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
——陈嘉珉的“两个不是”想向人们表达些什么(4)?
文/崔长林
在陈老师的文字中,无处不显露出对包括哲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的蔑视。分析原因,与一切一种新的宗教创在立前首先要对科学否定上一番不无二样。换言之,如果不能把一些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给否定了,也就无法把自己思想建立起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陈老师不具体针对某一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是从哲学开刀,因为任何一种科学都是对某种哲学原理的证明。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对性原理的证明。再换言之,如果否定了哲学,就等于摧毁了科学这座雄伟的建筑。
4·陈嘉珉想说“佛教不是哲学”而是“知识折腾”吗?
现在的问题是,想否定哪怕是一种基本的哲学原理都很难,于是,为了达到否定一切科学原理之目的,陈老师采用了一种与众完全不同的方式方法,那就是,从人们“为什么要活着”,活着一定是在“知识折腾”入手,来达到否定一切科学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能肯定“求知”就是一种“折腾”行为,那么,也就等于达到了否定一切科学的目的。再换句话说,如能证明“求知”是“折腾”,“折腾”的结果是“死亡”,那科学就被他悉数否定干净了。虽然这只是他一相情愿,而科学的大厦也不是谁想否定就能够否定的了的。
原文
那些思想的懒惰者们都在哲学的殿堂里做折腾游戏,只有少数天才会迈着矫健的步伐穿过哲学殿堂,从哲学“驿站”出发,走到世界之外去用心体察超人的宇宙力量,透彻地思考宇宙人生问题。最后某一天,当这些天才们读了宗教经典后,便会猛然发现:原来历经漫漫求索路,结果全部精妙的答案都浓缩在这超人力量让人类先知们记录下来的伟大作品中!
任何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探索、解释,如果没有法律规则规定“程序时效”和专制暴力为思想划定永久禁区,那么探索和解释之路最终必然要延伸到宗教那里才是止境。而哲学呢,它是人类真理探索过程中的半成品,普通哲学家则是求知途中的半路瘸子,只有神学家和佛法高僧才是站在通天大道尽头上的人。
佛法和宗教相比,由于它没有身物之外的神灵崇拜,因此不是宗教;但是和哲学相比,佛法求得了人生世界的终结真理,因此具有“准宗教”的性质。
点评
通过陈嘉珉的上述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陈嘉珉先生是把凡是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当作“懒惰者们”和“求知途中的半路瘸子”来看待了,而把“用心体察超人的宇宙力量”和“透彻地思考宇宙人生问题”的人,当作“神学家和佛法高僧”来看待了。这样一来,陈嘉珉便把被他贬低的“科学家”和被他宣扬、大书而特书的“神学家”或“佛法高僧”给区别了开来。可以说非常“精辟”!
“精辟”在哪儿?“精辟”就“精辟”在,他瞄准了“人生自古谁无死”这种千古不变的宇宙自然现象、这个千古不变的宇宙自然规律,并把它作为“超人力量”的立论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并给了“为了死亡而知识折腾”的人们当头一棒。结果怎么样?当然是这些“为了死亡而知识折腾的”的人“永世都不的翻身”了。换言之,由于人否定不了死,所以就肯定追求“知识”就“往死”里“折腾”。
于是,“任何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探索、解释,如果没有法律规则规定“程序时效”和专制暴力为思想划定永久禁区,那么探索和解释之路最终必然要延伸到宗教那里才是止境”的话便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再于是,“佛法和宗教相比,由于它没有身物之外的神灵崇拜,因此不是宗教;但是和哲学相比,佛法求得了人生世界的终结真理,因此具有“准宗教”的性质”。
何谓“准宗教”?当然是已经孕育但暂时还没有降生的一种宗教,而他自己,自然也就成为养育这种“准宗教”的“准妈妈”了。这样,陈先生之所以要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便一览无遗。问陈先生这是在向人们宣讲“佛法”吗?不,他是在借助向人们宣讲“佛法”,来达到向读者“普”他的“超人力量”之“法”的目的——“知识折腾”是“世俗”,想“成佛”就加入我的“准宗教”。
而令人遗憾的是,他却忘了今天的他,也是一个正在“知识折腾”的人,因此,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摆脱不了被“世俗”的危险,企图让“科学研究”与“陈氏研究”一道统统地走到“宗教”的“尽头”。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是,走到“尽头”的只有“陈氏研究”而非“科学研究”也,因为“科学研究”始终没有“尽头”,而“科学研究”才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宗教与信仰的“尽头”。
难道不是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鬼神”现象最终不能被现代科学解释?如果说暂时还有不能被科学彻底解释的现象,也就只剩下“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就不能逐步地加以解释,否则,我们的陈嘉珉先生为什么要到医院里去瞧病?要到药铺里去买药?总不能像李洪志一样,劝人以后不要“再吃药了”吧?
真不想为一种认识、思想上纲上线,更不想剥夺一些读者和陈先生的信仰自由,但作为“无神论”者,作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人,作为主张“劳动者”应该“有其获”的人,作为准备在知识的殿堂不停地求索的人,作为“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并不怎么“宝贵”的生命的人,我怎么能容忍,一个吃着国家“民粮”而劝民做“思想奴隶”的“准宗教”的诞生呢?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
——陈嘉珉的“两个不是”想向人们表达些什么(3)?
文/崔长林
在文字中,陈嘉珉甩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话语,但其主要意思之一,是想向人们说明,“科学之父是哲学,哲学之父是宗教”。就是说,他认为宗教是科学、哲学等“万学之母”。关于这一点,可以说陈老师没有半点的掩饰,也就是说,陈老师并不认为其上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至少可以说他是认同这一点的。换言之也就是说,陈老师深信:没有宗教便没有哲学,没有哲学就没有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问世。总之,陈老师对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宗教,给予了无与伦比的顶礼与膜拜。
3·陈嘉珉想说“佛教不是哲学”而是“超级宗教”吗?
何谓“超级宗教”?用陈老师自己的说法就是劝人们不要再“世俗折腾”了的一种行为。由于佛教也具有这个劝人们不要“世俗折腾”的教义,因而陈老师便把它拿过来一用,于是便有了“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之一说。其意图,是想向人们阐述,佛教具有至高无上的“佛法”在那里发挥作用,而“佛法”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超人力量”。于是一种“超级宗教”,在此便诞生了。
原文
而哲学和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哲学属于世俗人生的知识折腾,“哲”的含义就是在迷途中的无休止地求索。曾有一位科学家说“科学之父是哲学,哲学之父是宗教”,杨振宁教授也讲过:“物理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
科学是人类最典型的知识求索,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对世界十分有限部分的解释,一个没有信仰的科学专家会相信自己不知道的那些科学部门,能够解释自己所不知道的那一部分世界。可是当某一天,在这些科学专家中诞生出一位博学的集大成者,或者专家中的精英们集合起来开一个“会诊世界”的大会,他们就会发现,全部的“科学集成”并不能解释全部的世界。于是他们中的不懈追求者便要向哲学求助,但哲学只是超人力量授予人类的智慧诡辩和思想自慰工具,它提供的只是一种人为复杂化、矛盾化的观察方法,而不是解释世界的终结答案。
点评
首先,我想说的是,从发展的角度上讲,宗教是人类经济社会不发达或欠发达的产物,是先祖们由于搞不清楚、解释不了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而把一些不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的事物神化甚至是妖魔化的必然结果。比如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不要说没有哲学、科学,恐怕除了对自然现象的恐惧以外,连一个象样的宗教和完整的宗教仪式也没有。但这并不等于“哲学的尽头是宗教”。
换言之也就是说,说“科学之父是哲学,哲学之父是宗教”可以,但要说“哲学的尽头是宗教”是万万不可的。相反,反倒应该说“宗教的尽头是科学”。再换句话说,杨振宁教授讲过的“物理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的前半句话基本上还能说得通,而其后半句话纯粹是无稽之谈,可以说没有半点依据。这就好象牛顿解释不“切线力”而去找上帝一样地愚蠢。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临终的时候才说,“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倒不如说我是哲学家更恰当”。现在,杨振宁也搞不清楚一些问题了,所以他才说“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我相信,杨振宁还不如牛顿更具有科学精神。其次,我想说的是,“哲学”的含义,并不是所谓“在迷途中的无休止地求索”,即便是希腊语中,也是聪明与智慧的叠加,怎么成为“在迷途中的无休止地求索”?显然,这是陈嘉珉自己的“创新”,重要的是它不能作为否定科学的根据!
众所周知,从发展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科学产生于各种宗教之后,是专门用来解释一些连宗教都解释不清楚的现象的。比如“日心说”被罗马教堂给平反,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而最近,罗马教堂又把科普作家霍金叫去,以鼓励他关于宇宙深层研究和探讨所做出的贡献。如此,我们的杨振宁和他的信徒陈嘉珉先生却说什么“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这难道不是反科学的?
现在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我们的陈嘉珉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是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目的他是不会在这里发表上述言论的。他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他是在为他要创立的“超人教”在做铺垫。所谓“超人教”就是以“超人力量”为崇拜物而将要形成或拟要形成的一种教,而他之所以要创立这门教,是因为他认为“一个没有信仰的科学专家会相信自己不知道的那些科学部门,能够解释自己所不知道的那一部分世界。可是当某一天,在这些科学专家中诞生出一位博学的集大成者,或者专家中的精英们集合起来开一个‘会诊世界’的大会,他们就会发现,全部的‘科学集成’并不能解释全部的世界。于是他们中的不懈追求者便要向哲学求助,但哲学只是超人力量授予人类的智慧诡辩和思想的自慰工具,它提供的只是一种人为复杂化、矛盾化的观察方法,而不是解释世界的终结答案。”试问,谁能解释“世界的终极答案”?当然是“超人教”了。为此,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不妨给这个“超人教”取一个更确切的名称,“超级宗教”。
何谓“超级宗教”?用陈老师自己的说法就是劝人们不要再“世俗折腾”了的一种“终极教”。由于佛教也具有这个劝人不要“世俗折腾”的教义,因而陈老师便把它拿过来一用,于是便有了“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之一说。其意图,是想向人们阐述,佛教具有至高无上的“佛法”,在那里发挥作用,而“佛法”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超人力量”。于是,一种“超级宗教”,在此诞生了。
那么,这个“超级宗教”的崇拜物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陈先生一直都在向人们宣扬的一种存在——超人力量。何谓“超人力量”?用陈老师的解释是——俗人无法控制的一种力量。比如,人们经常会办一些违心的事,就属于“超人力量”的范畴。比如,日前笔者决定不再给价值中国投稿,就属于一个例子。可是,他们又怎么理解我又返回价值中国这件事?当然也是由于有“超人力量”在作祟了。总之,只要你心不有衷或身不由己时,你就自然成为了“超人教”的忠实信徒。
然而,偏偏有那么几个像笔者一样的人不信他的那一套,于是便有了这“第三篇”文章的发表。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
——陈嘉珉的“两个不是”想向人们表达些什么(2)?
文/崔长林
凭心而论,陈嘉珉先生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向人们阐述:佛教与其他宗教确实是有一点区别的,比如佛教上就有“辩经”活动,而且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化,它们都是在向人们阐述“佛法”。关于这一点,笔者也认同,因为这似乎是事实。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佛教视同“宗教”也似乎有些不妥,或者说陈老师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有一定道理。但是,作为“知识折腾”的我,又无法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的佛教一个归宿,当然我们的陈嘉珉也给不出来。
2·陈嘉珉想说“佛教不是哲学”而是“超人力量”吗?
大家知道,宗教一般被认为是哲学范畴,因为它们都是在阐述“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如陈老师连佛教是在研究和探讨“物质与意识关系”也给否认了——探讨的是“非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话,那么,佛教不就成为,可以凌驾于一切宗教、一切哲学之上的一种东西了吗?请问,世界上有这样的东西吗?显然没有。如此,陈老师想把佛教说成什么?无疑,他想说成是一种“超人力量”!
原文
有人说佛教不是宗教,是因为佛教是哲学。我认为佛教也不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种世俗知识折腾,而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折腾。哲学是凡夫俗子在求知途中挥洒智慧进行知识折腾的精神现象,而佛法是人类中的超人求知后彻悟大道、停止折腾获得的终结真理。
宗教是对世界的完美和终结解释,例如《古兰经》中就用了无数个“万能”、“全能”、“至睿”、“至赦”、“全聪”、“全知”、“彻知”、“至大”、“至尊”、“永生”、“不灭”等词语来概述真主。《圣经》用语也是如此,上帝是全知全能、至高无上并且永远正确的。在宗教那里只有信仰,没有怀疑。求知和怀疑是信仰之前的痴迷过程,而一旦拥有信仰,求知和怀疑便告终结,人在此后的进步是依靠祈祷和神启。从这个角度讲,佛法和宗教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是人类终极性求知的终结答案。
点评
陈老师第二个想表达的意思是——佛教不是哲学。他的理由是:“我认为佛教也不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种世俗知识折腾,而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折腾。哲学是凡夫俗子在求知途中挥洒智慧进行知识折腾的精神现象,而佛法是人类中的超人求知后彻悟大道、停止折腾获得的终结真理”。
显然,陈老师想通过上述来说明——由于“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折腾”,而“哲学是凡夫俗子在求知途中挥洒智慧进行知识折腾的精神现象”,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那它究竟到底是什么呢?当然是陈老师极力想向人们表达的东西是“佛法”或“超人力量”。其理由是:由于“佛教缺乏身物之外的神灵认可与崇拜这个一切宗教的根本特点,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
何谓“佛法”?谈到“法”,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几乎所有的和尚、道士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斗法”。比如在《西游记》中,唐僧就曾经与一名道士“斗法”。结果唐僧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唐僧在印度的时候,也曾经在著名的佛家胜地纳兰陀寺与人“斗法”,不仅战胜了那个裸体、带点疯癫的和尚,而且还把他变成了自己的奴隶,最后还是奴隶成全玄奘回国了呢。
我们如果这样理解,那么,陈嘉珉讲的所谓“佛法”应该是一种“佛理”,无非是陈老师把它叫做“佛法”罢了。笔者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显然是想说明,所谓的“佛法”或“佛理”就是试图向人们阐述清楚某种哪怕是“不法”、“不理”的道理,要不然也就不存在谁“胜利”和谁“失败”了的问题。讲什么“理”?讲什么“法”?当然是看谁讲的更有“道理”,别人无战胜的意义。
这样一来,不就证明了,佛教就是哲学了吗?难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讲理”更哲学的东西吗?可是,我们的陈嘉珉先生却要说“哲学和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哲学属于世俗人生的知识折腾”。难道唐代高僧玄奘不是在“知识折腾”?如果不是,他跑到印度干什么去了?什么叫“取经”?它“取”的是什么“经”?难道他“取”的是一种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的“经”?
这符合逻辑吗?什么叫“大彻大悟”?如果不是把一些道理整明白了,还能叫做“大彻大悟”吗?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玄奘在内的佛家高僧们,不都是一些“知识折腾”的“小人”或者说是“俗人”了吗?也都“摆脱”不了我们的陈嘉珉先生所说的那个“超人力量”的舒服了吗?而他,作为一位“知识人”、“折腾者”,来这里发表这些意在“折腾”的文字,又想达到什么目的?
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向告诉人们:包括他自己在内,全都是“超人力量”的奴隶,“超人力量”是一种包括佛教、哲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物质、意识都不可战胜的东西,它就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和人的心灵里,具有“无所不能”的“本领”或“超能”,也只有它才是我们所了解、认识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主宰。这样一来,也就自然为其创立一门“超级宗教”奠定了思想基础!
请看下篇——《陈嘉珉的“两个不是”想向人们表达些什么(3)》。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
——陈嘉珉的“两个不是”想向人们表达些什么(1)?
文/崔长林
在“点评”之前,想阐述一下,我的这篇文章只对其文字而不对其人也。虽然文字是由人撰写的。每一个人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权力,“对”与“错”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而非认识本身。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没有区别“对”与“错”或“是”与“非”的必要。我们写文章,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懂得一些道理,而绝不为了把人给整糊涂了。比如,陈先生想告诉人们说“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就有想把人整糊涂了的嫌疑。当然,我之所以要这么说,肯定是有我的道理的。
1·陈嘉珉想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超级科学”吗?
大家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现在,我们的陈嘉珉教授,说它“不是宗教”,那它是什么呢?难道是哲学吗?显然,陈先生也不这么认为,我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作为证据。也就是说,陈先生自己先否认了佛教的哲学属性。既然“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那我们也就只好认为佛教是一门科学了。显然,陈先生并没有说“佛教是科学”。这样,佛教成为了“超级宗教”。
原文
在世俗知识折腾中,唯物和唯心这两个“主义”对宗教所下的定义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相信在人类精神和物质世界之上存在神,并且是神创造和主宰宇宙万物。例如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那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分别是上帝、真主。
那么在佛教当中,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是不是佛呢?NO!根本不是,佛教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佛教与一切被唯物者看作唯心主义信仰的正统宗教相反,它不宣扬神创论,它没有精神的彼岸世界和神灵崇拜。佛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提倡通过自身修养来摆脱痛苦,而不能等待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如果说佛教里边也有“神”,那么这个“神”不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而恰是被人所创造的创造物,是人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佛教不是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也不是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因为在悟道成佛的涅槃境界,没有唯物、唯心的区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物我无别。
由于佛教不崇拜神灵偶像,因此它没有复杂严格的祭拜仪式。佛教系统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禅宗,而禅宗就不主张任何形式的身外求佛。唐代宗元和年间,居住洛阳龙门香山的丹霞禅师冬日外出,在慧林寺遇到天气寒冷,便拿寺庙中的木头佛像来烧火取暖。慧林寺院主呵斥他“何得烧我木佛?”丹霞禅师用木棍拨弄灰烬说“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里边怎么会有舍利?”丹霞禅师说“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拿两尊来烧吧。”丹霞禅师认为佛在人的自心中,最高的佛法反对偶像崇拜,不执着外物,因此可以烧毁“神圣”的木佛。
佛教缺乏身物之外的神灵认可与崇拜这个一切宗教的根本特点,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由于佛教不是宗教,因此将其称作“佛法”更合适,以免带个“教”字引起诸多误会。
点评
通过以上段落,陈教授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第一、“知识折腾”是“世俗”,“唯物”或“唯心”是包括其他宗教在内的人们给杜撰出来的,比如就有人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相信在人类精神和物质世界之上存在神,并且是神创造和主宰宇宙万物”,例如“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那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分别是上帝、真主”之说,但是,佛教就没有。
大家知道,佛教的崇拜物不只是一个,而是有许多,而我们的陈先生愣是不承认:“那么在佛教当中,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是不是佛呢?NO!根本不是,佛教根本没有这个意思。”那么,“没有这个意思”而是一种什么“意思”?当然是“佛教与一切被唯物者看作唯心主义信仰的正统宗教相反,它不宣扬神创论,它没有精神的彼岸世界和神灵崇拜。佛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提倡通过自身修养来摆脱痛苦,而不能等待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如果说佛教里边也有‘神’,那么这个‘神’不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而恰是被人所创造的创造物,是人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请注意,“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这几个字,实在是很值得揣摩的问题。
为什么要让读者注意这几个字?因为这几个字是陈先生想证明“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宗教是什么?当然是“成佛”,当然是一种“涅槃状态”了。请问何谓“成佛”?何又谓“涅槃状态”?
先说“成佛”。何谓“成佛”?在什么“状态”下才能“成佛”?显然,只有经历了“涅槃”之后。记得郭沫若先生有一本诗,叫做《女神》,讲的是“凤凰涅槃”的故事,以通过“燃烧自己”来达到“脱胎换骨”而成为“新我”。郭沫若是在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毁掉一个旧中国而建立一个新中国,需要经历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诚然,郭沫若的比喻没有错,那陈嘉珉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陈嘉珉先生的意义应该是,“世俗”的人们,不要再“知识折腾”了,“知识折腾”是“世俗”,而要想避免“世俗”,就不要再“知识折腾”,而要去“成佛”,求“涅槃”后的那种“状态”。也只有那样或建立在这样一种“最高”境界上,一切苦恼才能丢掉,也不再“世俗”了。
陈先生说得对不对?对,当然对了。读者不妨设想,当一个人死了以后,他还有“世俗”观念和“苦恼”的存在吗?当然就不再会有了。常言道:人死如灯灭;反之,灯灭如人死。然而,他却忘了,读者还都没有死,而且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体。就连鱼儿、鸟儿还有追求,何况是人乎?
原来,陈老师试图向人们展示的“佛法”就是都让人们去死!因为只有死去的人不“世俗”和没有“苦恼”。诚然,陈老师并没有说让人们去死。他让什么都干什么?当然是“涅槃”了。“涅槃”是什么?“涅槃”就上“燃烧”一个“旧我”来“换来”一个“新我”,达到“成佛”的境界。
“成”什么“佛”?当然是“成”被人们雕刻在悬崖、峭壁上的各种“大佛”了。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是任何一位高僧都做不到和无法实现的一件事情,也就不要说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知识折腾”的“世俗”们了。就算能够“脱胎换骨”,不再“知识折腾”,难道就能做到“立地成佛”?
可能是由于笔者正在“知识折腾”,根本就领会不到“非知识折腾”的乐趣,所以也就失去了“成佛”可能与机会。但是,我们的陈嘉珉老师却忘了证明“佛教”为什么“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的问题了。读者不妨设想,一个劝人们不要“知识折腾”而要人们“成佛”后进入“涅槃状态”的组织“不是宗教”又是什么呢?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又有啥本质区别?世上有这等“非宗教”乎?
最后忘了问了:陈老师白明黑夜地在网上发表文章是否也属于“知识折腾”的范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