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借刀杀人?
——三月江南春关于分众的N种遐想
文/刘孝全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600年前丘迟在3·15的那天留下了短短十六字,引得千古遐想……
1600年后,又是一个江南春时,杂花还生树,群莺依乱飞。央视重拳出击,垃圾短信的黑幕一时间引起国人哗然。坐在电视机前,我边泡着大脚边暗自思忖:一夜之间,江南春和他的分众姑娘估计又要花落人间、零落成泥了,想必现在不少人正在攒着唾沫,粪粪然逮住江南春喷死这厮呢!
换成几年前的我,估计也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我们看到商业和人性,从来 只有一套基本假设。可是,见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透过了那些商场的刀光剑影之后,就自然萌生了“看山不是山”的幻觉——其实,我还真是希望是幻觉。 远的不说,近的就说去年远未烟消云散的达娃之争,看到那么多名家力透纸背的分析,淡淡一笑——扯淡,没一个好东西!(有人又要说我骂人了,哈哈,自然这样 的文字不是写给他们看的:))。
一时间,顺手把我边看电视边冒出的NZ种猜想画在这里,权当睡前鬼话。
第一种猜想:谁是摧花无情手?
看完央视抨击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年初在清华总裁班的讲课内容,记得我提到过分众传媒在短短几年间的成长速度以及她与中国传媒霸主——中央电视台的争夺战。
莫非又一个借刀杀人之计?
试看当今中国,泱泱广告界,谁敢与我横刀立马?我数来数去,好像唯有这个分众是央 视最强劲的对手了。可恨的是,这个分众还偏偏走的不是阳光道——要是走的是阳光道,那自然就好办了——人家走的是一系列的独木桥。若论竞争,俨然不在一个 水平线上,至少对于央视而言,虎视眈眈又有什么用呢?找不到对手在那里。长此以往,后果难想。
将心比心,若我是央视的第一交椅,还真是有些头疼得很呐!
如果能够举起维权大旗,顺手在自己的平台上,借助3·15这个天时,那砸得一定是刚刚的!保管以牙还牙——你不是打得让我找不到对手吗?对不起,这回你也一样了,果然,江南春的电话关机了,一天之内,分众股票下跌36%……
别忘了,央视也是一个媒体呀,而且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媒体。
啧啧,想到这,止不住打了个冷战,尽管脚下热水在泡着——不敢想了,RDH还没结束呢,就此打住。
第二种猜想:谁是幕后化骨掌?
看什么武侠电视剧,最怕的就是那化骨绵掌,隔着几重玻璃,楞能把你打成白面,比九阳豆浆机都匀乎。
当分众员工在推心置腹地告诉记者,这些手机号码和信息怎么得来的时候,我就在一个劲地猜测。谁谁谁?接下来我就哦哦哦了……我想全国人民都比我聪明,也一定会得出更为准确的答案,然后就大家面面相觑地说:哦哦哦,原来如此!
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中信、广发……哪个像是个君子哦?唔,仔细想想,好像都要摇摇头哦……
保险公司?中保、人保、平保、太保……哪个像是个好人哦?喔,仔细想想,好像还是要摇摇头啊……
移动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有谁啊?看到那么多139、138、137的号,自然还是移动的多,联通的少(这也说明联通的确快不行了),谁能保证中间哪个环节不出问题呢?其实,我跟他们打交道也不少的了,而且我也一直认为在国内国有企业中,他们人员的素质也的确是顶不错的了。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哪家公司的管理和文化都还不能让我自信到拍着胸脯说:绝对不是他们干的。
第三种猜想:谁是无边回头岸?
广告与窄告的区分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当然是得益于创新。而创新是分众的“传家 宝”——至少江南春一致是这样宣扬的,我也是这样认同的——从生活中创新,从蹲坑中创新等等,于是分众一路从楼宇创新到网络、最后跑到着无线角落来了,数 字化时代,精确营销绝对不是什么梦想,这一点我们都能想到。因为创新无止境!
但是,创新真的是无止境吗?谁才是创新这个欲望的回头岸边呢?
我试图翻开分众的治理法则——分众的文化。遗憾的是,没看到。换句话说,创业短短几年来,分众除了原来创新的大道上一路奔驰外,好像别无成长;无论是文化还是管理,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分众的高层会说出“这估计是孙子辈公司干的事情”,跟当年光明折戟郑州何等类似?
谁是欲望的堤坝?佛祖说:回头是岸。这样的话,当然是要被商海的骄子们嗤之以鼻。不过,我说的还是这句话,但是不是这个意思。那么,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
自己想去吧。
第四种猜想:谁是阴阳一线牵?
有时候接到10086带来的电话,话务员柔美的声音问候道:尊敬的刘先生,您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吗?我心里就甜得跟蜜了一般,尤其是去宁波移动在王文生老兄的陪同下,见到了环球小姐的10086服务员时,更是蜜得更甜了。但是,同样是柔美的声音还是来自10086的,尊敬的刘先生,我们这里有个新产品……心里立马就跟扎了针似的——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随便就卖东西给我呢?
对于服务,谁都是开心的,所以现在的厂商没有不重视服务的,这自然是对的;对于营销,很多人是厌烦的,尤其是被陌生人猜透心思似的营销,更会让你在黑夜里流出毛骨悚然的冷汗……
究竟是服务呢,还是营销呢?它们的分界点究竟在那里?如何界定是一种深度的服务还是一种诡异的营销?毫无疑问,这样的分界点一定不在技术层面上,只能存在于经济的背后,经济的背后是什么?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背后是什么?呵呵……
还是自己去想吧。
第五种猜想:谁是最后终结者?
我看3·15一曝光,工商局蹭蹭就出动了,其中就数北京某区工商局最积极了,第二天一早就冲进市场,查封什么短信群发器。看来这个局长还真是挺会来事的。我估计,接下来,该是全国的工商部门风起云涌的地查抄这类产品了。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把天下所有的短信群发器都收缴上来都没有用。说得不好听点,估计几万年前的原始人都知道治理重在源头。短信都哪里发出来的?又从哪里接受下去的?中间必须要经过什么环节呢?
曾经,就此我建议一有钱没处花的老板开发这种中间“截留器”,技术上其实是极其简单的,结果咨询中国移动的一姐们,人家说了:这个东东,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技术上不存在问题?我又接着问:那为什么不开发呢?人家姐姐说:@#R%#%$#!%#……
无语。
第六种猜想:……
不想了,先想到这吧,脑袋太累了,也要请大家一起来猜想吧。11点了,该睡觉去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