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PK厉以宁:谁在代表正义和公理?


        本人在《品牌真言》作记者时,曾在郎(咸平)顾(雏军)之争最激烈时计划采访郎教授,后来因为郎坦承自己专注的是“市场营销学”,对“品牌”的认识不多,采访因此搁浅。但有了前期多方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对后来发生的诸如郎炮轰“国有资产流失”、“国退民进”等社会、财政弊端,而以厉以宁为首的“主流经济学家”选择“集体失语”等过程及网友自发形成的大讨论都比较了解。
        就本人所知和推测、判断得知,以上所谓“语录”多半应该是网友激愤之余杜撰出来的,但厉以宁以“学院派”作风,“以经验代替调查”,因不够深入了解社会、企业、民众的生存真相,而“想当然”地主观发表议论,以至“南辕北辙”、“驴唇马嘴”的笑话也的确闹过不少。
        当然,不管是郎还是厉,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都有其不可否认的成绩和贡献,但也有过失误甚至错误之处。
        网络容易成就人,也容易毁灭人。“三人成虎”的故事提醒我们大家:
        相信自己,反对“传声筒”和“墙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