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奇谈怪论无视人民群众的死活?


 茅于轼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奇谈怪论岂能无视人民群众的死活?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举行,其研究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在会上大肆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与会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拂袖而去。(1225日《每日经济新闻》)

在当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时代里。有的人为了金钱和权利不惜遭践自己的舌头,硬是违心的把黑说成白,把香说成臭。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名誉或一己私利逼迫自己的舌头撒下弥天大谎,有的人为一件小事用舌头搅起轩然大波,有的人因为头挨了人家的肥揍,有的人因为舌头闹得家破人亡。然而等到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以后,方悟到这一切的是非与祸端都是因为自己的舌头搬弄出来的。可是悔之晚矣!为此,笔者曾经三番五次地提醒已年过八旬的茅于轼:请尊重你的舌头》。然而令人大失所望的是,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不仅对炮轰情有独钟,而且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民生问题:去年725日,茅于轼发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评论后,曾引起大多数网民的抨击甚至谩骂;今年15日,这位老经济学家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要使穷人变富,你得保护富人。今天,他继上半年炮轰经济适用房政策之后,又对18亿亩的耕地红线发起了抨击。无怪乎有人怀疑茅于轼无视人民群众死活,无怪乎有人抨击茅于轼居心叵测是汉奸卖国贼!

在过去几千年中,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没饭吃,就要饿死人,就要天下大乱,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以粮为本,都把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当成头等大事。可是在过去几千年中,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真正开始解决温饱问题。针对前些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乱占耕地、浪费土地资源的事情愈演愈烈等等现象,中央提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对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后制定的国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正确政策,在过去几年中,违法乱占地现象增多、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的势头才得到有效遏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保证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可中国人刚吃饱没几年,一些居心叵测的言论就开始不时冒出头来。茅于轼说,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并且指出,如果粮食不够吃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外一个长远的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

对于茅于轼此等荒谬的言论,笔者着实愤懑了一回。诚然,如果没有保护耕地一说,城市的发展就不受限制,开发商用地就可以大大增加,批地的黑幕或许也能够有所减少,因而房价也可能有所降低。但是,没有了耕地农民怎么生活?现在的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改善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奖近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了耕地,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就算粮食能够进口,但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地全靠进口,我们又如何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温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最基本的你都要依靠别人来解决你还会有尊严吗?你能有什么话语权?其他经济行业中国买啥啥贵,这难道不是因为对交易方的依赖度太高了而导致的结果?

由此可见,茅于轼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做出这样的论断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更加忽略了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与意愿需求。与茅于轼比较起来,人民还是更加喜欢和认同袁隆平的。袁隆平做为一个科学家,时刻关注国计民生、关心低层老百姓的生活,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吃上一口饱饭,能够在耕种中有所节余,他呕心沥血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并被称为水稻之父人民的科学家。而茅于轼呢?他除了几个荒诞的口头说教以外,还做了一些什么?就是那些为了抬高自己声誉的巧舌如簧?就是那些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轩然大波?就是那些不顾人民死活、非要让人家破人亡的奇谈怪论、洋腔怪调?

茅于轼还说什么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但众所周知的现实国情是,中国有世界1/5的人口,却只有世界7%的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而且中国每年要新增大约近700万人口,如果不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人口上升、耕地减少,中国吃什么?再者说了,房价上涨的原因本来就是政府调控不力、开发商捂盘涨价,囤地涨价等等所造成的,这究竟关农民多大的事情?茅于轼也许是看不得农民生活逐步改善了,就偏要把房价上涨与农民的耕地联系起来,说是保护耕地惹得祸,这不是嫁祸于人又是什么?耕地是什么?那是农民兄弟的生存根本,是农民的身家性命,是农民的心肝血肉。难不成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舍去了身家性命、被摘去了心肝剔去了血肉才能让城市里的房价降下来?才能让敬爱的茅于轼先生死而瞑目吗?

对于茅于轼无视民生、忽略国情、荒诞滑稽的推理逻辑,与会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拂袖而去了,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对茅于轼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的说法也愤然反击:“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笔者在为高铁生拂袖而去的壮举而鼓掌、在为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愤戈反击而叫好的同时,也想请问:设若我国一旦出现粮食危机,有哪个国家能养活中国?你想美国人来养活你吗?粮食是战略物资,要自给自足。看看当今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我们就会晓得,他们除了落井下石还会做什么?万一别国出于政治目的不卖粮给你,或者异常高价卖给你,国人能够买得起吗?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的命脉怎可操于他人之手?西汉贾谊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民有粮了,社会就安定了;社会安定了,国家才能逐步强大。因此,茅于轼这番鬼话完全是不负责任的理论。设若我们连18亿亩耕地红线也保不住的话怎么能够不让老百姓忧心忡忡,怎么能够让他们不担心子孙后代怎么过?

学者求名,无可指摘,不过应当诚心诚意,且不危害国家。可经济学家如果一味求新而脱离国情实际,那么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就太大了,甚至可能左右政府的有关决策的制定和出台。作为经济学家,特别是掌握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家,原本是应该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而不是以新奇观点博得喝彩、满足个人虚荣心的。看来,茅于轼先生的确是因为年事已高、难耐寂寞,以至于再次舌头发痒的缘故,否则,他怎能发出如此不和谐的声调?

确保十八亿亩耕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中国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保持十八亿亩耕地,关系到窗体底端宏观调控效果,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到持续发展。茅于轼大肆“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是置中国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危害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代价的荒谬与愚蠢!

(李吉明20081226日于河南新乡二十六中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