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时评:偏题漏题的3.15晚会


                                                      
    昨晚,又看了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这台晚会到今年,已经是第18次举办了。从1991年的第一届起,这台主题晚会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年年看,年年的感受并不完全一样。昨天的晚会回顾中,让我又想起了北京一个18岁的花季女孩,在海淀一家餐厅和伙伴们庆祝她的生日的时候,由于火锅内的卡式炉爆炸,而惨遭毁容的事件;也让我想起了一种设计和制作都很粗糙的铡草机,切去了很多人的手指或是手掌的事件;还有一件让我至今难以释怀的影响广泛的侵权案,就是影响到了全国很多地方的很多人的疯狂的仙人掌事件。也正因为央视在某些案件上的曝光,带给我们的正义感,让我感动,所以,我成了这台晚会忠实的观众。然而,今年的晚会看过之后,我却觉得很淡、很失望。
    央视有什么重要的晚会,一般都是在晚上8点钟或能是8:05分左右就开场了;可是昨天,我看广告、等节目,足足熬了有15分钟,人已经有些木了,有些瞌睡了,晚会才开始。就这样,晚会的中间,央视还是不肯放过这大好的赚钱机会,又插了几大段广告,硬是把一台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晚会,拉到了两个小时,加进了至少半个小时的广告。播放广告赚钱,大家都不陌生,也早就不新奇了;问题是,3.15晚会不是一台以娱乐为主的晚会,它的权威发布和它的深度报道,更多地让我们感到的,是它的定位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认真的和理性的。就像央视播《新闻联播》节目的时候,主持人不能穿成娱乐晚会上那种花红柳绿的样子一样,任何包装都要和内容相协调。这个道理,央视在平常的时候特别清醒;可是,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候,比如,这名牌栏目的高收视率所带来的巨大的广告收益的时候,它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央视一面给我们播着严肃的3.15晚会,让我们深思;一面又抓紧时机大做广告,把我们的思绪不时地打断,让我们深深感到了可气的广告骚扰,这种强加给观众的搭车做法,和晚会中着力曝光、极力谴责的一种做法,非常地相像。这就是晚会曝光的各种广告短信骚扰我们的事情。
    晚会揭露了一家叫做“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单位,它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买来银行或是车管所等单位所掌握的私人信息,然后,从广告发布者那里收取广告费,把大量的,人们并不需要的广告信息,通过群发器,发给手机用户,从而谋取暴利。分众公司的行为当然是可恨的,大家也都能感觉到每天收到的短信中,这些骚扰型的短信,比那些有用的正短信要多得多;但是,没办法,有短信来了,你总是要看一下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一看,短信广告发布者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看的人中,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人产生积极反应的。晚会曝光的这种做法很恶劣,大家也都深有感触和深恶痛绝,但是,又很难防止。发布者有那群发的现代技术手段,又有人会利欲熏心地出卖掌握到的私人信息,在利益的驱使下,私人信息提供者和广告信息发布者都很难挡住这个诱惑。
  央视只是说了这个现象,而它的表现,就是对这种现象禁止难的最好诠释。因为央视不是也在利用人们对央视某些节目的特别关注,不顾一切地向大家倾倒一大堆和其它广告差不多的广告垃圾吗?我要是分众公司的领导人,我就会理直气壮的说了:我们比起你们的广告攻势来,谁的广告对消费者的侵害性更严重呢?我们还需要花钱去买那些客户信息,你们却可以利用国家给予的媒体优势,利用老百姓对国家第一媒体的信任,更加容易地找到广告信息到达者,谁更有优势呢?我们没有,中国也没有第二个电视台有这样的优势,谁的广告暴利更大呢?大家都想靠广告发布来赚大钱,从出发点上来说,我们和你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
   所以,老话说:正人先正己。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就是让别人怎么做的人和单位,经常自己却不想那么做。问题是,以前的人和单位,不喜欢多想,说了就做了;现在不同了,人们要想明白了才做,或是想明白了才不做,这就给央视这类经常以教育面目出现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做到了吗?
    3.15晚会一改以往新闻报道贯穿始终的做法,加进了几段表演;最典型的是那场多媒体音乐剧《惊梦》了。这个音乐剧中所说的那种现象: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减肥类广告,我们都很熟悉。只是这种现象现实中很普遍,为什么不抓几个典型的曝光一下呢?为什么要用这种小节目的形式来表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很容易理解,真人真事麻烦多。但是,也因此,新闻节目特有的力度,真实性和震撼性就大大地削弱了。
    这种现象并不是节目策划者不经意的行为。只要大家看一看现在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大家都能感觉到:曾经有过的深刻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做法,现在明显地淡化了;这和3.15晚会上,用文艺节目来代替新闻事件曝光的做法以及这种淡化的思路,是一致的。有人可能会认为,讲和谐社会就是少讲对立的东西,这是对和谐社会的曲解。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和谐社会,绝不是掩饰社会矛盾和放纵社会丑恶现象,而是要通过社会各种手段,净化社会环境,减少、防止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以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央视的和谐理解让我们感到失望。
    今年的晚会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避重就轻。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消费领域里,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住房问题,二是医疗问题。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蔡明和郭达的《梦幻家园》引起了网友们的普遍关注和普遍好评。为什么呢?既是蔡明带给我们的新的流行语,也是我们要思考这个节目受欢迎时的追问,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房价贵,贵的许多老百姓一生奋斗也买不起一套房;房子假,假的说起来花好稻好的,住起来又麻烦太多。买新房是这样,想省点钱买套二手房也轻松不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不是有两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房产中介公司卷款而逃、人间蒸发了吗?诈财者抓住了吗?没听说。这个问题严重吗?许多人搭上了一生的积蓄,你说严重不严重呢?大家都知道,房产领域中的消费者利益受侵害的问题,是所有消费领域中最突出、最严重、最恶劣、影响也最大的,央视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在这台晚会上,它说了一堆别的事,却对这目前中国最突出的消费者维权事件只字不提。是没注意到吗?是不经意地忽略了吗?我们还没有那么幼稚。央视在这里给我们来了一套避重就轻的做法:又要做晚会,又不要碰那太复杂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来这样一手了。问题是,现在的观众不像以前那么傻了,看得再热闹,心里总还是有分析、有思考的。类似于这样认为自己很精明,而观众很傻的想法,央视经常会有。不过,也是一阵清楚一阵糊涂的,并不总是这样;否则,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看它的节目了。
    房产领域是这样,接下来,当然是目前中国的第二大消费领域的难点问题-医疗领域的事了。前段时间,宁波一个刚毕业的风华正茂的男大学生,就是因为患了点小感冒,上医院去了一趟,也不知医院怎么整的,男孩回家当晚就死了。由此揭露出了宁波那家医院为了赚黑心钱,把病人要还是不要的药都硬塞给病人的及其恶劣的做法。这种现象,当然不只是宁波那一家医院有了。这人命关天的事,3.15晚会也没注意到吗?怕是装作不知道吧?是有意要淡化弱化这些复杂的问题吧?这第二大消费问题,也一字没提地跳了过去。
    那么,有人要想了,它不关注房子和医疗这类消费者感触最深、受害也最多的侵权事件,它关注什么呢?它最关注的是这样三件事。一件刚才已经说了,是有关垃圾短信的事。第二件,是网瘾少年的事:小军杀了人,小非抢了钱,小艺跳了楼,小彬喝了药;都是网瘾惹得祸。有关网瘾的事,大家都知道,任何东西成了瘾,麻烦都不小。问题是,网络本身的丰富多采使得它魅力无穷,就目前看来,要找到一种比它更有魅力的事物,把少年们吸引开来,很困难。也正因为这样,不管是那个被视为网瘾少年救星的陶宏开教授,还是别的什么人,都很难完成拯救网瘾少年的任务。怪网络太有魅力吗?那不是网络的错;怪开网吧的老板只认钱不认人吗?网吧老板要想了,在这个八仙过海、拼命挣钱的时代,我这样做过份了吗?我如果卡得严了,客人不就到别人的网吧里去了吗?没有这些孩子们上网,成年人又有多少时间来这儿上网呢?我这生意还怎么做呢?
    网瘾问题虽然是个社会问题,但是,由3.15晚会专门把它拉出来说,我觉得走偏了。因为网吧的业主和上网的孩子们之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冲突,所以,谈不上消费者的维权问题。网瘾问题更多地是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兴趣爱好的问题,这和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维权主题没有太多的关系。就像我们从小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所说的那样:一篇作文再精彩,走了题,也就不会有很好的评价了。
   这台晚会,前面我说了它的漏题,现在我又说了它的偏题,它这篇文章做得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是不会做,那倒情有可原了,像央视这种人才荟萃的地方,说不会做,没人会相信吧?那如果它有意要这样做,它的苦衷又在哪里呢?
    晚会关注的第三件事,是说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广告问题,尤其是性保健品的虚假广告问题的。这表面上看来比刚才说网瘾的事更上题了,但是,这种现象与其说是消费者的维权问题,不如说是人性弱点的又一次暴露而已。如果再联系上刚才说的那个表演的文艺节目《惊梦》的话,就更能说明问题了。《惊梦》主要讽刺了减肥类保健品的虚假广告问题。很容易看出:性保健品更容易诱惑男性,而减肥品则更容易诱惑女性。不管晚会上曝光还是不曝光,这两种诱惑都将长期地存在下去。因为,男人永远希望自己的性能力更强一些,而现在的趋势,也显示出女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瘦为美。两性之间永远是这样的:男人需要靠性征服、靠性享受,所以,想方设法地要显示出性能力的强大来;女人则永远要把自己打扮地尽可能的漂亮,以静态美引出男性的动态激情来。这么关键的两种心理,谁又能挡得住呢?本身都是不容易改变的本能和本色,却由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偏偏想着要改变,那些以骗为出发点的商家,抓住这些人的这种心理行骗,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与其说要揭露这种现象,不如给以这种现象深刻而准确地分析,更能警示消费者。可惜,该深刻的地方,央视却只是简单地表演了一个节目,罗列了一下现象,就过去了。这也使得这段节目虽然切了题,却没了味儿。
    我的整体印象主要就是这样了。总的来说,没有我看央视今年的春晚那么有所收获,那么有劲儿。我希望央视在把目光盯在钱上的时候,也别忘了看一看人,看一看广大老百姓那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