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俺跟上万科降价的脚步


让俺跟上万科降价的脚步

王子鹏

说起来,俺与万科无冤无仇,但笔者所写涉及万科的评论总是负面评价较多,这一点自己也觉得奇怪。今番再次审视万科,少不得又有些夹枪带棒,没办法,不如此,俺跟不上万科降价的脚步啊。


提前万科降价这件事,笔者关注已久,但一直未敢轻易置喙。万科毕竟是为数不多受人尊敬的企业,说好,大家认为你溜须拍马;说不好,又容易遭人误解心理阴暗;不痛不痒地扯淡,又非笔者意愿。好在不过是篇博客,随便谈点个人看法,看着不顺眼的,趁早绕行的为是。


首先说万科为啥降价?咱既不是王石,也不是王石的秘书,因此所有观点只能是自己的推测。


以笔者愚见,万科降价,有三个层次的目的。


第一是表态,也可以说自保,这是最浅层的目的,也是必须达到的目的。


2007年万科大量拿地,频频制造地王。可惜时机有点不对,刚好赶上高层对房地产不满,舆论也对“大地主”不利。你看,碧桂园不是被调查了吗?万科会不会也跟着被调查呢?所谓树大招风,王老先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就算不至于留下心理阴影,至少这点政治敏感还是有的。可惜,第一次的撇清适得其反。万科不囤地、不捂盘之类的言论遭到痛击,“得了便宜还卖乖”,怎不招人愤恨?由此引发的一场网络论战把万科置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为了挽回形象,也为了向上头表态,“献忠心”,不仅王老爷子通过媒体发表一些令人惊讶的言论,而且通过实际行动“降价”,以显示自己是绝对的乖孩子。笔者认为,这一目的还是达到了的。


第二,万科降价有助于缓解行业压力。


房地产作为民生问题越来越被中央关注,对房地产,尤其是开发商的不满情绪也在社会弥漫,以金融手段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严,政策的累积效应正在像雪灾一样慢慢积累。作为政府,考验宏观调控是否见效的最直接的证据是房价的涨幅,这也是最能向老百姓做交待的东西。这时候,如果房价继续逆风上扬,必然引发政府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这样以来,包括万科在内的房地产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会面临更大压力。万科选择在这个时候降价,显然是对行业有好处的,至少政府相关部门松了一口气。呵呵,总要给人一个台阶下不是。


在这个时候,那些仍然坚持房价必然上涨的开发商是固执,从后果上看甚至是有点愚蠢的。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部门,都会恨得牙痒,可以说里外上下都不是人。但万科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风险,但风险显然不大。万科拿点尾盘打点折,老百姓喜欢,政府部门高兴,但却会招来行业内部的误解和痛恨,但这种误解并非不能消除。从这一点上说,万科的降价,是为行业做出“牺牲”的。


笔者认为,这第二个目的,对万科而言,属于锦上添花的一种。


第三,万科降价有利于“清理门户”、回笼资金。


这个大家都说的很多了,不再赘述。但笔者认为,这一目的,纯粹是利息性收入,有了固然好,不成也没什么损失。如果把这一目的作为万科降价的最重要理由,则有舍本逐末之嫌。


其实,万科在这方面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有人担心,万科降价会引发房地产行业的价格崩溃,这实在是有点太抬举万科了。不要说万科,三个万科也不行。房地产是一个相对分散的行业,万科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左右,所谓降价也不过类似商场的节日促销,返利回馈,根本不足以影响行业大局。但现在很多开发商都慌了,我相信,这样的开发商一定是资金链紧张到了一定程度,万科降价不过是给他们带来了压力,真正的病因在他们体内,在行业内。如果说,2008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滑,本人宁愿相信是国际国内的大小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把这个功劳给万科,我怕它承受不起。
不管怎么说,万科降价是件好事,不管多少,老百姓总能得到点实惠,房地产行业也借此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至于是不是会有一些中小开发商被淘汰出局,这显然不是我辈关注的话题。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那么多,死掉千八个不算多。爱淘汰谁淘汰谁,咱不拿开发商的钱,与我们没关系。即使死掉三分之一,也不会改变行业的大局,谁想借机垄断,拉几个兄弟当寡头,还差得远呢。房地产是讲地盘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企业虽小,“我的地盘我做主”。

但是,话说回来,本人对围绕万科降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感到相当的不自在。尤其是王石先生前前后后的矛盾言辞,颇出乎笔者意料。在笔者看来,从这件事的表现来看,要么是王石先生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缺乏通盘考虑,要么是王石先生在应对媒体和运用博客等媒体时,关键时刻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事件中,王石先生的表现是矛盾而慌乱的,那种急于表态的心理更让人无法接受。

出来混,每个人都会说一些不得不说的话,必要是也会溜须拍马,但如果过于猥琐,就近于谄媚,为人所不齿。相比之下,说话死硬的任志强倒是硬得像条汉子。呵呵,想得好处,总是要有所付出,这种形象上的损失,也算是万科降价这一系列事件中,万科付出的一点代价吧。

2008年2月2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