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的后现代主义运动”系列之二
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集团是位于意大利的米兰市的“孟非斯”设计集团(Memphis),这个集团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集团结合在一起,成为当时非常重要的设计核心力量,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
“孟菲斯”
20世纪80年代是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发展时期,意大利的“孟非斯”集体是引起世界注意的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集团,这个集团的精神领导是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家艾托·索扎斯(Ettore Sottsass,1917-)。这个集团之所以称为“孟非斯”,是表现了它对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古代文化的装饰的认同立场。“孟非斯”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同时也设计平面作品,他们本末倒置地处理设计中的关系,功能往往从属于形式,对于他们这些意大利设计家来说,设计中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而不是功能性的好坏。他们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各种复杂、色彩鲜艳的表面图案、纹样、肌理,设计形式上充满了不实际的幻想、浪漫的细节,往往流于艳俗,而这种艳俗的效果,正是他们追求的目的,因为经历了长期单调、乏味的国际主义风格垄断之后,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矫枉过正的方法来达到完全推翻国际主义风格的目的。关于“孟非斯”设计集团的建筑和产品设计,我已经在《世界现代设计史·1864-1996》一书有讨论,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部分内容了。
艾托·索扎斯(Ettore Sottsass)
Ettore Sottsass打字机
Ettore Sottsass椅子
“孟非斯”设计集团中从事平面设计的主要人物是克里斯多夫·拉德尔(Christoph Radl),他在设计上与其他的“孟非斯”设计集团成员具有相类似的立场,风格上与这个集团的家具设计、建筑设计也很一致,具有强烈的艳俗、色彩绚丽的特点,也经常是违反功能目的的。他的设计,与其说是视觉信息的传达手段,倒不如说是一种个人艺术观点和文化观点的宣泄,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立场和方法。他的这种艳俗的、色彩绚丽的、非功能化的平面设计,对全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孟非斯”风格,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面设计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流行和泛滥。
对世界平面设计界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流行的刺激,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的“孟非斯”集团,因为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建筑设计界出现的,因此,一系列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家的设计风格都对平面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起到启发、刺激和催化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影响人物有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麦克·格里夫斯(Michael Graves,1934-)。格里夫斯早期是崇尚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勒·科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现代主义的,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设计的建筑都具有科布西耶的影子。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改变了自己的设计立场,开始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性,主张采用有限的古典装饰因素来丰富单调的现代主义建筑。他依然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几何形式,但是在内中加上了丰富的历史装饰印刷,复杂的色彩计划,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的米斯风格的垄断局面,是启动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格里夫斯的这种在几何图形上进行装饰性加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手法,影响了相当多的平面设计家。1983年,美国费城的平面设计家威廉·朗豪斯(William Longhauser,1947-)开始采用格里夫斯的手法来设计海报。他设计的主题是格里夫斯建筑设计展览的海报,因此,顺理成章地应该采用与格里夫斯同样的风格。这个展览海报提供了一个开拓新风格的机遇,他把英语“麦克”(MICHAEL)几个字母组成了色彩丰富的背景网格,而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方格网络上加上丰富的、装饰性的色彩处理,形成非常丰富多彩的新面貌。这种脱胎自格里夫斯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上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个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展览设计海报的项目,使得后现代主义风格能够充分在平面设计上表现出来,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影响力的风格。
如果讲孟菲斯运动,可能无法避免不谈奠基人索扎斯( Ettore Sottassa)。索扎斯组织一批基本年龄都在30岁以下的年轻建筑师成立前卫的设计组织“孟菲斯”( the Memphis Group)时,他已经64岁。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已经是“含怡弄儿孙”的年纪了,我真是很有点好奇他当时是怎么产生要成立这样一个小组的念头的,是否是抱有什么关于设计的理想和革新愿望。他听了大笑,觉得这种提法很有意思,但他也特别更正我,当时成立“孟菲斯“真的有点偶然,就是一帮朋友在一起彻夜喝酒聊天时想到的,当时他们一起听着鲍勃"迪伦(Bob Dylan)的那首“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组织的名称“孟菲斯”就来自这首歌的歌词。这样说来,我倒是觉得跟他的设计风格很是一致,要知道索扎斯从来就不是这么用力的一个人。孟菲斯这个小团体一共设计了40多件家具、灯具、陶瓷、玻璃器皿、纺织品,色彩绚丽、艳俗、表面光滑、造型古怪和逗趣、图案通俗和恶搞,当时有些评论家评论说,这样的东西恐怕只有那些达拉斯的算命的人才会去买。
孟菲斯的设计是在产品设计上第一次彻底的和现代主义风格分离,完全放弃了没有色彩、功能主义、“少则多”的原则,走向了产品设计的后现代时代,虽然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些设计,但是在设计史上这个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的转折,让我们对设计的发展有了更多元的思考。1986 年,索扎斯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采访的时候说:孟菲斯是好像一副很重的药,你不能用太多,不能够周围只有孟菲斯,谁也不能好像吃蛋糕那样吃孟菲斯。
旧金山派
旧金山的平面设计界和旧金山的设计学院受到国际主义风格非常深刻的影响。旧金山地区和附近的地区因为位于旧金山湾,因此被称为“湾区”(Bay Area)。“湾区”的平面设计界在20世纪60年代基本全部受到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湾区”设计界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密切的团体,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后现代主义逐渐形成,并且在建筑上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的时候,“湾区”的平面设计界也就自然全面转向后现代主义,使“湾区”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集团和中心。与纽约那些规模庞大的设计事务所不同,“湾区”的平面设计界习惯小型工作室,喜欢个人的、或者几个人的小型事务所,这种事务所比较具有弹性,也能够审时度势来调整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方向,适应潮流的变化。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以一个人组成的独立平面设计事务所有三家,分别是:
麦克·凡德比尔(Michael Vanderbyl,1947-);
麦克·曼沃林(Michael Manwaring,1942-);
麦克·克朗宁(Michael Cronin,1951-)。
这三个人在传达设计上、在平面设计媒介的演变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在“湾区”从事设计活动,对于设计中发展的趋势了如指掌,因此能够非常敏感地觉察到后现代主义的来临和可能的发展,从而把从建筑设计中发展起来的风格加以发挥,揉合在平面设计的因素之中,对于促进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国际主义风格的刻板、沉闷的原则,凸现了乐观主义色彩、热情洋溢的幽默感,以及对于形式和空间的无拘无束的运用。他们采用了自由绘画的手法,加上欢乐的色彩,自由和轻松的版面编排,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感染力的新风格。
凡德比尔1979年设计的加利福尼亚公众无线电台的海报是奠定这种风格的早期作品。这件作品具有强烈的、欢乐的色彩计划,线条重迭,利用象征无线电波的线条作为主题,整个作品的背景是灰色的,衬托出活跃的主题形式和鲜艳的主题色彩,一扫国际主义的刻板沉闷,带来了崭新的风貌。他在选择形式的时候非常注意形式的象征性使用,比如蓝色的长方形压在眼睛上,红色的三角形压在耳朵上,而利用三角形的三角扩展方式来扫过口形,强调了无线电这种无需视觉传达的听觉传达媒介的特点。
凡德比尔对于意大利“孟非斯”集团的家具设计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后现代主义集团在使用色彩、材料、肌理上的大胆和狂放上,印象深刻。他在给美国辛普逊纸品公司设计的邮递广告中充分发挥了这几方面的特点,从这个项目出发,他为这家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的海报,他再接再厉,不断使用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了大量的家具、产品和其他商品的广告、海报,从各个方面打破国际主义风格的原则,成为“湾区”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麦克·凡德比尔(Michael Vanderbyl)
Michael Vanderbyl作品
“湾区”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把象征性的几何图形赋予具体的内容。比如在麦克·曼沃林的作品之中,就大量使用了色彩、形式和肌理来传达具体的内容,抽象的几何图形具有具体的含义,这在国际主义风格中是没有的。他在为加利福尼亚州分圣克鲁兹服装公司(Santa Cruzclothing)设计的海报中,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色彩、几何图形不但创造了气氛,也传达了商品内容,使用的手法是象征性的,而无需具体服装照片来表示,这种手法具有非常活泼的特点,因此自然受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青年一代消费者的欢迎。他在为“巴尔展览”(Barr Exhibits)设计的宣传册设计上,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特征,“巴尔”的首写字母是“B”,他的设计就围绕这个字母,把这个字母进行立体化处理,同时采用了方格网络来创造平面的视觉基础,使字母具有立体的、三维的特点。这种手法,也使平面设计与建筑设计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特别是“湾区”的平面设计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建筑预想图的特征,也表明了这种风格的来源。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他们对于具体的字体、装饰细节使用得非常自由,因为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进行装饰化处理的结果,目的在于打破沉闷的理性主义设计限制,因此,采用装饰性细节,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部分之一。“湾区”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广泛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字体,包括相当多的古典字体和旧体,也使用众多的传统装饰纹样来丰富平面效果。麦克·克朗宁常常使用几何图形和其他像征性的图形作为色彩的载体,比如他1983年设计的贝多芬音乐会的海报(Beethoven Festival Poster),就采用了又象贝多芬愤怒而竖起的头发,又象愤怒的火焰的形状,形成火焰一般的鲜红色的燃烧的头发形状,来表达他对于贝多芬的性格和音乐的认识。整个画面采用连续不断的火焰状曲线、燃烧的有机形态来强调音乐的个性和力量,而海报的外部边缘则依然是工整的长方形、绿色的建筑外框,这样,强烈的内部形态和稳固的外部框架取得统一协调,也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和核心之一,以旧金山“湾区”为中心的平面设计家广泛地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家麦克·格里夫斯的建筑中和从意大利米兰的“孟非斯”集团的设计中吸取灵感和创作动机,从而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各国、日本处于经济高度繁荣之中,因而后现代主义也是这种丰裕时代在设计上的体现,无论建筑还是平面设计作品,华丽的色彩、精致的装饰、强烈的个人表现,都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努力克服战后的困难、在经济上努力向上发展的理性时期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高度丰富的物质文明之下的一种自满、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心态。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设计是时代的一种非常直接的体现。
200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