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菜中,有的菜吃起来很好吃,名字也是又好听、又好记、又吉祥,有着浓浓的文化色彩,也含着深深地祝福。这样的菜,还在年里的中国人,可能都刚刚体验过吧。我特别要说到的,就是这道“四喜丸子”,从好事成双的寓意来说,中国人更希望的是双喜临门;那么,这四喜不就是双喜上加双喜了吗?口彩好、又吉利,多好的菜名呀!
如果说这和四喜相联的菜名,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和一种向往的话,那么,我现在想到的,我们国家从今年起,这连续四年的四喜,可就不仅仅是祝福和吉言了,它已经成了一种等待,一种即将实现的安排。我们要考虑的,也不仅是盼望的事了,而要想着怎么样才能把这四喜的事做得尽善尽美,让它锦上添花;做得井井有条,让它喜上加喜;做得红红火火,让它普天同庆;做得大吉大利,让全体国人、甚至外国人看一出连台好戏。
我说的这四喜,是指什么呢?就是指从今年起的每一年的一大喜。这四喜中的每一喜,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很难得,在一般时候,要碰上其中的一喜,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要把这四喜都凑齐了,怕是比那罕见的天象奇观还要难见吧。这四喜,是从今年开始看起的,我们来数一下: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甲子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的辛亥百年庆。
奥运会,这个已经100多年的国际赛事,每个国家都想举办,但是在每个国家举办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看了今年的春晚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这台春晚真精彩》;有人话里有话地说我是喜鹊。这话没说错,我们中国人不是喜欢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吗?我愿意做百姓之林中的喜鹊鸟,给大家带来喜悦。我这只喜鹊对今年春晚节目的赞美之一,就是那个和奥运有关的朗诵节目。那1932年的一个人的奥运,让我听着听着泪流满面。
我们中国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历史传统上看,就崇文轻武。大家都很容易感觉到,我们每个人,即使是小娃娃,都能一说一大堆历代大文豪的名字,楚辞汉赋里的,唐诗宋词里的,明清小说里的等等。但是,对那些历朝历代的杰出武将们,我们又能说出几个人的名字呢?甚至在我们的文化中,还有这样一种病态的倾向:一说起习武的人,总是和鲁莽,甚至和愚蠢联系在一起。《水浒》里的英雄好汉中,坐上头把交椅的宋江,并不是武艺最好的人,而很多武功高强的武林好汉,比如李逵,却成了被戏弄和被嘲弄的对象。这种文化导向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意识:劳心者治人,在社会上要混得风光无限,就得靠心智;而习武的人,却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这种认识现在还普遍存在。看看家长们拼命地让孩子读书上大学的劲头,再回头看一看,又有几个家长,重视孩子的强身健体呢?这种认识,对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现在,中国人的观念,在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积极地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对体育健儿更看好了,更推崇了;对体育运动更重视了,也更热衷了。把有100多年历史的奥运会,请到中国来,我认为最主要的导向,并不是能在这届奥运会上我们能拿多少金牌;而是能借着奥运会,把国人的体育精神激发出来,在社会上形成阳光、健康、大气、向上的价值观念,让原来过于崇文的中国人,能够既崇文又崇武。当然,在这种理念下的中国,也就不可能再是那一个人的奥运的悲惨时代了。
明年的国庆甲子之年,对中国人来说很有意义。甲子,在中国文化里,是纪年的一个完整的轮回,完成了甲子之后,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义;它既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开始。这60年的新中国时代,我们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东西,也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尤其是那不能忘却的日子—新中国非常的10年浩劫。
我最近在上视的纪实频道里,看到了很多非常真实,也非常让人感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刚刚看过的是《大师》栏目里的一个大师的故事,说的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美术大师,《丁丁历险记》中丁丁的创作者之一张充仁的故事。这位上海籍的世界级美术大师,早年曾留学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成之后,他在抗战之前的1935年,回到了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之中,他都没有逃离他饱受摧残的祖国;可是,在1985年,已经78岁高龄的他,却由于历尽了十年动乱的磨难之后的心有余悸,在本该考虑叶落归根的晚年,重返了欧洲,去了法国,并最终在那里度过了晚年。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大师,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比如音乐天才马思聪和文学泰斗老舍等。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多并非自然等同于大师多。新中国在60周年甲子庆的时候,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吸取教训。尤其是在尊重人才方面。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怎么样才能把我们年富力强的华人人才,以及各国人才吸引过来,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发光发热?有一部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在经常被人们在各种场合说到: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呀!
后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我为此已经写过一篇文章了。我在文中发出这样地呼唤:“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世博!”世博会能在我们国家举办,当然是很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这五年一届的世博会,在综合展示各国文化科技产品的时候,是有重点的。也许有人会想,拿我们国家丰富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产品,比如说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表演文化等做展示;这些当然都可以加以展示的,但是,世界博览会最应该展示给世界人民的,却是科技的最新成果:看看经过五年之后,相距前一次的世博会,又有什么新的科技成果在世界上诞生了!到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国家高科技产品的展示和亮相,可是,作为主办国,我们在世博会上的科技产品的精彩亮相中,能有奥运会时,中国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那么抢眼吗?把表演的舞台请进来了,当然是一种成功了;但是,演戏的角儿的出彩,是不是更会为这漂亮的大舞台锦上添花呢?否则得话,就可能是另外一句话了:喧宾夺主。
2011年,是中国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的纪念年。新中国对辛亥革命始终是推崇倍至的,对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孙中山也充满了敬仰,我们每年都要开展许多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辛亥革命的最伟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然而,在这百年辛亥革命胜利之后的历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牢记和反思的东西。辛亥革命之前的1894到1895年的甲午海战,让中国人蒙受了太多的羞辱;而辛亥革命之后的1937到1945年,相隔近半个世纪,中国人再次饱受了日本人的凌辱。可见,推翻帝制本身并不自然等同于富国强民,相隔40多年,跨越辛亥革命成功年代的两次遭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辱,告诉我们:民主革命很重要,但也千万不要忘了,让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与民主革命的实现同样重要。
在这百年辛亥革命成功的路上,又是一个半个世纪,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间,我们的民主国家,居然又开始叫一个人万岁了,而且,绝大多数人见到这个人的时候,都激动地又跳又喊的,眼里含着喜极而来的泪水,拼命地山呼着万岁。而在这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中,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悲惨离世,是开国元勋彭德怀、贺龙等人的非民主的虐待。那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整整烧了十年,它所烧掉的东西,怕是比那辛亥革命之前被烧掉的圆明圆的中华瑰宝,有过之而无不及吧?看到这场烈火,在地下的那些被辛亥革命埋葬了的帝王将相们要笑了:怎么这个时代很像是我们这个时代呢?在天上的我们的辛亥革命的志士们要哭了:民主革命已经成功了半个世纪了,居然还有人在用这样残忍的方式践踏民主吗?
这四个节,会带给我们四年的欢乐,也会有更多的喜事来延续这种欢乐。出生在这个时代,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幸运的,是难得的。我们可以用我们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来告慰为了这一天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太多努力的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我们也要在这纪念声中,反思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我们曾经有过的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我祝愿走过了甲子庆之后的中国,走过了辛亥百年之后的中国,能够带给世人更多地惊喜和羡慕,也带给国人更多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