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金融如水(转载)


唐双宁:金融如水(转载)

很幸运,今日在网上搜寻、研读有关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文章时,注意到唐双宁先生及其独到的见解,其文章及访谈讲话很是令人受益,读后有相见恨晚之意。在此将《金融如水》一篇以及张立栋先生的评论文章 《浅评唐双宁散文"金融如水"》转载此处,以便日后欣赏。

 

唐双宁:金融如水

http://www.sina.com.cn 20070331 16:38 新浪财经

/唐双宁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老子曰: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今天,放眼社会,储蓄存款、办理汇款、购房贷款、投资理财、乃至买卖股票、待办收费、保险理赔……金融之水,百姓无不润其中,天下无不享其利。它帮你打开走向精彩世界的门窗,它帮你拉近通向社现代社会的距离。 金融如水一样滋润社会成员,浇灌着经济发展。然而诸位想到没有,金融之水,既如处女般之温柔,又如野兽般之凶猛。金融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轴。如果金融之水管理不当,发起水来气势汹汹:“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金融之水的效应,实在可爱和可怕。 金融是一座水库,它将社会闲置资金储存起来再重新进行配置。金融资产,这座中国金融“水库”的蓄水标志,改革开放之初仅为2000亿元,已达到60万亿元。这是金融的“蓄水效应”。

金融是一道闸门,它将贮存起来的社会资金推动这道闸门进行调节。对需要的行业,它慷慨解囊,落落大方。对限制的行业,它横眉冷对,毫不动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素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GDP增长连续超过两位数,实现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通胀比较低、运行比较稳的效果,金融之水功不可没。这是金融的“调水效应”。

金融之水需要水渠。今天,一方面中国金融水库之水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水向低处流,农村、中西部这些“经济高地”严重缺水。究其原因,不在于水,而在于渠,在于这些地区还不完全具备市场化的条件,急需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这一新的引水之渠,将金融甘泉之水引向农业,引向中西部。这是金融的“引水效应”。 金融之水需要水坝。金融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金融之水如果调控不当,将会像洪水一样冲堤决口,滔天而来,给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停滞十年,今天人们仍然谈虎色变,五年前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一个月内五位总统下台,今天人们仍不寒而栗。因此,从事金融工作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防止“洪水效应”。

金融还具有“潮水效应”。金融风险特别是以不良贷款为主的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如同海边的礁石一样,在经济高涨时,它被淹没;在经济退潮时,它将被暴露。历次经济过热,都带来生产要素的不平衡,都要逼迫人们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下马一批项目,停工一批企业,造成一批不良贷款。因此,从事金融工作要学会“逆向思维”,经济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防止“潮水效应”。 金融还具有“污水效应”。金融风险以案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操作风险,虽然损失的金额与整个金融资产相比只是小数,但如同一块污泥落入清水池中,使整个水池严重污染。因此,从事金融工作要严防“污水效应”。

金融还具有“漏水效应”。金融业在经营中一方面创造利润,一方面也会产生不良资产,需要提取拨备冲销,即如同管道泄漏一样使利润流失。银行要增加里,不仅要开辟裁员,还要严防“漏水”。 今天,我们还应培育金融的“汤水效应”。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担当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随功劳不小,但也活力不足。监管当局适时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翠生一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虽然从数量上看农村金融的主体许多改变,但可激活农村金融体制,如同一桶白水放如几匙调料,随主体依然是水,但性质依然为“汤”。 今天,我们还应培育金融的“净水效应”。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国的一代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处置不良贷款,净化水源。今天资产管理公司要总结经验,兴利除弊,锻炼得更加专业、更加有效、提升我们的净水能力。 今天,我们还应该培育金融的“治水效应”。金融监管如同治水。当年鲧治水,以堵为主。禹治水,以疏为主。治标为“堵”,治本为“疏”,治理金融亦然。我们既要加强延长检查和非延长监督,更要建立起内控机制和现代企业文化,提高我们的治水能力。 金融如水,金融界的朋友,当细细思量。

 

2007-04-02 | 浅评唐双宁散文"金融如水"

——如水的管理之道

——唐双宁金融专家年会讲话之评

张立栋/

周末结束的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用一篇散文代替了常见的讲话发言.一篇"金融如水"的小散文,语言清新朴实,寥寥数百字便把对金融的深刻理解和作为管理者的思考做了完整阐释,读来对人颇有教益.

唐双宁是当今财金高官中最富有诗人气质的一位.其狂草久负盛名,而其即兴口占诗句表达心境的场景更常常为金融业界所乐道."金融如水",展示的是他作为金融监管高层的胸怀与气势,也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如水的管理之道.

中国的管理之学可谓博大精深.经验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没有对水的深刻理解也就无从谈起顺畅健康的管理之道.唐双宁显然深谙个中道理,他把看似枯燥无形的金融比做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水,而通过水的9大效应,把金融之于国家社会的功能做了生动刻画.

   在唐双宁看来,金融如水,它有正反9方面的效应.比如积累财富的"蓄水效应",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水效应";配置资源的"引水效应";传导风险的"洪水效应";覆盖暗礁的"潮水效应";操作风险带来的"污水效应";资产管理带来的"净水效应";以及以监管为主线的"治水效应".

这九大效应,并非一味褒扬,而是各展利弊.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金融的看法发生偏颇.正则一味叫好,负则谈金色变.其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金融的利害两面必须有清醒认识,才能做到善持利刃而无伤己身. 

看到如水的金融,需要的是对经济全局的把握.中国历史上,凡在治理上有建树者,皆有治水之能.古代有大禹有李冰,经世纬国之才必然懂得治水之妙.因为水治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国安泰.

   金融如水,人应像水一样活着,管理呢也应该从水的性质入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水发挥最大效应.唐双宁引用了<老子>对水的阐述,表达了管理学的精华,所谓"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把水的特性展现无疑.通过对水的调节治理,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一般认为,道学中最为精练的是“无为”。事实上,道家的无为而治却是管理上的一个至高境界。存乎一心,无为而治,无处不在的水把管理渗透到方方面面,既柔弱又有力."无为"事实上是积极的"无不为",是为了要去为的“无为”,是如水般动态的。

金融如水,天下事盖莫如此.能知道事物客观规律,已然很不容易,如果再加上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更加不容易,由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就不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