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向“批评”鞠躬?


  据3月11日的人民网-《京华时报》报道,在河南团审议两高报告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记着笔记。最后发言时,贾春旺动情地表示,就他本人来讲,河南人民选他当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他的工作,对检察机关的工作,不仅仅有监督,更多的是支持和帮助。“今天大家对检察机关的报告和检察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一并对河南人民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贾春旺说罢摘下眼镜,站起身,深深地对代表们鞠了一躬。

  贾春旺那一举一动一言,真可谓是发乎情,动乎心。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什么能这样诚恳地向人大代表们行这么重的礼呢?用贾春旺的话说是因为这里的人大代表给予了他“更多的是支持和帮助”。只是这里的“支持和帮助”不是给钱给物,也不是对他赞歌一曲响云天,而是因为“大家对检察机关的报告和检察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这不禁使人想起不久前发生在网上的一场口水“烽烟”。某知名师大的一位教授,因为另一位教授撰文指出他的一本书文题不符、信口开河以及屡屡出现常识性错误等等,于是,大为光火,连续发表了8篇文章回击人家,称人家是屁眼教授,无耻下流。学术争论本属正常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说所论句句是真理。哪想,堂堂一位文化人,居然就因为人家批评了几句,便“出口成脏”,斯文扫地,在世人面前大跌了“教授”的脸面。看起来,尽管大家都知道“良药苦口能治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要真正能“闻过则喜”还真不是容易事。

  一个人能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我看最关键的还在于他是不是真正想做事(或做学问),如果他是真的全心全意想做事,那么,别人的善意批评,能使他少走弯路,大有益于他的事业的成功,他就必然像贾春旺一样,感激还来不及哩,又哪里会不高兴呢?相反,如果他的做事只是为了个人的争名夺利,那么,他就必然患得患失,生怕别人的批评坏了他的名声,损了他的利益。有个成语叫“虚怀若谷”,用以形容一个人开阔的心胸境界,人如何才能“虚怀若谷”?“秘诀”其实简单,那就是两个字:“忘我”。

  讲到批评,就不能不说到我们这个党。共产党人是最讲批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充满生机的表现和根源所在。党内民主生活、我们的人民代表的监督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可以说也就是党和政府全方位接受批评监督的一种最有力的形式之一。为什么我们党最讲批评,最善批评与自我批评呢?当年毛泽东同志著名的《为人民服务》就早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向“批评”鞠躬致谢,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襟,看到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真诚。我们党和政府正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能渴望批评,视批评为智慧为财富,所以,我们的党必然得到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所心,我们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