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就像其巨额再融资的方案一样。

    而中国人寿、银行类上市公司等,都与基金有着落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中国人寿亦是诸多基金的大客户,基金的销售主要通过银行网点来实现,如果中国人寿与银行类上市公司亦来个“狮子大开口”,那么,基金又该作出何种选择?笔者以为,基金被“挟持”的一幕定然会重现。

    这是基金的悲哀!也是持反对意见的中小投资者的悲哀!更是A股市场的悲哀!

    话说回来,基金只不过是代人理财罢了,其在参与投票时,事实上也是替其持有人投票。但是,基金的投票行为却没有反映出其持有人的意见,仅仅只是代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也体现出至少在投票方面,基金持有人所面临着的困境。

    或许QFII应该成为国内基金的榜样。长江电力股改投票进行类别表决时,其时持有长江电力股票3087.22万股、作为长江电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瑞银,在表决时并没有将3087.22万股全部投赞成票,而是将其中2600.99万股投了赞成票,其余486.23万股投了反对票。瑞银方面的解释是,这486.23万股反对票是根据客户的委托而投出的。显然,瑞银充分尊重了其持有人的意愿,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其持有人。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导致市场暴跌,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小投资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基金市值同样缩水严重。尽管方案获得了高票通过,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况且,其中还存在着“猫腻”的成分在内。

    笔者以为,除了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中要严格审核之外,作为市场中“大哥大”的基金的投票行为亦应该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基金在投票前应该充分听取其持有人的意见,就像瑞银在长江电力股改中的表现一样,在征求了持有人的意见之后,根据持有人的意见作出选择,该投赞成票的投赞成票,该投反对票的还是要投出反对票。如此,基金才不会被上市公司所“挟持”,才能更好地服务其持有人,而持有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