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按:从评论文章中吸取知识营养是我上网八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评论文章中,最珍贵的是批评文章,当时看了不舒服,但数月或数年之后细读,常常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大量批评帖子始于2003年,为便于集中浏览、温故纠错、增进交流,特开设“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专栏,存放已拜读的评论文章。
朱世杰:态度决定着读书——与陈嘉珉先生商榷
http://bbs.hsdcw.com/html/board115/topic52769.htm
http://bbs.hsdcw.com/dispbbs.asp?boardid=115&id=52769
作者:朱世杰 时间:2008-9-28
中国大陆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06年在接受台湾电视台访问时曾这样说过:“红楼梦其实并不像吹捧的那么好。作为小说来说,枯燥乏味,内容沉闷,前后矛盾,故事单调,这些都是红楼梦的最大的缺陷。”当时看完这报道,心里总有些不舒服。
近期又在林子里浏览陈嘉珉先生所写的《〈红楼梦〉最伟大的两个地方》一文,把《红楼梦》说成是一部纯粹折腾的小说,人物折腾、事件折腾、家庭折腾、社会折腾,闹哄哄的无多大意思。对此类观点我不敢苟同。
现代国际上有两大显学,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莎学”和“红学”,东西相映,研讨热潮日高一日。《红楼梦》一书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研究此书的硕者鸿儒古今皆有,涉及的点面各自不同,也远非一、两篇文章可以一概而论。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的,也写了不少的日记评论来论述、总结读书的心得。我觉得阅读《红楼梦》一书,首先是要端正个人的读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一、以虔诚的态度来了解曹雪芹此人
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
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而中国正处于强大的清朝奴隶主贵族建立一个强大的奴隶主阶级专政时期。他出生在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受到良好教育;经历了抄家、夺爱、失子、落魄的大喜大悲大爱大恨的人生坎坷;参与了皇权的争夺,经受了失败的痛苦折磨;晚年的他在“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窘境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激扬文字、含泪著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一段“清宫秘史”隐记下来,才使得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名著传于后世,填补历史空白。
曹雪芹自号“梦阮”,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引阮籍为同调,恨不生于同时,只好在梦中求之,由此可见他的愤世疾俗,是难以被世人所容的,这一点不仅仅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而且还从小说的内容上都可见证。
阮籍何许人也?阮籍日暮之时,驱车到路的尽头,然后痛哭而返。他经常在邻居酒家喝酒,醉后便宿在那里,酒家妇生得很美,人们以为这就是阮籍宿在酒家的原因,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当富贵人家晒书时,他把自己的内裤也拿出来晒,人们笑问他,他答曰:“未能免俗耳!”……诸如此类的事,不一而足。
曹雪芹的文学造诣高深新奇。他博大精深、奇妙无比的汉语言文字,并巧妙地使用这神奇文字,建造了一座“一喉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神秘的艺术殿堂。思想上他已初步具备民主主义思想,一个封建社会豪门出身的膏腴子弟,却能站在女奴立场上,为奴隶们唱赞歌,《红楼梦》就是他为奴隶们写出的赞美诗和辩护词。单这一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个人认为在曹雪芹面前,我们都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理由,只能是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深度和广度。红学研究者更要注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攻击,互相贬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潜下心来了解曹雪芹其人,才是物有所值研读《红楼梦》一书,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终极目标。
二、以正确的态度来研读《红楼梦》一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绚丽多彩的瑰宝。与世界古典名著相比,它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胜一筹。《红楼梦》有五奇:一是书名奇,有五个书名;二是作者奇,有五个作者,且都写进书中,书名却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是结构奇,是“八十回正文+‘误谬’+脂批”的奇妙结构;四是内容奇,如“风月宝鉴”,似“一喉二歌”,正面是小说,反面为历史;五是写法奇,用了40多种奇法秘法写成。这样一部特殊的作品,必须用特殊的心态和特殊的方法去研究。有人说最少要看五遍才能入门《红楼梦》,不算夸张。脂批曰要用“龙象之力”、“研究再三再四,方可深入其髓”,也是同样的道理。
《红楼梦》是一部在类似“满纸荒唐言”的掩护下隐写的一部真实的历史小说,是曹大师为我们留下的千古之谜。要揭开这个“谜”,既要具备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基本素质,又必须克服文学家和史学家的专业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在文学和历史的结合中去探求其深刻内涵。所以,任何先入为主、带着条条框框去研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有许多人把《红楼梦》看成是纯粹的情爱小说,这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这部小说的主题并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当时的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小说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另外,单就小说的艺术造诣来讲,《红楼梦》中日常生活场景描写生动逼真,并巧妙地与刻画人物相结合,对话语言和叙事文字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诗词、戏曲、绘画、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些都对后代人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如此说来,把《红楼梦》评价为一部从纵深角度来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完全正确。
中国古典文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史”的国家。在中国,是先有的“史”,而后才有的“文”。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文史不分”或“文史合一”的特征,“一声二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它把“艺术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高度发展的结晶,是由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粹孕育而成的奇书。它的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和“史”彻底分流的反映,又是“文”和“史”奇妙的合而为一的体现。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以及《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一喉二歌”的奇特艺术结构和“风月宝鉴”式的双重内容。
以上所言,仅与陈嘉珉先生作商榷之论。一百个人读红楼,就有一百种版本,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这正是这部伟大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
欢迎光临东楚论坛 网址:http://bbs.hs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