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一致的经济人


对于证券市场稍有了解的人,提到资产重估,自然会想起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资产重估”概念的提出始于2006年3月。高善文在人民银行总行召集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推断中国各类资产将全面重估,对于A股,是一轮牛市的起点。随后上证指数从1200点一路飙升到最高6124点。
       这一大趋势判断,奠定了高善文在“资产重估派”中的主流地位。由此,高善文的声名也随A股不断上涨,而不断远播。
       如潮水一般,“资产重估”当然也有涨有落。高善文的展望,当前无需决断,未来市场会给出“检验”。
       高善文正式获得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在2005年,其导师是现任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名师出高徒,不过,博士毕业之前的高善文已经声名鹊起。2003年,高善文获邀进入光大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此前的高善文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1995年,24岁的高善文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在人民银行工作5年,其间相继在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学习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实习。
     长时间在人民银行工作的背景,使其在经济线索挖掘和经济分析技巧中,“比较注重货币因素。”但高善文回避本刊记者给他是“货币主义者”的提法。他坦陈,自己对财政和税收政策,“不是很熟悉”。
     货币因素的印迹可以在高善文第二部报告文集《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中找到。文中显示,高善文破译经济现象,都以详尽系统的经验数据作为支撑和逻辑严密的经济运行 机制推理。其中货币因素是必要的一环,价格机制的分析也如影随形。
     对服务资本市场的经济预测,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高善文称,经济研究要讲求分析框架的“逻辑一致性”。在高善文看来,所谓“逻辑一致性”其一是整个经济分析的从头到尾要有一个清晰一致的脉络;其二用同一种方法或者同一个经济分析框架能解释尽可能多的经济现象。
      高善文称,“逻辑一致性”原则,捕捉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贸易顺差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几次重要争论:2003年10月,有关非典结束后的经济扩张还是过热的争论;2004年宏观调控是否导致经济硬着陆的争论;2005年资本约束和信贷积压是否造成通货紧缩的争论。这些争论不断验校和完善了其经济理论框架体系。
      但理论框架的源泉在于何处?高善文称,在其案头放着一本霍金的《时间简史》,以便随时翻阅。这本书对其经济分析理论思想的形成、分析方法的构建和分析“逻辑一致性”锤炼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证券分析师市场将会越来越公开、透明,竞争也就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全球化。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与海外金融机构经济研究略有不同,如何才能向国际大行一样,达到工业化生产分析报告的程度?高善文称,这至少需要证券市场再持续好过3-4年。
       高善文还称,一家金融公司研究团队的研究定位、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都需要服从公司的整体战略。从安信证券来说,其公司定位是成为本土前10名的一流券商,因此该公司研究覆盖的区域也主要是在中国本土。
      那么,怎样的研究才是好研究呢?高善文称,一个分析师的理想标准是能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经济研究相结合。也就是说,好的分析师既能判断宏观经济走向和趋势,并能借此做出相应的行业应对策略;也能通过具体公司和行业的变化能够找到宏观经济方面的有力支撑。
      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分析师?高善文称,他首先必须要有好奇心,不能见到什么都认为理所当然;其次是一个分析师要对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再次需要有较强、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研究行业公司,还需要掌握一些公司会计和财务技巧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