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对执行力的认识。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监管职能的实现,因为再好的规章制度、再先进的工作理念也需要有人去执行。执行力是连接政策和行动的枢纽,好的政策只有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才有可能提高整个机关的工作效率,并转化为工作成果。
首先,执行力是一种态度。在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人的态度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态度,很多工作就会被堂而皇之的延误,甚至 会给监管对象造成损失;如果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提出问题”的工作态度,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正所谓“想做事的人找办法,不想做事的人找 理由。”
其次,执行力是一种勇气。我记得在《提高执行力24 原则》一书中,鲍威尔的第二条原则就是“随时准备得罪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监管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得罪人的情况发生,如果思想观念不坚 定,监督过程不得力,碍于人情关系,大家“和睦”相处,那么我们工作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这是致命的障碍,也是人性的弱点,而我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勇气,去 跨越障碍,克服弱点。
再次,执行力是一种责任。作为单位的一员,心里始终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地执行、积极地工作,有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精神,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高效率的执行结果。
最后,执行力是关注细节。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细微之处去认真地贯彻执行。如果一项工作在准备和执行阶段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没有注意细节上的执行,又怎么能将整个工作执行好呢?
二、谈谈如何增强执行力?
基于如上认识,个人认为,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六种意识:
一是学习意识。就 是要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就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 中,应围绕促进银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树立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抓紧时间多学习,多充电,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学习金 融法律法规,学习金融新知识、新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技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 惯,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责任意识。责 任意识的强与弱,决定了工作质量的好与坏,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工作成效。因此,我们要明确身上肩负的重任,要以严谨、认真、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坚持统计 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依法加强银行业统计管理,规范银行业统计行为,披露银行业监管统计信息。
三是合规意识。制 度的作用在于约束,制度的核心在于权威,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这就需要我们从每一项工作流程、工作习惯、方法及思维的方式着手,改进和提高执行制度的力 度,把要我执行变成我要执行。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时刻牢记执行就是以服从为美德,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就象我们身边的榜样那 样,爱岗敬业,敢于监管。只有大家合规意识增强了,才能形成“有岗必有责、尽责必监督、违责必追究、失责必处罚”的氛围和机制,使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 善,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快,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
四是风险意识。要养成一种时刻考虑风险,处处查找风险,深入分析风险,快速提供风险提示的良好习惯,才能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作用,将各种金融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五是前瞻意识。不 能仅满足于单纯的报表填报,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统计数据资料,结合宏观经济运行及国家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围绕风险监管,加强统计分析和趋势研究,及时定期反 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资金流动性和经营成果,并在客观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大胆地、科学的开展前瞻性预测,为上级提供更为客观、更为具体、更 有前瞻性决策的依据。
六是团队意识。要 使上级的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要使事业做大做强,光靠一个人的意志是不可能实现的。提高执行力,就是不仅要求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应该搞好协调和配合。上下 级之间要相互沟通,同事之间要精诚合作。一个团结、协调、合作的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内耗、凝聚合力,使团队执行力大于这个团队每个成 员执行力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