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国后院”徘徊


作者:杰夫•代尔(Geoff Dyer)、理查德•拉帕(Richard Lapper)圣保罗报道

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访问拉丁美洲时,中国似乎正将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全球政治影响力。

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似乎是一种完美的结合:中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吸取着拉美丰富的铜、铁矿石和大豆资源。这个新崛起充满信心的强国领导人,在被视为美国“后院”的拉美待了12天。

在访问行程结束时,当地报纸报道称,胡锦涛留下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不过后来中国官员表示该数字有所夸大。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流动确实呈爆炸式增长,从1999年的82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700亿美元。不过,尽管拉美眼睁睁地看着中国企业大举向非洲投资,但他们所期待的如潮水般的中国投资并未成为现实。

“人们的期望值的确很高,”经合组织(OECD)发展中心驻巴黎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维尔•桑蒂索(Javier Santiso)表示。“但一直存在许多障碍。”

中国对拉美的总体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17.6亿美元,猛增至2006年的84.7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一半。然而,90%以上的投资流向了开曼群岛,许多经济学家质疑这是不是真正的直接投资。

去年,实实在在的(投资)活动有所增加,其中包括秘鲁3个不同的铜项目。不过,人们并没看到期待的中国对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而对一些拉美国家来说,印度的投资已变得更为重要。例如,印度金达来钢铁电力公司(Jindal Steel and Power)去年已同意向玻利维亚一个铁矿石和钢铁项目投资21亿美元,这是玻利维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外国投资。

桑蒂索表示:“当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中国龙的时候,却出现了印度象。”

尽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拉美应该是一片沃土,但它们在该地区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喜欢在海外运用的模式,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在非洲,中国集团通常会带工人来修建公路或港口。但在多数拉美国家,这种方案倍受争议。“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往往希望完全控制项目,”巴西前经济部长若泽•罗伯托•门东萨•德巴罗斯(Jose Roberto Mendonca de Barros)表示。“带来大量工人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

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形象不佳;一项早期投资——首钢1993年收购铁矿石商秘鲁铁矿公司(Hierro Peru)——就曾因为工作条件引发的罢工和抗议活动而陷入困境。

拉美驻北京的一位外交官表示:“中国人完全没有与公民社会接触,没有与工会及其它组织沟通,说服他们相信中国的投资没有威胁。”

中国与许多拉美国家的关系不如与那些非洲国家的关系那么成熟。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非洲建立强大的外交地位。

许多外交官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这背后的原因。“在非洲,由于该地区太被人忽视,因此中国建立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相对较为容易,”前巴西大使鲁宾斯•巴尔博萨(Rubens Barbosa)表示。“而中方仍将拉美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巴尔博萨目前在圣保罗运营一家咨询公司。

外交官们表示,上述考虑影响了中国与委内瑞拉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未来的石油交易,中国已同意在该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40亿美元,并帮助委内瑞拉发射一颗卫星,不过中国政府也很谨慎,不愿因为与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Hugo Chavez)交往过密而得罪美国。

由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与拉美的关系也受到影响。本世纪初,拉美对华贸易顺差一直较大,但近来由于来自中国的制造品进口额飙升,去年拉美对华贸易将出现逆差,从而促使拉美采取大量反倾销行动。

该地区最近的政治趋势波动较大,也遏制了中国方面的兴趣——即使是可能对华态度友好的左翼政府国家也如此。

中国在该地区最大的投资之一,是中石化(Sinopec)和中石油(PetroChina)于2005年以14.2亿美元收购厄瓜多尔的安第斯石油公司(Andes Petroleum)。但安第斯石油公司并未能免缴最近新左派政府开征的暴利税,该公司正考虑将此事提交国际仲裁。

华盛顿美国国家战争学院(National War College)的辛西亚•沃森(Cynthia Watson)表示:“与所有其他人一样,(中国正)试图弄清楚情况。”相比之下,非洲各国政府在与中国敲定交易方面动作要快得多。“非洲的需求更为紧迫,那里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远没有(拉美)这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