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情话:痴女姜岩生死恋!


    昨晚今晨的新闻,都报导了由姜岩、王菲事件,所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2008年3月18日,王菲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张乐奕、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该案被媒体冠为“人肉搜索第一案”或“网络暴力第一案”。 为了纪念姜岩,由她的大学同学张乐奕设立的“北飞的侯鸟”网站和登载了相关内容的“大旗网”,被法院一审判决,已构成对原告王菲的名誉权侵权,分别被判以5000元和3000元的侵权赔偿。
    这起案件的后面,所连着的姜岩、王菲事件,应该比这起名誉侵权案更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年轻又痴情的妻子姜岩,由于她深爱着的丈夫,有移情别恋之嫌,她无法忍受极度的伤心和深深的痛苦,在去年的12月29日,从其所居住的24层高的楼上一跃而下,香消玉殒。让有情的人感慨万千,让无情的人无法理解。这样的故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这样的故事中国有、外国有、世界各地都会有。我最深的感触是:现实中的爱情和戏剧中的爱情是不一样的,可有的人尤其是女人,偏偏不愿意正视现实,不愿意承认现实中的人没有戏剧里的人那么完美,人间的很多悲剧大都源于这种理想化的想象。有关此事件,我更多的看法和分析,请大家读一下我以前为姜岩、王菲事件,所写的一篇博客。

    去年才31岁的姜岩,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大学毕业后,姜岩凭借她的聪明能干和她厚实的外语底子,到非洲去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她又被一家外国企业派往它的中国公司工作。名牌大学毕业的花季女孩姜岩,刚走出大学校门不到两年,就认识了比她小4岁的20岁男孩王菲,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小伙子。在这个姐弟恋越来越平常的年代里,女大男4岁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两人也没有因此碰到什么阻力。经过5年的爱情马拉松之后,两人都认为考验出了对方对爱情的忠贞;于是,在姜岩29岁,王菲25岁的时候,两人举行了婚礼。
    两年后的2007年12月27日,姜岩在她的博客里给我们留下了最后一篇日志,告诉我们王菲有了第三者;为此,她不能忍受这残酷的爱情背叛。当天晚上,姜岩吞下了大把的安眠药片,试图自杀;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了,送医院抢救,没有造成致命的后果。然而,姜岩并不认为这次上帝对她生命的挽留,是想让她更加清醒、更加理智的过日子;40个小时以后,2007年12月29日,姜岩趁着姐姐上厕所的时候,从她居住的北京一个高档小区的24楼纵身跳下。这次,上帝看她很执著,就没有在人间再挽留她。有着青春年华和美好职业前景的姜岩,就像她的博客名“北飞的候鸟”一样,带着深深的爱和难言的恨,永远地飞走了;只留下她的爱情鸟,在人间悲伤地鸣叫着。
    事情发生之后,众多网友非常同情痴情的姜岩,也对这场情变中姜岩的丈夫王菲,表现出了言辞激烈的谴责和情绪激昻的愤怒。许多年轻的网友,把大棒的白色、黄色或是淡绿色的菊花,放在了姜岩生前所住的那幢房子的楼下;有的网友跟踪追击地了解到了王菲的个人信息,和网友认为是第三者的与王菲同一个公司的姑娘东方的个人信息,都贴在了网上;还有网友找到了王菲的家,在王家紧闭的大门旁边,用油漆喷上了“杀人偿命”几个字。网友们希望王菲能就此事中自己的错误,出面给姜岩的父母道个歉,并能亲自办理姜岩的后事;但是,王菲在事后并没有对愤怒的网友们解释什么,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哥哥和律师来处理。
    2008年1月11日,王菲和东方所在的公司作出决定,让他们暂停工作;两人得知后,双双请求辞职,很快就得到了公司的批准。
    姜岩生前很喜欢上网,并因此认识了很多的网友。有网友在姜岩去世后评论到:姜岩是一个非常开朗活泼的姑娘,人很聪明,也很随和。
    一个风华正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一个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修得了美好职业前景的人,生活才刚刚开始,就这么去了,让我很是惋惜。但是,我注意到:对此事件中的悲剧人物姜岩表示出极大关注和深深同情的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为什么没有对姜岩之死表现出那种悲伤来呢?那是因为,走过了漫漫人生之后,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憧憬过,也曾经向往过的中老年人,从自己,也从周围的人的感情故事中,都能明确地体会到或是看到:情变或是婚变,在现实社会里,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管曾经是多么地相爱,也不管曾经是多么地痴迷,一辈子两人都只爱对方这一个人,很难!难道曾经的恋人或是爱人,在一方发生了情变之后,另一方就要去死吗?如果大家都那样的话,怕是要尸横遍野了吧?
    我想这件事发生之后,最悲痛欲绝,也最刻骨铭心的人,应该是姜岩的父母吧。只是他们在伤心的时候,是不是想过了:对孩子的情爱教育问题,有什么欠缺的?
    姜岩的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有没有在女儿上大学之后,给已经进入成年期的女儿,聊一聊男人的情感心理?你那些男朋友和男同事们里头,是朝三暮四的人多呢,还是痴心不改的人多呢?你是不是认为这些话是不需要给女儿说的,女儿是会无师自通的?你是不是认为你的女儿才貌双全,肯定会让别人深深地爱上的,因此,也就不存在情变的事情呢?你像对女儿的读书那么自信地看待她的感情生活吗?你可能认为,孩子只要读书努力,考上名牌大学,就什么都有了吧?金牌的文凭和良好的职业,是生活的全部吗?养不教、父之过,这里的教,不仅仅是教孩子好好读书,教孩子努力上进,教孩子认真工作,还包括教孩子怎么看待社会的复杂性,和社会中最复杂的人。姜岩的父亲现在意识到已经晚了,我希望其他的家长不要重蹈覆辙了。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就是全家的命,但是父母光爱孩子是不够的,别忘了把你们的社会经验,你们过来人的人生体会,说给孩子听。
    姜岩的母亲一定很伤心吧?那么出色的女儿就这样去了。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你有没有想过,痴情是很多女人最大的特点?尤其是当痴情碰上无情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极具杀伤力的绝情,你为此是怎么教女儿防范的呢?又是怎么来保护你的女儿的呢?你或许认为你的女儿和别人不一样吧,别的女人可能会有的事,你的女儿不会有,你的女儿是不会被情所困的,所以,你没有想过要从女人的角度,从过来人的角度,给女儿提个醒。这也是很多母亲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姜岩母亲这一代的母亲们,大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到了现在这个年龄,你想一下:你当时也痴恋过、也理想过,现在到了这个岁数,你认为,你爱人是不是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呢?是不是他就没有对其他的女人动过心思呢?如果走过了几十年的婚姻之路之后,你认为你丈夫一心一意地爱你了一辈子,那么,是不是给你女儿提个醒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婚姻是维持了一辈子,感情却很难说是一心一意的,那就不要忘了,把你的经历和感受告诉给你的女儿。姜岩的母亲现在想说什么都晚了,其他的母亲还来得及。
    姜岩这个年龄的姑娘,一出生就赶上了中国的太平盛事,受到的磨难非常少,也因此承受磨难的能力非常差。尤其是高材生们,在学校里一帆风顺惯了,想得到什么都能得到,而因此不能忍受失去;但是,社会上的事怎么可能件件如自己的愿呢?姜岩的自杀,也表现出了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脆弱。
    我想对那些在婚变中受到了伤害的姑娘们,说一下我对人生的一个规律性的认识。我认为:人生的事情,只要是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来配合完成的事情,都很难说它的稳定性是百分之百的。因为你能保证自己稳定,但没法保证对方是稳定的。我这样说,既包括恋爱、包括婚姻,也包括其它的事情。
    痴心的姜岩们是不是想过,所谓婚姻自由,它本身就包括了两个方面: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现在中外的离婚率都非常高,而且每年还在上升。结婚的时候,一般都是因为相爱才结婚的;那么高的离婚率下,又必然会有很多的婚变,有很多的感情伤害,又有几个人最终选择自杀来逃避呢? 
    有人怎么就是想不明白一个道理呢?结婚证是法律上给一男一女发的一起共同生活的证明,但是,法律证管得了人,却管不住心。大千世界,人那么多,又是千姿百态的,让一个人一辈子只对一个人有感觉,是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在花博会的时候,走进花博园的感觉一样,满园子的鲜花都那么美,本身就爱花的人,难道只会觉得某一朵花最漂亮吗?
    姜岩想用死,说明什么呢?她想向丈夫王菲表明没有他,她就不能活了吗?这只会让那个负心汉耻笑。人家没把你当回事,你还要对人家表示你的忠心,太不值了。爱,有时候会让一个原本自尊心很强的人忘记了自尊。有人说姜岩之死是对这个社会道德沦丧的谴责,难道婚变这种事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吗?难道对一种社会上并不少见的现象,还需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愤慨吗?这种死能够让花心的人受到震撼,从而安份地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吗?
   以前那种稳定的婚姻,实际上是由至少一方的忍辱负重或是压抑自己的本色欲望,来实现的。而现在,越来越自我的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人真情实感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委屈求全生活的人们,让从一而终越来越困难了。我希望有着姜岩这种痴情想法的人,尤其是女人们,能够明白: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梁祝故事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理想,千万不要把现实和艺术混在一起了。退一步说,祝英台去死,是因为梁山伯已为他而死了,所以,这种化蝶的痴恋就值得;而王菲并没有想和姜岩一起化蝶,姜岩一个人要化蝶,单单地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