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机床行业形势分析


  2008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的库存较往年大幅增加,工业产品销售率逐月降低,从而导致了流动资金紧张。而且当前制造成本不断上扬,企业利润空间也随之下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行业投资与此发展趋势背离——投资增长依然较快。这些投资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用于企业规模扩张,二是用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盘点行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战略,可以大致分析出企业对于这两个途径的投入比例。

     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例,沈阳机床近年来对自主创新和规模扩张投入的比例大约是各占50%;大连机床大约是自主创新占了30%,规模扩张占了50%;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在规模扩张上下功夫,而是专注于自主创新,比如数控系统企业大连光洋,规模不大,但是在研发方面实力突出,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把大部分的投入放到了简单的规模扩张上,在产品研发上没有形成积累。
   不同的发展战略将收获不同的结果。在市场持续火热的情况下,高端产品卖得好,低端产品也一样抢手,而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逆转,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的市场差异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企业早前的发展战略也将显现不同的市场效果。
   据机床工具行业前5个月的数据看,金属切削机床产成品库存同比增加了25.8%,去年年底仅为3.5%;成形机床库存增加7%2月是1.4%;机床电器增加23.9%2月是10.1%;此外,机床附件增加3.4%,量刃具增加1.6%。在整体库存增加的数据下,可以发现,现在库存增长最多的就是低端的非数控产品,并且一些经济型数控机床也已经开始出现滞销。
   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年单纯致力于规模扩张的企业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某企业老总反映,其产能扩张工程还没有结束,现在正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而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相反,一些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有所突破的企业则大大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显然,在这种趋势下,产业结构将进入加速调整期,或者说产业结构将从企业的主动调整过渡到外力压迫下的被动调整,后者显然更残酷,但同时也将更有效的加速这种进程。在这样的回落形势下,也有值得欣慰的进步显现出来。在上半年,中低档产品库存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行业的销售额还能保持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这充分显示了行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汽车、船舶、能源等领域,不断有国产产品实现替代进口,而且已经能够提供成套设备。
   尽管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差距依然不小,但是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这里可以比较一下大陆机床产业与台湾机床产业的发展,在十年前,大陆的机床工具产品与台湾地区的机床工具产品还存在着各种差距,一些台湾能生产的产品,大陆还不能生产。但经过十年的发展,台湾能够生产的产品,大陆已经都能够生产,而大陆生产的很多重型机床产品,台湾则没有这个生产能力。
   而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产业格局也将不再稳定,机床工具行业或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有些企业可能惨遭淘汰,相反,有些企业可能会逆市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更多的业外资金将随之涌入,一些企业或将改头换面,转换身份。也许不久后,行业企业将会有新的座次排名。
    事实上,产业格局的演变也正是行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原有产业格局的打破通常发生在市场逆转之时,对行业企业而言,能够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做到未雨绸缪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在产业格局演变的进程中占据主动地位。