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方言汇粹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自有风情,语言也各不相同,方言也就成了地方特色,我们贵州黔西南方言较多,现稍作整理,与网友共勉。

“恍大惚兮”(有稀里糊涂的意思)、“爱耳不耳”(爱理不理的样子)、“窝二拱八”(一帮烂朋友聚在一起)、“丢底”(丢人现眼的样子)、“拉稀摆带”(事情做得糟糕、老居后列)、“死眉烂眼”或“杂眉烂眼”(没有生气没有自信的样子)、“东二倒三”或“烂东二”(说话做事不注意对象、时间、场合)。

三字短语:“亮纸袋”(塑料袋)、“终个些”或“啷个些”(到底怎么了)、“按倒起”(估计到,不超过某种限度)、“没得唠”(没有了)、“不得闲”(没时间)、“的的个”或“点点个”(数量很少)、“恰恰合”(刚好)、“吃枪药”(形容要爆炸的样子)、“支依依”(无地自容、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的样子)、“拐子马”或“拐火”(糟糕透顶的样子)、“白胆猪”(不应该的无动于衷样子)、“闷倒起”(假装不知道)、“哈促促”或“哈不溜球”(傻得可以的样子)、“使憨力”(使傻力气),“打水漂”(白白丢弃了)、“撑倒起”(勇于承担起)、“烂山药”(比喻滥酒贪杯的人像红薯般沾到酒就醉就坏)、“翘脚了”(人死了)。“贡家的”(自家的)、“骇倒起”(吓住)。

两字短语:“终个”(到底如何)、“啷子”(哪样)、“拢共”或“行八锒铛”(总共的意思)、“跄家”(贞丰话,象这样)“摆白”(聊天)、“火促”(心生怒气、想发怒)、“冒火”(火冒、发怒)、“颠对”(故意揭短)、“猫气”(勇敢)、“发寒”(翻脸)、“闹热”(热闹)、“弯酸”(不该有的磨蹭、犹豫不决)、“相因”(便宜、占便宜)、“搂倒”(独自承担起)、“邋齄”(不讲清洁卫生、零乱无序)、“杂皮”或“皮鞋”(骂人坏得出格、没规矩),“啷个”(这样),“火力”(使劲、加油)、“憨包儿”(笨的意思)、甚至还有一字一词的,或一个字加尾音组合的:如“细儿”、“毛儿”(对年纪小的男性又怜爱又嫌厌的意思)。或形容词加在前面,与名词组成的,如:“寡好”(特别好),“老奶”、“老者”(既尊重又带调侃的意思)。也有如:“哪股筋胀了”(突如其来地冒出某种言行举动)、“搞不拢”、“逗不拢”、“搞不成”(合不来,算不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