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村的那口井


长山村的那口井

 

 文/数味

我从井底之蛙,一摇身变成了市井人物,尽管多年离乡,但一直背着故乡那一口井。

江南水乡多井。有道是:有路必有桥,有桥必有村,有村必有人,有人必有井。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或在山脚凹处挖一深潭,唤作井;或在村子的山脉流经处,掘数米深的坑,再砌以块石,曰井;还有以前大户人家,在自家的庭院里,选合适处挖一眼水井,铺垒成井沿井台,并在井台的块石上考究地镂刻上“某某井(泉)”之类,再称以年纪庚号……井边再植一常绿树,乃为一景观。长山村的那口井,也具有这些特征,但它水大、水清、水甜、水温,在整个乡里面是最大最好的。

长山村是我的故乡,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那口井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井的地势低洼,从源头算起,先后有三口。第一口在最上头,水是用来喝的,可以挑水走。第二口紧挨第一口,第三口紧挨第二口。第二口是用来洗菜的。第三口是用来洗衣服的。井面是用水泥冻好的。第一口井的后面、左边、右边、顶部,都是水泥砌好的,只有朝第二、第三口井的方向开着。

井的水量很大。除了很大的水量流向第二口井以外,有一根管子直接插入井中,抽水到乡水泥厂。乡水泥厂在上世纪末,一度成为邵阳市最大的乡镇企业纳税大户。几千万的产值、几百万的利税,都是这口井提供的水源。

水很清。可以看到井中的游鱼和丝草。没有搅动的时候,水面可以当作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是不是干净漂亮。所以小姑娘很喜欢去井边。一些少女正是看中了这口井才嫁到我们村里来的。

水很甜。劳动之余,根本没有必要回家喝开水,井水人人喜欢喝。双手在井沿一趴,双脚一伸,头在井口咕咚咕咚就喝个半饱。一身的疲劳顿时消除了多半。

水温适中。夏天是冰凉的,双脚踩在水中,快意凉爽就涌上心头。冰天雪地的时候,水是温热的,井口还泛出阵阵热气。我冬天同样喜欢去井里洗脸。

井也是个邻里间集聚的场所,除日常打水洗涮之外,还是个消息传闻的集散地,什么东家长西家短,南家旺了北家衰了,大大小小的要事琐事都随着一桶桶的清水注入了各家各户。 

(本文发表于 2007313人民网,是该网站“三农”专栏的精华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