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开放带来的刺激与压力,更多企业开始倾向于从外部获得智力资源。由于层级结构的组织惯性,不少企业沿用过去工业经济的模式,招聘企业的策划总监、企划部经理乃至公关部、客户资源部经理等职位,而且将这些新的职位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不过,从结果看似乎多数效果并不好,尤其在短期内没有创造能够达到他们自己预期的商业价值。
我们比较熟悉工业制成品的交易,但是对知识产品的生产、传播、交易等范畴相对陌生;另一方面,我们所处的新兴市场仍然成熟度不高,对知识产品的需求依然不很旺盛——这种环境的局限是特定历史阶段所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专业协作机制来降低知识产品的交易成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之一,袁亚辉、郑辉海、毛卫华、关哓东、马强、苗岚等新疆本土的WBSA策划师群体的商务运作成功操作实践应该给我们带来启迪。
首先降低的是搜索成本,用专业方法和工具快速寻找相关的资源并确定他们的合适性(用WBSA的语言说,就是全球信息采购)。第二降低的是要约成本,诸如讨价还价和达成要约的成本(商业过程所包含的一个个独立的谈判交易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其中包括容易忽略的时间成本)。第三还可以降低协调成本,把策划或咨询采购、决策论证和修正、实施推进与调整等过程结合在一起需要协调成本。第四还可以降低协作不稳定的结构成本,因为从经营的持续性和专业协作的不稳定性矛盾中,策划或咨询资源的流动性过剩与企业经验采购的机会成本过高并存,造成专业协作平台的不稳定性与非持续性,无形中提高了结构成本。
如果我们企业确实需要采购策划或咨询的人力资源,我们所采购的是其经验基础上的智慧成果(个体的?群体的?),难道只有招聘的一种办法吗?或者说只有这是唯一的、甚至是最好的办法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逐渐收缩内部层级结构直到内部交易成本不再超过外部成本呢的新型方法呢?而对于策划群体来说,也许应聘定岗的工作方式对于他们开放性的创造而言,是比较蹩脚的——尤其是一系列非连续性的磨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因彼此不认同而浪费的协作成本总量是惊人的。
以往新疆本土的营销策划人才更多地散见于研究院、咨询管理公司以及广告策划公司等机构中,尚无独立的职业形态。活跃于新疆市场的策划活动,更多的是依托第一代策划人优秀的个人才能、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人脉关系而开展的初级策划行为,或组织社会活动(特别是庆典活动)、或邀请专家讲学、或撰写项目或行业规划、或开展广告或促销策划。由于在经验层面上徘徊,商务运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很难在宽正面、大纵深、高平台上整合资源并持续放大,所以新疆企业界的认同度相对较低,活动范围也有限。那么,从经验型的单打独斗到专业化群体协作的时代转折,给我们营销策划界带来了最重要的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