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袁松松同志吗?你好,我是苏荣。”这是一个电话,一个由省委书记打给一位农民工的电话。苏荣不用介绍,大家都晓得,是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而接电话的那边“袁松松”,则是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
一个省委书记给一个非亲非故的农民工打电话,这怕是盘古开天辟地头一遭发生的事!这又一次见证了“一位省委书记的亲民之风”,见证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是怎样地高度重视农民、农村、农业,因而这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春天的信息,过去人们说的“田”字不出头必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看来,苏荣亲自打电话给一个农民工,就是袁松松自己也是做梦没想到的。这位虽然在深圳有着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的农民工,却每每返乡都会情不由己地陷入一种迷茫:外出打工,要想在繁华的都市中生根毕竟太难,打工的收入也无法让一家三口完全融入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回家种田,死守一亩三分田,忙一季不如打一个月工的效益如何支撑起致富的希望?苏书记上网与网民面对面对话,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省委书记的亲民之风”,于是他敲响键盘,向苏书记一诉心曲,只想给自己“信赖的省委书记”提供一些真实情况,所以,他根本就没奢望能接到苏书记的回复,因为“书记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回复一位普通农民的信”,就是要回信,也完全可以有秘书代劳的。然而,他错了。在一个真正的共产党的眼里,当官与当百姓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之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领导干部本质所性所决定的,领导干部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永葆自己的本色不褪。当然,正如袁松松所想,一个省委书记的工作是怎样的千头万絮呵,不可能事事都应答得过来。但是,袁松松所说的这些问题也许在他本人看来不怎么上台面,但在苏荣那里,在党和政府那里,其实是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党中央为了解决那些在他们的这些问题,专门召开了“三中”全会,江西省委省政府为此,制定了系列政策和发展农业的战略部署,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在今天这么显得突出。历史必将证明苏荣的话:“种粮政策好了,种粮大有可为。”
苏荣给袁松松的电话,在袁松松的内心有如点燃了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而立之年,他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结束在外打工的漂泊日子,回家乡星子县务农。袁松松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农民工中,其实不乏志在农业的有为农民,只要种粮真正大有可为,他们并不都乐意背井离乡去享受城里的所谓现代文明。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无可忽视的问题。在当前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相继倒闭、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的情况,更需要党和政府关心农民工。愿党和政府多些苏荣这样关心农民的领导干部。
省委书记给农民打电话,谁说田字不出头
评论
3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