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跨度与专家的核心竞争力--与郑磊博士商榷


  郑磊博士恼火了,他说:坦率地讲,对我这样一个想在多个领域中能够表现得多才多艺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个挺尴尬的问题。他说其实,每个人在别人眼中都会形成某种印象,这是随着别人对你的了解逐步建立起来的。当这种印象逐步成型时,你在别人眼中就“应该是”某种人,而不应该是另一种人了。在价值中国这个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网站,在我印象里,有很多的专家,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学有专长。不过这种想法却不断接受着挑战。让我觉得痛苦的是,某些专家总会让我不时地大吃一惊,当我以为了解了他是哪方面的专家之后,却发现他却在不断变化,领域竟然能横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市场策划、股票投资等等,还能对社会问题发表高见。当我看到这样的专栏文章题目在某个专家的名字下不断变化时,渐渐地麻木了。我渐渐失去了阅读这类专家的兴趣。

  听他的话儿很容易让我想起特劳特的定位观他的抢占心智观,特劳特的观点我是很喜欢的,我还在老早以前做酒店市场总监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的书的了,印象很深影响也很深,今天拜读老郑的东西时,脑子里第一时间就蹦出了老特的影子来。看来他的观点也早已经抢占了我的心智了。

  但老郑的观点我却很不能够认同:哈耶克跨越货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政治伦理学等多个维度,但我们能够说他不够专业吗?

  正如核心竞争力之父GaryHamel所论:我们不能够被企业跨越多个行业的表象所蒙蔽,比如本田它既生产汽车也生产摩托车还生产割草机,但我们不能够说它不专业,事实上本田它之所以能够跨越这么多行业是因为它有它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表象的产品或品牌形象,而是无形的(本田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如Sony的微型化能力和Philips的光介质专长。3M、维克斯、NEC、佳能和本田全部在这项得分上取得了佳绩。当本田进入了汽车领域的时候,它知道它在拓展从该如何制造摩托车到该如何制造高转速、平稳运行、轻量级的引擎的变化。创造战略体系的工作迫使组织识别和发展到横跨战略业务单位的技术和产能链接,以提供独特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人与企业或许也是同理的,那就是我们的跨度有没有根基支持,也就是我们本身有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立基点,哈耶克显然有,哈耶克虽然跨越货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政治伦理学、政治行为学等多个维度,但他种种学问的基础就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把握。也正是因为这个基点,他才可以向货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政治伦理学、政治行为学等多个维度发展。这就象本田立基于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而可以向: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多个领域扩张一样。

  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一个人他有一贯的价值观哲学观有一贯的方法论作为他研究学问的基础,就是他的领域不仅能横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市场策划、股票投资等等,还能对社会问题发表高见。也不会让我们觉得痛苦或者大吃一惊了,因为你以为了解了他是哪方面的专家之后,他的核心立基点却可以让他不断变化。
  

相关阅读:

  http://www.51cmc.com/article/administer/200407/20040728151300511199.shtml

  http://www.cvisc.com/show_hdr.php?xname=JKU5F11&dname=T14PE11&xpos=7&cname=475S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