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议程
(2007年10月27-28日 湖南长沙)
全天 会议注册
20:00-21:00 理事会全体会议
08:30-08:45 开幕式暨优秀论文颁奖
会议地点:湖南大学逸夫楼报告厅
主持人:贺学会,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执行主席,湖南大学金
致辞:
优秀论文颁奖:
08:45-10:00 主题演讲一
主持人: 郑振龙,厦门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08:45-09:15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Investor Behavior, Hersh Shefrin, Santa
09:15-09:45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If
Does the YUAN Appreciate or Depreciate? Michael Connolly,
09:45-10:00 Q&A
10:00-10:15 茶歇
10:15-11:50 主题演讲二
主持人:张强,湖南大学
10:15-10:35 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论文报告
10:35-10:50 股市的风险溢价,徐信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10:50-11:05 过度信心与处置效应对交易的驱动作用,陈收,湖南大学教授、副校长
11:05-11:20 基于资产链的资产定价研究,吴冲锋,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1:20-11:35 聚合信用风险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方法论探讨,彭建刚,湖南大学金融学教授,“985工程”首席科学家
11:35-11:50 互动
13:30-15:20 平行分会场
会议地点:复临舍308、309、402、403、404、407、408、409
分会场一:金融发展(I)
主持人:陈学彬,复旦大学
评论人:朱孟楠,厦门大学;龚刚,南开大学
1. Financial constraints, firms’ heterogeneit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Case in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马君潞、李泽广,南开大学。
2. 金融排除的空间分析: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实证研究,金雪军、徐少君,浙江大学。
3. 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与制度,李宏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徐爽,北京大学。
4. 金融自由化与反洗钱关系初探:理论模型、作用机制及政策建议,张震,上海师范大学;严立新,复旦大学。
5. 循环金融:和谐社会的一种新的金融增长方式,高连和,浙江师范大学。
6.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陈志刚、师文明,中南民族大学。
分会场二:货币理论
主持人:金雪军,浙江大学
评论人:杨德勇,北京工商大学;郝国胜,辽宁大学
1. 新凯恩斯DSGE模型与货币政策法则之汇率动态分析,许振明、洪荣彦,台湾大学。
2. 通货膨胀、政府收益与社会福利损失,赵留彦,北京大学。
3.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王爱俭,天津财经大学。
4. 网络经济学视角下的私人货币,程华,中国人民大学。
分会场三:汇率理论
主持人: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
评论人: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姚小义,湖南大学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汇率制度关系研究:匈牙利的经验,刘亚、张曙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长期演进特征,杨长江、程峰,复旦大学。
- 市场分割与汇率低估:一个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的拓展,曾利飞,复旦大学。
- 汇率制度外生性检验——基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郑建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海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文锋,商务部。
- 汇率变化对不同类商品进出口的影响,封思贤,南京师范大学。
分会场四:金融衍生品市场(I)
主持人:杜化宇,台湾政治大学
评论人:徐龙炳,上海财经大学;华仁海,南京财经大学
1. 期货价格能预测未来的现货价格吗?——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与市场效率,陈蓉、郑振龙,厦门大学。
2. 恒生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王郧、张宗成,华中科技大学。
3. 基于复合极值理论的中国商品期货保证金水平的设定,陈树冰、王莉萍,中国海洋大学。
4. 中国期铜市场的国际定价功能研究,华仁海,南京财经大学;卢斌,南京财经大学;刘庆富,复旦大学。
5.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资产的实证研究,曹廷贵,西南财经大学;赵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6. 我国期货市场存在假日效应吗?——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何锋、杨文虎,华中科技大学。
分会场五:银行绩效与治理
主持人:柳永明,上海财经大学
评论人:张桥云,西南财经大学;范小云,南开大学
1. The Effects of Bank Market Share on Profits: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 Chung-Hua She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eng-Wen Wu,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 商业银行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潘敏、董乐,武汉大学。
3. 专用性资源投入激励与开放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侯晓辉、张国平,西安交通大学。
4. 监督为什么会失效?——基于银行中的激励问题,战勇,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
5. 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及实证分析,郑艺妮、周再清,湖南大学。
分会场六:资本结构
主持人:唐齐鸣,华中科技大学
评论人:李善民,中山大学;胡援成,江西财经大学
1. 公司价值的MM传统在公司法人独立条件下如何修正?覃家琦、齐寅锋,南开大学。
2.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杨胜刚、何靖,湖南大学。
3. 一个新视角:资金循环条件下的债务风险考察,胡援成,江西财经大学。
4. 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基于深交所数据的实证研究,晏艳阳、彭敏、刘弢,湖南大学。
分会场七:投资者行为
主持人:马超群,湖南大学
评论人:庄新田,东北大学;彭大衡,广东商学院
1. 全流通下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李心丹、宋素荣、查晓磊、卢斌,南京大学。
2.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持股偏好实证研究,何基报、才静涵,深圳证券交易所;李新,首都经贸大学;翟伟丽,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
3. 国际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股票资产的价值偏好——来自A-H股和A-B股折扣率的实证证据,宋军,复旦大学;吴冲锋,上海交通大学。
4. 市场透明度改变影响交易者行为吗?——基于中国市场的经验研究,王茂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孔东民,华中科技大学。
5.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刘建江,长沙理工大学;袁冬梅,湖南师范大学;杨玉娟,中国石油大学。
分会场八:保险学(I)
主持人:陈迪红,湖南大学
评论人:张琳,湖南大学;谢林,中山大学
1. 保险行为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整合博弈分析,刘朋,中央财经大学。
2. 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发展影响实证研究,张博、殷仲民,西安理工大学。
3.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赵正堂,厦门大学。
4. 入世对中国寿险公司产业组织的影响——基于2001至200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邵全权、江生忠,南开大学。
15:20-15:40 茶歇
15:40-17:30 平行分会场
会议地点:复临舍308、309、402、403、404、407、408、409
分会场一:金融发展(II)
主持人:吴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评论人:李宏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郑长德,西南民族大学
1.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阈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各省市平行数据的经验证据,王艳华,新加坡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刘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李广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的分析,黄旭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协奎,广西大学。
3. FDI、银行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理论和VAR系统分析,刘桂荣,华东理工大学。
4. 金融发展、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特征: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阳佳余,南开大学。
5.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杨东亮、陈守东、赵晓力,吉林大学。
分会场二:货币政策(I)
主持人:郑红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评论人:许振明,台湾大学;赵留彦,北京大学
1.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独立货币政策——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管理机制之探讨,龚刚,南开大学;高坚,国家开发银行。
2.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指南:泰勒规则还是麦克勒姆规则?孔丹凤,山东大学。
3. 开放经济中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阈值协整检验,欧阳志刚、史焕平、刘燕萍,华东交
4. Taylor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姚小义、颜高明,湖南大学。
分会场三:人民币汇率
主持人:李志辉,南开大学
评论人:杨长江,复旦大学;李晓峰,厦门大学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陈学彬、徐明东、刘明学等,复旦大学。
2.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范言慧、潘慧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 人民币渐进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袁怀宇,华中科技大学。
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张庆君,渤海大学。
5. 二元经济结构、实际汇率错位与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吕剑,南开大学。
分会场四:金融衍生品市场(II)
主持人:屈文洲,厦门大学
评论人:郭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徐爽,北京大学
1. 连续时间下美式期权风险中性定价模型研究,郑红、郭亚军、曾华,东北大学。
2. 基于新型SVJD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零息债券定价研究,周茂彬、张金清,复旦大学。
3. 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定价研究,陈勇、贺学会,湖南大学。
4. 厚尾分布下GARCH-EVT-VaR(ES)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唐邵玲,湖南师范大学;罗付岩,桂林工学院;颜立军,湖南师范大学。
5. 探究权证隐含波动率对标的股票波动率的预测能力,范小云、阮超,南开大学。
6. 权证对价方案的合理性及其市场反应研究,晏艳阳,何亮,湖南大学。
分会场五:银行存贷管理
主持人:彭建刚,湖南大学
评论人:徐诺金,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王光伟,苏州大学
1. 银行收取小额存款人帐户管理费的理论依据,张桥云、李贤,西南财经大学。
2. 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决定因素分析及其含义,周开国,中山大学;陈平,中山大学;柴俊,香港城市大学。
3. 贷款定价、跨期选择与决策谨慎性,毛捷、金雪军,浙江大学。
4. 基于信息差异和故意违约成本模型的信贷市场分析,戴本忠、李湛,广东金融学院。
分会场六:控制权市场与并购
主持人:汪昌云,中国人民大学
评论人:孙谦,厦门大学;聂建中,台湾淡江大学
1. Does Managerial Ownership Affect Firm Value in
2. 创业企业权益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理论及来自我国私营企业与创业投资的证据,覃家琦、齐寅峰,南开大学。
3. 股权比例、过度担保与隐蔽掏空——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担保的证据,饶育蕾、张媛、彭叠峰,中南大学。
4. 控制权私有收益、代理问题和企业并购过程研究,李善民、叶会,中山大学。
5. 异质预期与公司并购绩效,王擎,西南财经大学。
分会场七:市场微观结构
主持人:John Wei(魏国强),香港科技大学
评论人:刘红忠,复旦大学;陈国进,厦门大学
1. 深交所收盘集合竞价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黄剑、丁俊峰、李石凯,广东金融学院。
2. Stock Index Creation, Inclusion, and Dele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Chao Chen,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Liqiang Sun,Tsinghua University。
3. 午盘休息是否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廖静池、杜化宇、曾勇,电子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4. 台指选择权盘前交易量不平衡的信息内涵,杜化宇、洪彦文,台湾政治大学。
5. 涨跌停板制度对权证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晏艳阳、赵大玮,湖南大学。
分会场八:保险学(II)
主持人:赵正堂,厦门大学
评论人:刘娜,湖南大学;张博,西安理工大学
1. 我国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计算标准度量方法与模型的改进,谢林、申曙光,中山大学。
2. 我国产险公司偿付风险资本配置问题研究,陈迪红、戴志良,湖南大学。
3. 中国机动车辆保险承保周期存在原因分析,张琳、朱园丽,湖南大学。
4. 我国保险营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营销模式选择,宋刚端,山东财政学院。
18:00 晚宴
08:15-09:50 平行分会场
会议地点:复临舍308、309、402、403、404、407、408、409
分会场一:金融发展(III)
主持人:刘少波,暨南大学
评论人:陈志刚,中南民族大学;乔海曙,湖南大学
1. 中国省际间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的实证研究,郑长德、曹梓爔,西南民族大学。
2. 西部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比较研究,魏虹丽、曾忠东,四川大学。
3. 论金融机构集聚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意义,陈铭仁、徐新华,复旦大学。
4. 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国辉,华中科技大学。
5. 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周鸿卫、彭建刚,湖南大学。
分会场二:货币政策(II)
主持人:李仁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评论人:易行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杜朝运,厦门大学
1. 中国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基于门限协整模型的分析,王晓芳、许祥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魏巍、刘建国,华东理工大学。
3. 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调控作用的实证分析,曾令华、田秋梅,湖南大学。
4.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万解秋、徐青,苏州大学。
5. 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杜朝运、罗海,厦门大学。
分会场三:外汇储备与国际金融
主持人:刘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评论人:陈守东,吉林大学;史焕平,华东交通大学
1. 基于产出冲击的国际储备需求跨期均衡分析及数值模拟,刘红忠、周赟,复旦大学。
2. 外汇储备与金融剥削——基于国际铸币税的视角,郑建明、桑百川、何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风险及管理对策,郑建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桑百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文锋,商务部。
4. 基于MMVD模型的我国外汇储备美元资产结构优化,吴志明、王大生,湖南大学。
5. 港元、人民币一体化研究——基于中美对比视角的分析,邵新建、范小云,南开大学。
分会场四:EMH与行为金融学
主持人:王爱俭,天津财经大学
评论人:李心丹,南京大学;孔东民,华中科技大学
- 印花税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刘红忠、郁阳秋,复旦大学。
- 投资者情绪与截面收益的周内效应,伍燕然,中央财经大学;陶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立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基于修正GARCH模型的实证,陈雄兵、张宗成,华中科技大学。
-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率吗?基于小波变换和互谱分析的实证检验,王林辉,东北师范大学;董直庆,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信息释放、卖空限制与机构投资者动量交易行为,邓可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胜男,暨南大学。
- 中国股市的 “规模效应”研究的三阶段分析——基于医药板块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郑迎迎、何婉,中国人民大学。
分会场五:投资组合理论
主持人:韩立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评论人:张金清,复旦大学;戴晓凤,湖南大学
1. 模型不确定下的最优资产配置,高金窑、李仲飞,中山大学。
2. 动态投资组合决策中机会收益与在险收益的权衡,彭大衡,王海燕,广东商学院。
3. The Economics of Dynamic Portfolio Choice——Mean-Variance Efficiency, 徐爽,北京大学。
4. 基金投资风格与绩效评估——基于我国基金市场的实证研究,马文杰,上海财经大学。
5.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期末收益反转行为研究,肖欣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会场六:公司治理(I)
评论人:汪昌云,中国人民大学;沈中华,台湾大学
1. Agency Conflicts and the Q-theory of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Jin Xie and Changyun Wa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Cash Management Policies: Evidence from Around the World, Yuanto Kusnadi,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K.C. John Wei,
3. Is There Penalty for Crime? Corporate Scandal and Management Turnover in China, Peng Sun,Peking University;T.J. Wong,Chinese
4. Too Much Pay to Board Members and Too Little pay to Shareholders——Does Governance Help? Wuchun Chi, Chung-Yuan Hsu,Wan-Ying Lin, and Chung-Hua Shen,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5.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between the Interested Parties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n China, Zhu L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ang Ji-ling,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分会场七:资本市场
主持人:谢赤,湖南大学
评论人:刘湘云,广东商学院;陈蓉,厦门大学
1.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Round-the-Clock U.S. Treasury Market, Yan He,Indiana University Southeast;Hai Lin,Xiamen University;Junbo Wang,City
2. 异质信念竞争性证券市场价格动态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林黎、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特质波动率与截面预期收益: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陈国进、涂宏伟,厦门大学。
4. 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陈国进、胡超凡、王景,厦门大学。
5. 我国沪深A股市场板块波动现象研究,乔海曙、陈志强,湖南大学。
6. 资源类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与国内外现货、期货市场互动研究——基于铝行业实证分析,杨莹、李远,浙江大学。
分会场八:金融监管
主持人:白钦先,辽宁大学
评论人:唐文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曲绍光,辽宁大学
1. 中国是否要实施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变?张强、佘桂荣,湖南大学。
2. 我国商业银行规制变迁分析,吕江林、彭玉镏,江西财经大学。
3. 我国银行监管职能分离效应研究:2003-2006,肖本华,厦门大学。
4. 关于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原理与体系的思考,张长全,安徽财经大学。
5.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关系研究,马君潞、吕剑,南开大学。
6. 监管不完备性、国家信誉淡出与自律管理——一个不成熟市场视野中的中国银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变迁,李华民,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09:50-10:00 茶歇
10:00-11:40 平行分会场
会议地点:复临舍308、309、402、403、404、407、408、409
分会场一:宏观经济
主持人:王晓芳,西安交通大学
评论人:曾令华,湖南大学;李华民,广东金融学院
- 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覆辙吗——基于汇率升值视角,王义中,浙江大学;金雪军,浙江大学;陈志昂,浙江工商大学;罗知,武汉大学。
- FDI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阜新市和辽宁省、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高丽峰、李爽,沈阳工业大学。
- Study of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eel Prices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the Presence of Structural Change, Hwey-Yun Yau, National Taipei college of Business;Chien-Chung Nieh,Tamkang University;Yun-Wu Wu,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固定资本形成与公共投资的互动关系:理论框架与中日的经验比较,刘澜飚,南开大学;李泽广,南开大学;黄巍,日本早稻田大学。
- 中国通货膨胀与产出波动中房地产价格的作用——理论分析与基于1998-2006年数据的实证检验,段忠东、曾令华,湖南大学。
- 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实证分析,喻旭兰,湖南大学。
分会场二:金融热点问题
主持人:吕江林,江西财经大学
评论人:潘敏,武汉大学;李宏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1. 经济学金融学的人文特性及其文化阐释,白钦先、秦援晋,辽宁大学,《当代金融家》杂志社。
2.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吴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 持续贸易顺差、贸易信贷与流动性过剩——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金雪军、卢佳、王义中,浙江大学。
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结果,李晓峰、李辉文,厦门大学、福建行政学院。
5.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自愿性与非自愿性因素辨析——兼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刘开林、范小云,南开大学。
6. 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失衡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张润林,山西财经大学。
分会场三:农村金融
主持人:陆军,中山大学
评论人:王自力,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陈雪飞,湖南大学
1. 贫困农户金融服务——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江曙霞、江日初、谢杰斌,厦门大学。
2. 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易行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俊海,厦门大学。
3. 多重均衡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柳沙玲、龙海明,湖南大学。
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评价,李喜梅,广东金融学院。
分会场四:金融风险度量与控制
主持人:曾勇,电子科技大学
评论人:邢天才,东北财经大学;庄新田,东北大学
1. 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集成度量方法——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张金清、李徐,复旦大学。
2.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波动性相关分析,庄新田、高莹、金洁,东北大学。
3. 各类VaR方法的回测比较: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戴晓凤、史敬,湖南大学。
4. 基于动态随机优化方法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最优控制,刘湘云,广东商学院。
5. 中国沪深股市“已实现”波动的分析和预测,林龙、叶阿忠,福州大学。
分会场五:银行经营管理
主持人:朱新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评论人:罗开位,招商银行;王光伟,苏州大学
1. 基于财务视角的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尹宗成、丁日佳,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2. 资本适足率与银行风险及财务绩效之关联——纵横平滑移转模型之应用,聂建中、张婷雁,淡江大学。
3. 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与盈利能力:基于五家上市银行实证分析(1999-2006),杨德勇、曹永霞,北京工商大学。
4. 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实证分析,易传和、刘旺斌,湖南大学。
5.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来自日本银行业的实证分析,李宇嘉、陆军,中山大学。
分会场六:公司治理(II)
主持人:贺强,中央财经大学
评论人:饶育蕾,中南大学;邹新月,湖南科技大学
1. 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陈超,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吕长江、王克敏,复旦大学;周县华,中央财经大学。
2. 不完美信贷市场、薪酬管制和企业投资,钱雪松,华中科技大学;邹薇,武汉大学。
3.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银行债务与债权人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魏明海、万良勇,中山大学,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
4. 可转换证券与控制权的研究,王声凑、曾勇,电子科技大学。
分会场七:资产定价
主持人:李心丹,南京大学
评论人:吴冲锋,上海交通大学;陈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1. 市场化、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的分配,屈文洲、许年行、关家雄、吴世农,厦门大学。
2. 多维流动性因子与资产定价模型,陈莹,中山大学。
3. Illiquidity, Illiquidity Risk and Stock Returns: Evidence from Japan, Jing Fang, Haitong Securities Co., Ltd; Qian Sun, Xiamen University; Changyun Wa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4. 不流动资产定价的实证检验——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冯玲,福州大学;郑振龙,厦门大学。
5. 商品期货合约的定价与波动,曹廷贵、马瑾,西南财经大学。
分会场八:IPO专题
主持人:郑振龙,厦门大学
评论人:华仁海,南京财经大学;孔东民,华中科技大学
1. 社会资本、法律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IPO抑价,徐少君,浙江大学。
2. 我国IPO长期弱势及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陈国进、黄高远,厦门大学。
3. IPO中的承销商自主决定权与信息揭示,郭敏、宋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 中国IPO高折价与一、二级市场供求均衡研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曾永艺,厦门大学。
5. 谁在IPO交易中获利?徐龙炳、徐智斌、陆蓉,上海财经大学。
12:00-1:30 闭幕午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