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本质及形成过程
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是贫富悬殊,贫富悬殊的后果是购买力分布不均,购买力不均的后果是穷人无钱消费以致生活困难,而富者金钱过剩大部分流入生产领域,如此GDP快速增长迅速积压过剩。有人生活困难违反了生产目的和人生意义;产品积压过剩导致生产金回收率过低,生产资金链面临断裂,使生产陷入困境。当资金链断裂企业停产发生大规模工人失业而没有收入,则购买力迅速下滑。这时,生产与消费二萧条的经济危机就来到。显然,资金链断裂是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前凑,而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反映了金融系统出现了问题,属金融危机特征。金融危机通常是借贷关系不能正常运行,债权债务不能依法按约及时理清,发生信誉危机,导致金融企业破产金融市场瘫痪。除了因贫富悬殊引发的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同时存在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外,因借贷信誉危机、洗钱盗骗引发金融企业资金链断裂是更直接规模更大更为常见的经济事件。总之,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金链断裂。
经济危机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危机潜伏期:违规或合法地圈地垄断资源、剥削洗钱、借贷拖欠。其中占有者轰轰烈烈搞项目办实业,被占有者沦落为浩浩荡荡打工队伍。社会分工就这样完成,经济社会一派繁荣景象。②贫富悬殊期:由于富人是少数,生活再奢侈,消费总量也有限;穷人虽多却又消费不起,再多穷人的勤俭生活,消费总量也同样有限。因此,消费规模落后生产规模,二者比例严重失衡,或消费不足或结构性失衡在现经济政策下是必然的。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关联经济条件下,劳动成果的储备基本是富人权利,天天劳动仍衣食难保是穷人无法自控的事。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分配不公就越加恶化,贫富差距就越大,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就越加不平衡,劳动者尤其失业者经济自控力就越差。结果是,经济越发展,分配越不公,需求者未掌握必要的生活资源,不需求者却难以处理多余的生活资源,从而产-消通道不畅,经济危机就越来越近。危机潜伏期间已发生了严重不公平的原始分配分工,埋下了复杂的三角债记帐和劳资关系。在此基础上,穷者更穷富者更富。主要是货币化GDP数值飚升,掌握权力、财力和武力资源的人群拿走GDP的绝大多数,在证券、房地产、外汇市场和企业改制中,一夜暴富的神话天天有。还有相当部分GDP在WTO协议下的全球经济战争中,被经济列强掠走。广大劳动群众能拿到的GDP份额只能勉强维持生计。③金融危机期:不仅贫富二大群体利益根本对立,在大财团之间因融资借贷、不抵押贷款或经营不善出现偿还能力不足或信誉危机时,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乃至债权人企业倒闭。④消费萎缩期:从贫富悬殊来说,穷人为衣食患忧,穷人再多,节衣缩食的消费量无疑有限;富人资源太多,住行消费一旦饱和,就无法开启更大的消费量。从金融企业和信誉危机来说,银行证券业白领失业,债权人经营不善者变穷人,进一步加剧消费不足。⑤生产萎缩期:消费不足引发产消结构失衡,企业订单下滑,工厂开工不足发展到工人失业规模化。更为可怕的是,金融危机加剧生产企业资金供应链断裂的深度和强度,各种债权债务不能按正常理清、兑现,使实业危机进一步恶化。⑥民不聊生期: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生产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不能互动联转,节衣缩食住行降级,露宿乞讨人甚至跳楼者时常出现。生产组织者和劳动者只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大量的信誉能力沉淀,急需要大财团(政府、货币组织)救市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